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祷告:慈爱圣洁的天父,感谢祢给我们的恩典,感谢祢赐下这次聚集的机会。求祢光照这个城市,光照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会、我们个人的内心。主帮助我们真正地拥有真理,按真理去生活而成为这世上的光。这是祢的命令,祢曾经对我们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帮助我们,能够因为领受祢的光而返照祢的荣光。主求祢引导我们能够完全确信祢的真理,不要受这个世界眼睛看得见的事情的迷惑。帮助我们带着勇气和确信,也带着真实献身的精神,为基督的国度而努力。主啊,帮助我们不要有错误的热心,帮助我们能够有真正的热心,在基督里面的敬虔,在真理里面的热心。主啊,帮助我们能够成就祢的祝福和旨意。求祢带领今天的光阴,求祢的真理和恩典充充满满临格在我们当中。感谢祢听我们的祷告,奉耶稣圣名求,——阿们!
城市的危机
大家打开《以西结书》16:49-50节,“看哪,你妹妹所多玛的罪孽是这样:她和她的众女都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并没有扶助困苦和穷乏人的手。他们狂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我看见便将他们除掉。”这里说到,所多玛的罪孽是什么呢?——大享安逸、吃得饱足、心骄气傲,这就是当今的社会和城市的情形。人们“大享安逸,心骄气傲”,然后就得罪上帝,并且遭至刑罚。
我们再看《以赛亚书》5:11-12节,“祸哉!那些清早起来追求浓酒,留连到夜深,甚至因酒发烧的人。他们在筵席上弹琴,鼓瑟,击鼓,吹笛,饮酒,却不顾念耶和华的作为,也不留心他手所做的。”这里生动描写到,人们爱宴乐的状况,这也是当今的城市和社会的写照。这里说,他们“追求浓酒,留连到夜深”,是不是这里的人生活习惯,都是半夜吃夜宵?真是很奇怪,不能理解。他们吃着喝着,还奏乐,却不留心上帝的作为——这是当今的社会和城市的状况。一方面是安逸,心骄气傲;另一方面是越来越渴望娱乐和享乐。
在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当中,撒但就以显著的方式做王,因为它控制着很多国家的领导。很多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被看成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对民众却是有害的。比如说,现在有很多节假日,那些例行的假日越来越多了。世界和教会的人们都相信,闲懒的节假日对健康和幸福是非常必要的,人们慢慢这样去认为。
但事实这些节假日却充满了使国家堕落的罪恶,尤其在青年人的心思上有了恶劣的影响,国家受到挫折。这些节假日也与上帝的旨意相反,这些都带着一种教育,给人一种引导,使社会和居民有这样的一种趋势了,就是越来越渴望娱乐,渴望人为的刺激。这些节假日带给一切罪恶的训练,其结果是弊大于利20倍。人们就好宴乐,也很闲懒,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本来是该去作有益的劳动,维持家庭,免除债务。但是人们却去热衷于消遣——赛马、赌博这一类的浪费金钱的事情。这些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这促使人们闲懒和好宴乐的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贫困,加深别人的痛苦。
在当今的这些城市当中生活的人,在节假日的时候,如果你还循规蹈矩地做合法的业务,就会被别人看作是不会生活,好像是很小心眼的人。人们就增加那些日子来娱乐,然后去消遣,在赞助酒贩子,同时在剥削穷人的钱。这些越来越多的娱乐和庆祝假日,不只是给国家带来了问题,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贫困和潦倒。
很多人到城市里来打工,辛辛苦苦地挣一点钱,但一到节假日就很急着去消遣。为了一时的快乐,为了浓酒,为了一些放纵,马上就把这些钱就耗费掉了。可能很多人刚到城市的时候是很节约的,但受到城市的影响就变得这样享乐,造成了很多的贫穷,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一部分人享乐,就必然要造成更多人的贫穷。
