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120.没有后悔的懊悔

慈爱圣洁的天父,我们来敬拜你。感谢你接纳我们这些罪人,求你赐给我们清洁的心。圣灵和真理来充满我们,使我们对你有真实的敬拜。主,你是在天上荣耀的王,我们是你所造的,也是你所救赎的,我们是属于你的。主,求你来到我当中,求你使欢乐的赞美从我们当中发出。求你使我们对你充满了感谢,充满了信靠,也带着完全的献身来敬拜你。主,愿你的荣耀在你的百姓当中能够得到彰显,愿认识你救恩的知识能够充满全地。主,我感谢你在今天维系着我们的心,求你照你的应许使今日分别为圣,求你使我们的心分别为圣,给我们圣洁的力量,使我们今天属于你。奉耶稣圣名求!阿们!

安息日是把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的纽带,也是使我们和上帝联系起来的纽带。当上帝留给我们安息的制度,并且我们来遵守安息日的时候,上帝不断地给了我们一个证据,给了我们一个保证,就是一切的上帝美好的创造都要恢复。安息日就是作为这样的一个保证赐给我们的。所以每当我们来到安息日的之后。上帝就会把我们的思想带回到过去的伊甸园,也会使我们去展望将来恢复了的美丽的家园,这就是耶稣他要来统治和得国的计划。

安息日是上帝的安息,也就是让上帝得到安息的意思。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亲就不会有安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亲就不会有安息,所以只有我们真正的悔改的时候,天上的上帝才会有安息。这一天是使上帝得到安息,也就是说,我们为上帝而活,感谢他,信赖他,顺从他,有着真正的悔改。那么上帝在天上就会非常的快乐,也就会感觉到有真正的平安。

所以这一天是让上帝得到安息的一天,也就是,让主在我们的里面可以寻得安息之所的一天。他不是要在哪个堂里面,他不是要盖造一个什么圣殿,他是在我们的心里面找到安息之处。所以只有我们里面所有的罪都抛弃,并且我们这种本性的这种罪的倾向都制服了,然后风平浪静,这样的话耶稣就能够得到安息。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吗?

耶稣在天上是如此的挂念着我们,他把我们看作是他眼中的瞳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他看着我们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在他的眼睛里面,就是他的眼睛里面的瞳仁,是不是?他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在他的眼睛里面成了他的瞳仁里面的像。我们是他眼中的瞳仁,也就是说他是看顾着我们,他是如此的关心着我们,眷顾着我们。所以,当我们还像浪子在外面漂流的时候,耶稣就不会有平安,不会有安息。

当我们在痛苦当中的时候,耶稣也不会有安息,所以他希望我们有真正的悔改,有真正的得胜,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这个时候,耶稣在天上,就会在我们的里面找到安息之所。大家看太5:4节,“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里讲哀恸的人,但是有两种哀恸。正确的哀恸和一种错误的哀恸。

我们再看11-12节“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这里耶稣说,应当欢喜快乐。这里讲到欢喜快乐。前面说到哀恸,后面说到欢喜快乐。哀恸有两种,快乐也有两种。有了真正的哀恸的经验,才会有真正的喜乐的经验。有人在一种错误的喜乐当中,当然有人陷入一种错误的哀恸当中。

所以,有了正确的哀恸,就会有真正的喜乐。哀恸在前面,喜乐在后面,这些话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雅4:9节“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说的将喜笑变为悲哀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有两种喜乐,有些人也非常喜乐,他们很爱开一些玩笑,然后喜欢说一些比较轻浮的话语,说一些顺口溜。有这样的一些人,很轻浮,然后比较懒散,随便的批评,随便的论断,也随意的夸口,这样的一些人看起来好像也挺喜乐的。然后雅各就说要将这样的喜乐变为愁苦。

大家知道,我们如果在圣化的经验当中,我们追求内心的一种平安和喜乐,这是对的。但是雅各在这里讲到,应该先有正确的一种忧愁,然后才会有真正的喜乐,这也是马太福音第五章所说的,先有哀恸,然后有欢喜快乐。