事实上,人们发明了货币,就像很狡猾一样。人们发明了货币,就有了这个手段,我就想方设法多得这些纸,你就少得这些纸。我多得这些纸以后,就可以更多地享有地球上的资源——我可以使用更多的水,我可以浪费更多的粮食。另一等人却要倒霉了,非常不公平的制度和社会。但是报纸并不报导这些,也不说很多人的贫困,报纸却是持续的、定期的关注:赛马、体育运动、令人兴奋的颁奖仪式、彩票、中奖、电视,禇如此类的消遣,这些都在花掉国家大量的钱,贫穷不断地在增多。
大家想一想,现在这些情形,是不是刚才我们看的圣经章节里面所描述的?——是的,这就是所多玛的罪——闲懒、心骄气傲、贪爱宴乐。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社会制度当中,就算你是重生的基督徒,你也发现,很难摆脱这些惯例。某种程度这些节假日是强制的,你如果稍微在城市里,你个人行动自由不被尊重,时间不是你的。因为你不得不去做别人要你做的事情,你不得不去忙碌那些人们都在忙碌的那些事情,所以时间不属于你的,你暗暗的失去了自由。
所以人们喝酒、抽烟、网吧、赛马、剧院,在这些节假日里,都在作什么呢?都在崇拜偶像。现在我们国家又增加了假日,是什么节?——端午节,还有清明节——这个节日也放假了,这都是偶像崇拜。使得整个社会和城市的氛围都充满了有毒的瘴气。这些就不折不扣的使城市和乡镇成了圣经当中所说的“所多玛”。刚才我们看到了所多玛的罪恶,现在就是一样的。
这些严重地在影响着家庭和青年人的教育。如果我们居家在城市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面,我们的孩子和青年人就会受到“街头”的教育。而这种情形正和挪亚洪水之前是一样的——挪亚洪水之前的青少年,也就是受着这样的训练和教育。那些孩子们也都热爱炫耀、刺激,随从自己罪恶的心思,想象的去做事情。他们对现实的问题没有道义和责任。他们就看那些坏的东西,谈那些坏的东西,玩那些坏的东西,脑子里接受了很多罪恶的暗示,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就这样去做。他们在游戏里面看到绑架,他们就学着绑架自己的同学——是不是这样的?所以青少年就受着这样的教育。
所以堕落、残忍、暴力、凶杀、犯罪,这些越来越多,不是很自然的吗?在当今的城市不公平和罪恶我们就是略微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想象了。圣经的话语描写的非常深刻和浓缩,这些都是一种教育造成的——一种错误的教育造成的,青少年都受到了毒害。在这样的氛围里面,你不能真正地侍奉上帝,这也不是在侍奉上帝。
房地产的危机
我们再看《以赛亚书》5:8-9节,“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我耳闻万军之耶和华说:‘必有许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为荒凉,无人居住。’”10节,“三十亩葡萄园只出一罢特酒,一贺梅珥谷种只结一伊法粮食。”这里说到,房地产的繁荣,造成了危机。还有说到房地产的繁荣正在破坏土地。不只是城市里面的房地产出现危机,还说到农村里面的粮食出产也产生问题。这是8-10节的话语。这也正是当今的写照,这也是城市必然的一种结果。
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城市呢?就是很多人集中到某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房地产就开始涨价——人们盖很多的楼,房地产就开始涨价,所以城市的特点必然是地产的繁荣。但是地产的繁荣是出于人们的贪心和享乐,结果就是国家受罪。人们怎么做呢?就到银行里面去借贷、贷款,花很高的价格来购买地产。然后地产必须清算,它就要租借给更多的钱。然后在这个土地上建房子又要更多的钱,所以都是通过贷款来的,结果这样一弄下来,利润都被银行里面的利息给吞吃了,结果人们就债务积累。当债务积累不能向银行还贷的时候,银行开始倒闭,银行开始破产。然后我们债务累累之后,就自然把房地产重新被银行抵压回去了,银行就查收了。一方面这些经营的人破产了,另一方面银行也破产了,银行就被拖在这个不动产上面,这是不是一连串的结果啊?