大家看林后7:9-11节,“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因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你看,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这里说到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有这样的话语,对吧?他说,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叫人死。是不是有两种忧愁,对不对?就像有两种喜乐一样,雅各书和马太福音所讲的一样。这里说有两种忧愁,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叫人活,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还有,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

没有后悔的懊悔,多么有意思的话语啊,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话语啊。这是什么意思呢?当然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和没有后悔的懊悔是一个意思,有两种不同的表达让我们思考。然后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和没有后悔的懊悔,都会怎么样呢?都会表现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有这样的一些表现和果效。并且这个就是表明,我们洁净了。也就是说,有了一个正确的忧愁的经验以后,有了一个正确的懊悔的经验以后,就会得到洁净,并且就会有了真正的喜乐。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有很多人有一些忧愁,但是那些并不是上帝忧愁的问题。所以他们有很多的忧愁,但是那些忧愁并不能够让他们产生什么属灵的经验,成长,或者得救,或者悔改,这都是不必要的忧愁,上帝根本就不为那些事情忧愁,所以把这些忧愁去掉。那么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是上帝所忧愁的那些事情,也是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会感觉到很忧愁的那些事情。

上帝在我们里面找不到安息,然后对我们非常的不放心,对我们非常的牵挂,然后,为我们感觉到非常的难过,这就是上帝的忧愁。这个忧愁,我们在后一句话里面还可以看到一个说明,就是没有后悔的懊悔,就是他产生的是一种懊悔,但是不是后悔。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罪被人指出来了而忧愁。我们因为我们的罪被人指出来了,我们忧愁,那个只是一种后悔。不是后悔的懊悔。没有后悔的懊悔。不是因为我们罪被指出来了而忧愁,或者后悔。也不是这个罪带来的这个苦难而悲哀,不是为苦难而悲哀,而是为罪孽本身而悲哀。不是为苦难而悲哀,为罪孽本身悲哀。

所以这些话语大家是不是比较熟悉?在《喜乐的泉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话呀?大家都很懂。但是我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人的悔改,他所表现出来的忧愁是世俗的忧愁,也不是依着上帝的意思的忧愁。他那种悔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后悔,因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罪被指出来了,因为这个罪产生了某种结果,因为现在很多事情弄得很僵。

大家知道,如果仅仅是因为别人把我们的罪指出来了,而产生一种后悔的话。那么如果这个罪被隐藏着,如果不被人指出来的话,我们还会继续保留它的。如果是因为这个罪的某种结果而悲哀的话,那么,当这个结果消失之后,这个罪我们还会保留着的。比如说我们吃了不好的东西,然后就得病了。得病的时候,非常难过。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说,哎呀,我再不吃这个东西了,我再也不吃了。上帝可怜我,饶恕我吧,来医治我!太难受了。我再不吃这个。有很多人会这样经历一种悔改,但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犯罪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上帝开始在管教了,他现在就开始认输了,他就不得不悔改,这是一种错误的悔改。

所以很多人就说,主啊,我错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罪是不得不承认,被指出来了。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也确实是这样的,这样的一种忧愁,这样的一种后悔,都是感情性的,并且,还是在维护自我的这个立场做出来的。就是说,还是在考虑自己,然后去做出来的,更多的都是感情性的。

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验?是发现,我的内心原来是这样腐败吗?然后面临试探,我原来是这么危险吗?这是罪,这是构成罪的这些东西,我怎么没有认识呢?为这个本身而开始感觉到惧怕。而是说,主啊,这个在你的眼里就是罪,但是我怎么没这个感觉呢?虽然我知道,但是我内心里面没有产生深切的痛恨,我为这个感觉到非常害怕。主啊,我一直不知道,我内心藏着这样败坏的倾向。然后,主啊,我一直不知道,但是我在遇见试探的时候,我是这么软弱,我是这么危险。然后要为这个事情本身开始忧愁,开始觉得,哇,原来信仰是这样的状况。