地产的繁荣导致房地产的买卖,这是城市的规律,然后就是借贷,借贷之后造成双方的倒毙,这就是“次贷危机”所导致的房地产危机,简单的道理就是这样。这不是说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这不是哪一个城市的问题,这是所有的城市必然的特征。因为圣经就说它们“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不留余地,最后又大又美的房屋荒凉无人居住”, 这是自然的结果,(因着)人们的贪心和自私。这样的一个轮回,看起来城市一下子兴盛起来,马上就会瘫痪。千万的人被解雇失业,家庭他们仅有的一切,他们借了又借,最后不得不放弃他们的财产而身无分文。这场金融危机之后,是不是这话就应验了?很多人就是这样的。
农业的危机
在农场方面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就想不劳而获,这都是出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心。你看,在城市里面就是房地产,还有就是金融。金融就是一种游戏,这是一种炒作的规则,人为的制定的。总之,就是为了满足人的贪心和不劳而获的自私,带着这样的事情去运作,其结果就是败亡。
农场也是一样的。现在有些人就到银行去贷款,因为利息很低——低息贷款,都可以敞开贷,叫“次贷”。 他们贷款之后就买了大的农场,把别人的地都买来了,就想成为地主。然后就投入很多资金和苦力。就像投资房地产的人一样,有的人又投资农场。他们都期望成为房子或土地真正的所有者,但是,全国的银行开始破产,他们的梦都一起破灭。如果不是银行破产,也许他们会成功,但是银行自然会破产,这就是当今城市的状况。
现在在从事金银业务的人,如果在他的业务上可以算清——不欠债,这已经是一个规则上的例外了。不只是城市里面的房地产的繁荣使国家受罪,农业也随之受到影响。城市里面的工业把农业的利润都给吞吃掉了。也就是说农民多数的出产食物,但是他们的收成不会增加,因为化肥和农药在上涨,这样城市就连累到农村。如果你到农村去,别人带你到他的苹果园、柠檬园、橙子园,到他的果园去看,他们就会告诉你,出产的水果不能够偿还花在上面的投入。收支相抵几乎都不可能了。而种苹果一年要打六、七次药。要化肥,要刮树皮。树叶要打药,树皮要打药,果子也需要打药,树皮也需要打药,还有化肥,还要锄草,结果一弄下来,那些苹果才五毛钱一斤,最好的红富士也才五毛钱一斤。一般的落地果一毛钱一斤。如果你不要,不要拉倒,不要你放在家里烂吧。农民们没有办法只能卖,他们受城市贪心的制度的控制,农民就很沮丧,很气愤。他们就决定孩子们长大了,再也不要成为农夫,他们已经没有了这个勇气和希望,让自己的后代继续耕种土地。
所以很多的农民就放弃自己的土地,来到城市的边缘游荡,最后的结果就不得不成为别人的奴隶。因为他没有了土地了,他就受制于城市制度,那么那些财团主人们就控制他们,工资和劳作制度——他们就成为了奴隶。这就是社会的状况和城市的状况。这就是圣经所预言所必然的结果,这是人的贪心和自私,不劳而获这种动机所造成的,违背了上帝所制定的制度造成的。
现在商业在破产,家庭为衣食而受苦,人们开始找不到工作。那些贫穷的人最后把自己口袋里的硬币拿出来,投去买彩票。他们希望中奖,这是逼的最后一条路了。其结果当然是不得不乞讨食物为生,或者挨饿。很多人死于饥饿,也有很多人开始自杀。当今的社会状况是不是这样的呢?——但是还没有结束,还要加剧,还要蔓延,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对我们的教训,现在贫困和危机随处可见。
有些人闲懒着,爱宴乐,有些人努力着劳苦的工作,却收获甚微。人们已经被这个城市的制度和社会的制度限制在里面了,好像再也没有什么道路和希望了,好像不得不这样延续下去。人人都感觉到很沮丧,很气愤,这就是现代社会状况。
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刚才看到的《以西结书》和《以赛亚书》说到了所多玛的罪是闲懒,是爱宴乐的。也说到在城市当中地产以及农业的种种危机,这是当前的状况。
教育的危机
我们再看《以赛亚书》5:20-23节,“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祸哉!那些勇于饮酒,以能力调浓酒的人。他们因受贿赂,就称恶人为义,将义人的义夺去。”现在是不是都是贿赂,然后颠倒是非——司法不公。并且现在的人们把善恶、是非、甜苦、光暗、对错都颠倒过来了,这是在说明什么呢?这是在说明一种错误的教育制度,一种错误的教育和人们的社会观念。人们从小接受这种教育就是错的。所以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除非他们远离城市,不然青年人就不能给予正当的教育。城市里面的风气和习俗,不适合当今青年人的心来领受真理。学校教育他们就是竞争、自私、炫耀、挤垮对方,魔鬼就制造这种观念,然后在整个对青年人的教育当中就体现出来。