去伤害别人,伤害了自己,并且得罪了天上上帝,没有什么事情在他面前是隐瞒的。而那样爱我们的一位主,增加了他的费心,费神,折磨着他的忍耐,并且,辜负着他对我们的拣选和期待,要为这个本身而开始感觉到内心的伤痛。这个不是感情性的,也与外界的人没有关系,也与这个产生了什么结果没有关系,也与别人知不知道或者指不指出来没有关系。而是单独在上帝面前,主啊,你创造了我和救赎了我,但是如今我还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所以我真是不争气,所以我真是让你费心了。所以你在我的里面。上帝啊,你是多么的忧愁,是多么的忧虑。为我,你费了多么的忍耐,你为了救赎我操了这么多的心,并且这个罪本身就是使我完全的自欺,然后一切你都知道,所以我这样辜负了你。就开始感觉到,我的内心怎么是这种状态呢?

经常有人说我们什么,那么我们就会起一种反应,我们最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我们错的时候往往是去承认一种什么错呢?他说了我,如果他不这么说我,我今天是不会这样的,觉得是别人造成了我这样的犯罪,那么这种忧愁还不是按照上帝的意思忧愁。我们要感觉到,不管这个人怎么样,不管魔鬼的这个试探怎么样,不管外界的事情怎么样,但是把我的软弱和我内心对向罪的这种倾向显露出来了,然后我们就开始感觉到我们的状况还很危险,为这个事情本身忧愁,这就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这就会生出一种懊悔。

这种懊悔里面没有后悔,不是觉得被人指出来了而后悔,也不是觉得这个罪产生了一种苦难而后悔。这个懊悔当中没有这个后悔,而是觉得:是的,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也不怕,因为本来就不能隐藏,上帝都是知道的。现在我该受苦,我不埋怨,这是我该受的。不是为这个后悔,为这个一点也不后悔。上帝怎么样抛弃我,我怎么样受苦,我都不后悔。这是我该受的,为这个不后悔,就是心里面有一种真正的懊悔。

大家想想,大卫犯罪了以后是不是灾难临到他的家?他作为王,现在赤着脚,哀恸着在山坡上走路。别人扔他石头,他并没有为这个后悔,他完全接受这个苦难,他接受这个侮辱。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自己的罪带来的。他为这个他不后悔,我该挨骂,我该挨打,我该收到责罚,这都是我该得的,我并不是为这个而后悔了。所以大卫是生出一种懊悔。

主啊,在我牧羊的时候,你就拣选了我,你如此的拣选这么一个卑微的我,让我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成为以色列家的王。做君王,做先知,你是如此看重我,并且在一切的苦难中保护过我,你的圣灵激励着我。但是我怎么一下子落到这样的罪当中去了呢?让仇敌就得到了亵渎的机会,然后让天上的主是多么的为难。然后大卫就深深的感觉到,自己自身的状况,我是在罪孽里生的。他生出一种真正的懊悔,他哪怕是被驱逐了王位,他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不是带着后悔来认罪,他是一种真正的没有后悔的懊悔。他就是被罢免了,他也没什么,他这些都是已经置之度外。他是单独的和上帝的关系到心灵的深处产生的一种悔改。

我们要很好的去思考,我们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在悔改,使我们悔改的那种原动力究竟是什么?是一种什么因素?这个要很好的去想一想。要排除那些所有的情感的因素,要排除那些因为某种结果,因为某种面子,这样逼出来的那种因素。要去祷告:主啊,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怎么来看的呢?那么你所有的这种忧愁,我怎么没有呢?就是你的这个心,我怎么体会不到呢?你是如此的恨恶,然后如此的焦急的这个内心我怎么理解不了呢?我怎么没有产生这种同感呢?我感觉到自己的危险了,我感觉到自己惧怕了,然后,为自己这个灵性麻木的状态,这个本身开始焦急了,这个就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这是一种真正的悔改。

哥林多后书七章的话语,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他在哥林多前书当中给哥林多教会写的信,说了很多的问题。在写完这个信之后,保罗就开始觉得有点忐忑不安,他一方面怕自己的话说了对他们没什么触动,不能够感动他们,打动他们的心,他就担心这个信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为这个有些焦急。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怕他们理解了这个话,这个话说的太重了,使他们的过于的灰心,所以他就这么在不安当中。大家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牧者的心。他是绝不会轻易地去指责人的,因为人的错处被指出来总是让人难堪的。所以保罗,他是带着一种怜悯,带着一种同情。

当时的教会,虽然保罗称他们是圣徒,但他们也是不足的,也受到试探,也在成长当中,也有跌倒,所以保罗,很理解这个。他带着一种怜悯和同情,给他们写信,给他们清楚的说明他指出他们错处的这种内心,保罗为什么而忧愁,给他们清楚的说明这些。保罗是带着这种态度,当哥林多的信徒产生一种真正的悔改的时候,他就开始信赖他们,绝不怀疑,并且不使他们丧失一种志气。保罗带着一种正确的帮助人的这个动机,他结果使那里的信徒就产生了一种正确的悔改,使他们产生一种按照上帝的意思忧愁,而不是因为保罗说了他,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并且使他们产生的一种没有后悔的懊悔,而不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

保罗也是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该怎样去教导别人?我们该怎么样去让我们的妻子或者丈夫认识到不足呢?该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产生一种真正的悔改呢?要效学保罗的方法,也要期待在哥林多信徒当中所看到的这种结果。我看到很多的父母亲教育孩子的错误,他责备了孩子,孩子当然会感觉到很难过,甚至会哭。但是往往孩子产生的那种忧愁是世俗的忧愁。指证人的缺点,挽救别人的方法不对,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对的,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经常的观察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经常尝试,经常的思考,后来我们就开始理解了,我们要让孩子产生悔改是一种真正的悔改,而不是因为什么结果,也不是因为父母说他了,责备他了,而是让他感觉到,我这样活着,真是太对不起上帝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的恩典呢!当孩子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他会产生了真悔改。

如果世俗的悔改,他会哭,把被子蒙着头睡觉,然后,就不说话,反正就那样,就是不快乐。但是如果产生一种真正的悔改了之后,他会表现一种殷勤出来,一种自责,一种自诉,一种努力出来,并且结果是很喜乐的,这个有很大的区别。就在现在的信徒悔改的经验当中有很大区别。那么,在我们让别人产生悔改的作教育的这个工作上,产生的结果也有区别。责备人是不能够让人产生真正的悔改的,但是不指出人的错处也是不行的。所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方法,一种什么样的话语,怎么样能够触及人的内心深处,怎么让人得到感化,这个不是很简单,凭着血气就能做到的。不是说父母亲随便的说几句,孩子就能做到的。所以,这一方面,给我们说明悔改,也一方面说明怎么样让人产生一种真悔改。

我们学了以上的话语之后理解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在当今弟兄姊妹的悔改的经验当中,它是有不同的。在他们的忧愁和哀恸的经验当中,是有某种不同的成分的,所以这个大家要很好的分辨。第二,就是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这个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当我理解了这两点以后,我就很好的和我的家里人就分享这个感受,然后,我的妻子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她就突然明白了,以前做的是多么不对,然后应该怎么去做。

在我这次回家之前,我们刚刚学习了这个话语。然后,在我出门之后,我妻子给我发这样的短信。我走了之后,我孩子生病了,就是有些咳嗽,我走了之后的那天开始的。然后,我们就是用些自然疗法。她说,孩子今天好多了,感谢主的医治。昨晚他从11点一直咳到1点,我一直祷告不能睡。我求主让孩子不咳,使他能睡,后来真的睡得很好,今天好多了。每次你出去争战,儿子在家受苦。感谢主这样安排。自从你出门,我再没有因习惯性的罪跌倒。她说这个习惯性的罪就是一看到孩子不对,马上就说,说了孩子就难过,就难受,但是又不能真正的悔改,她经常是这样。

然后她说,我再也没有这样去跌倒了。我有了怜悯孩子的心,更加爱孩子了。儿子也说,我喜欢生病,妈妈会更加爱我,不责备我。我说,妈妈已经悔改了,会对你好的。我真是感谢丈夫这次对我的帮助,我会做得更好的,你相信我。我和儿子越来越不能离开你,我们需要你的教导。以前由于无知错失很多学习的机会,现在巴不得你天天在家带我们学习。

这个不是讲道上说的话,这是个人发短信说的话,应该是真实的吧。她肯定有了一些思考和有了一些理解,就是怎么样让孩子产生一种依着上帝意思真忧愁,而这个忧愁就会化为喜乐,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这个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真理,给她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我们在出门之前学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还有怎样使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这两个问题。然后我们学的另外一点,就是灵与肉的交战究竟怎么回事?

所以看,总是跌倒,总是失败,这个孩子究竟该怎么样让他产生真悔改,让他体验福音?后来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在餐桌边上就跟他们好好的讲了一下,把那个讲的内容后来变成了一篇讲道。他们就感觉到突然好像完全理解了一样的,所以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大家都是愿意真正悔改的人,上帝在我们真正悔改的时候,在我们的里面就会找到安息。不是因为任何别的愿意,而是单单就因为主如此的爱和忍耐我们。我们应该在他面前刚强,应该讨他喜悦,因着这样而产生一种真正的悔改。箴言28:13节怎么说的呢?“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这里说,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或者说上帝怜恤的条件是公平合理,而要简单的。上帝没有叫我们去行什么难事,罪孽方能赦免,也没有叫我们去跋山涉水,朝山进香,也没有叫我们去刻苦己身,才能博得上帝的悦纳。只有一个,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这是上帝对我们的宝贵的应许,这是对我们的勉励,勉励我们信赖这位上帝的慈爱。所以从内心的深处产生一种痛悔,这个是当今最缺乏而又急需有的一种经验。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而是感觉到,上帝,我怎么是这么一个恶的人。我这样活着太恶了,总是让别人痛苦,自己也得不到什么。自己受到伤害,并且更重要的没有办法让上帝喜悦,没有办法让上帝放心,为自己这样的一个状况而感觉到恨自己。当我们有了没有后悔的懊悔这样的经验的时候,从内心的深处憎恶自己的罪,承认自己的过失,我们就必得到上帝所赐的平安,也必得到饶恕。

得到饶恕的路是简单而又合理,又公平的。并且没有得到饶恕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懊悔。大家学了今天的话语之后,是不是能够更好的检查一下自己这个内心的情感呢?还有我们信仰的这种经验感受呢?我以前也讲道,也守安息日,但是回家会训斥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就会觉得,爸爸又回来了,把我们家庭的气氛都改变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两个人过得蛮好,他们以前都是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也觉得这样做好像是不对,但是依着自己这种表面上的悔改,始终胜不过。悔改必须是用一种新的思想去代替这种旧的思想才能够产生悔改。

以前我妻子对我这么好,我经常的说她,总是一些小事情说她。我也觉得这是不对的,我有时候也做认罪的祷告,但是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是我过去有的一种经验。现在我就知道,就是以前那种悔改,并不是依着上帝意思忧愁,也不是没有后悔的懊悔,这是一种感情性的,或者是因为别人知道了的话是不太好,然后就是这样做好像有点不应该。而没有从内心的深处感觉到我怎么这么恶呢?就是我为什么这样在罪恶当中这么去活呢?

后来我在学习圣经,读着怀著的时候,就是突然有这样的感动就临到了我。我是真正的低下了头,是真正的流出来了眼泪。然后我是真正的在主面前去禁食祷告,主啊,把我这个罪拿走,我真的不想再这样活。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小的问题,也许很多人也并不知道,这只是我家庭内部的问题,不影响我在教会里讲道。我在讲台上讲道,信徒都是不知道的,他们照样会说我讲的好。但是我在家里,我怎么过着这样的生活呢?

所以我开始认识到这是一个很恶的东西。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原来我的内心是这样的一个性情,这样的一个存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我就开始真的感觉到,太要悔改了,就真正的要悔改。就当我这样去认识到,从内心的深处,在你懊悔的时候,这些事情好像就没了,真的就没了,然后就完全变了。现在叫我大声的去训斥,这种事情好像不太容易去做了。虽然偶尔有这种冲动来的时候,但是一祷告很容易胜过,那个罪从里面是拔掉的。并且,我就感觉到对我的妻子有了一种真正的爱了,并且这个真正的爱,她是能体验得到的。

然后我们经常这样感叹,我结婚这么多年了,现在都快40了,到现在我们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我们有时候觉得我们为什么这么迟才理解真正的爱呢?哎呀,过去我们的信仰是多么的不足啊,我们就是有这样的感慨。当我们这样改变了以后,我只要每次离开家,家里人感觉到非常舍不得的这种感觉。只要我一回家,然后家里人就会很快乐。我经常外出,在家的时间也很少,但是我一旦回家,就是利用回家这些空余时间,我们家人就会学很多,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大家都非常快乐,安息日也过得非常的快乐。

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在山上过着安息日,我们学习很长时间也不累,每天早晚我们都学习。那么外出时间很多,回家的时间很短,有时候呆一两天又走了。但是只要回家我们就持续的学习,把《善恶之争》从头到尾,我们学完了,最近我们就学到了查案审判。在我们的一家人的感受当中,好像真的发自内心的就是,主啊,我们真的要为你再来做准备了。然后我们都睡了,我妻子跪在床上,一个人就在流着泪哭泣的在祷告,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她就会真的要悔改。

我们真的是要悔改。我们不再是为什么别人说我们什么。以前别人说我们什么,我们可能也会悔改的,但是这个自己的内心的深处不能理解说我们的人的这种心理。只是因为被别人说了就感觉到没有办法,我是要改。改了之后就没人说我了嘛,改了之后别人就会夸奖我了,是处于这种动机对不对呢?很多时候我们悔改是这样的。就是要悔改,悔改了之后我们的品行好了,别人就会说好,对不对?就会说我虔诚了,就说我敬虔了,就会说我有长进了。我现在没悔改,别人老说我,太没有面子了,这个是世俗的忧愁,我妻子很长时间是处在这样的忧愁当中。但是这次我们通过学这个话语好像完全解开了这个内心的结,她就认识到真正的悔改是在主面前,感觉到自身的这个罪。

所以我们自己正确的悔改的时候,我们教育别人的方法也会改变。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方法也会改变,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也会改变,结果就会改变。我是很不足的人,但是从我妻子和孩子对我的这种态度的改变,这种感受当中,我就感觉到主在恩典临到了我们家,主改变了我们。现在,我仔细的思想就是我们信仰的这些经历,这么多年来,时间也不短了。就信了这么长了,以前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是处在这样的一个信仰状态当中呢?也就是这里的话语,是后悔呢?还是没有后悔的懊悔?是依着世俗的忧愁,还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很细微的区别,很多人就是在一种似是而非当中,做着认罪的祷告,做着一种悔感,所以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饶恕。

当我们真正的愿意抛弃这个罪的时候,主马上饶恕我们,并且就感觉这个罪就被拿走了,然后,以后再犯同样的罪的这个力量,这个诱惑我们跌倒的这个力量很弱很弱。我们就感觉到很平安,很确信,主的话语很甜蜜。我们真正这样经历以后,我从来就不会去为预备讲道而去预备。每个安息日到了要讲道,我们没有说,现在讲道了,赶紧找点什么来讲。以前我是这样的,要讲道赶紧找资料,然后东抄西抄要拼凑一个讲章,然后要去讲。

现在我们学习话语,我们礼拜,我们天天学习,就自然而然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受,都会有体验。讲道就是自己学习,从圣经当中得到的东西,感受过的东西,确信过的东西,从内心体悟过的东西。如果安息日要到了,要讲道了,我就会打开圣经,按着我们的次序学习。在学习,学习的时候,就会突然有圣灵的感动就会临到我们,这个时候对这个话语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从内心的深处都会得到感动,然后就把我们感动过这个话语适当的组织一下,去讲给别人,这就是传道,这是得救的第一步。这一步就是这么简单,一点也不难。

大家要仔细的去想想,我们灵性是不是还有很危险的状态?我们遇见试探,是不是很容易跌倒?然后对这个罪,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在我们生活当中,为什么我们还会这么恶的活着?对这些事情本身去仔细的思考一下。产生一种忧惧。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好的去祈祷,我们就会经验救恩。这个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认识到了,你就会经历。

当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这个悔改的经验会加深。在座的各位,都是真正悔改的人,因为大家没有什么保留隐藏的罪,都是爱真理的人,都是很单纯的一个心的人。但是就算是如此,生活当中常常的跌倒,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对这个可能不是很清楚认识的,就是不知道究竟我们这样悔改了以后,我们该怎么样保守我们的悔改,内心的一种平安,然后不再跌倒,究竟该怎么去做,对这个可能是比较模糊,所以才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信仰生活当中的问题,可能都是后一种问题,也悔改了,在追求,有一个新的心、动机和愿望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已经这样经历过了,现在好像还没有太大的长进,始终就是感觉到总是有失误和跌倒,甚至每一天还是会有,你说不是犯罪吗?你得承认这是犯罪。你说是犯罪吗,你真的不是有意的,你真的不是爱这个罪,你真的就是好像不得不去,又犯了,就是这样的情形可能会更多。

大家把这个章节我们在脑子里记记,仔细揣摩揣摩。我觉得这个章节挺好,所以我就拿来给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把这个章节再回忆一下。林后7:10-11节,“因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你看,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

这里说,真正的忧愁之后,生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热心、责罚。任何事情管教自己都认了,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殷勤,更做努力。禁食也好,祈祷也好,读经也好,挣扎也好,做一种努力。然后表现出是一种热心,而不是灰心,对不对?不是一种失望,而是一种热心。那个真正的忧愁会代替喜乐。

我以前在家里总是感觉到跌倒,感觉到一定要胜过这个罪才行。有一次我就离开了家,我就把自己关在一个房子里,我一定要解决我个人的灵性的问题。这两天,我就禁食。边看书,然后祷告,再看书,再去祷告,隔一个小时我就跪下来祷告,又去看看书。我说,主啊,你要把我这个罪拿走。主啊,你要改变我,你一定让我在你里面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两天之后,我感觉到内心特别平安,我感觉到,好像这个罪,这个力量怎么就很退去了,就很弱了,就像抽丝一样慢慢消失了,内心开始感觉到非常的平安。以后也有偶尔跌倒的时候,但是和以前跌倒的性质不同了,真的是不一样了。就是以后跌倒的话只不过是没有警醒,而不是对这个问题还有一种爱好,或者还没有恨恶,而是有时候没警醒。并且以后这个同样的罪的试探来的时候,它是很弱的,就是如果你稍微祈祷,你很好的学会了圣化的这个经验之后,是很容易解决的。很自然的,慢慢就养成习惯了。以前一说什么,我们马上就发毛。现在一说什么,哎,也不发毛了,不会那么快,就一下子就发毛了,它就很弱。偶尔会有一种冲动,但是学会了一种沉默,然后一种默祷,很快就会化解,马上心中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赞(1)

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

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你个人的属灵需求,我都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