教会也是一样,人们把善恶是非都颠倒了。教会也是一种教育,救赎也是一种教育,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大家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家庭或学校安置在这样的地方,人们就目睹这些错误的习俗,陷在这样的制度里面,一生都受到影响。那些节假日,那些习俗、赛马、赌博、抽奖,这些诱惑力,人们很难抵消,甚至圣经的教育也很难抵消他们陷在里面的诱惑。所以你即使在教会里,在家庭里面教导宗教,你始终感觉到有一种相反的影响,你要去面对和克服,这就是这个社会和城市的制度造成的。所以,有一种需要,就是要使我们的家庭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且使我们的学校,青年人的教育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当然也不是说叫离群索居,远离人群。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要成为世上的光,要接触人,要救人,但是不要居住在他们当中。
罗得向所多玛、俄摩拉的传道工作,就算他不住在所多玛、俄摩拉也是可以完成的,对不对?以诺就住在乡村,但是到城市里去传警告,以诺与上帝同行三百年之久。施洗约翰在旷野里成长,成了“旷野的人声”,为耶稣再来,为耶稣的来临预备百姓。这些都是借鉴,这些也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家应该在哪里,青年人的训练应该是怎么样的,圣经的学校应该位于哪里。这些有关教育和当今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问题大家要思考了。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位于城市的学校里,那么在每一方面都会受到诱惑,使他们道德败坏,对于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建造品格的工作要困难十倍。
我们看到了《以赛亚书》这些话语,我们就联想到,城市社会的特征,对家庭和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的风气带来的影响,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施洗约翰的改革
我们再看《马太福音》3:1-2节,“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所以被称为是“旷野的人声”。在旷野里就是在远离城市腐化影响的地方,得到上帝的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人。施洗约翰被上帝的灵引导到旷野,远离城市腐败的影响,他获得一种教育是从上帝而来的教育,而不是从任何有学问的文士那里来的。事实上,他使自己和那些拉比们不要联系在一起,少受他们的影响,对他们的格言和遗传知道得越少,他就更容易来领受上帝纯正的真理。而这个纯正的真理就是他要传扬,并且来预备人迎见耶稣的。民众们唯一的希望事实上也在于他们是否接受“旷野的人声”。从这里我们会看到施洗约翰的生活,他的居住,他的受教。
我们继续看第3-4节,“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这约翰穿着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这个“蝗虫”是一个误译,是“蝗虫豆”,也叫槐树豆,所以不是“蝗虫”。当然在英语里面是同一个单词,这个单词既可以看成“蝗虫”,也可以翻译为“蝗虫豆”——实际上,这里所指的是“槐树豆”“蝗虫豆”。
所以这里可以看到施洗约翰简朴的生活和一种节制的预备,这些都是为了教训我们而写的。现今为了迎接耶稣再来的百姓们,更当在内心、言语和服装、饮食各个方面都和这个世界“分别出来”,要成为“独特的、圣洁的子民”。我们穿着和世人一样吗?还是不一样呢?我们的饮食跟世人一样呢?还是不一样呢?我们的爱好、我们听的音乐,跟世人一样吗?我们的发型、我们的打扮、我们的装饰——虽然不是外表产生区别——内心有区别,外在上自然就有了区别。如果我们内心跟世人有区别,那么我们在我们身上也不希望带着世界的模样,对不对呢?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改革,要效法施洗约翰。施洗约翰的传道真的是,短短的半年时间,震动了整个犹太地和以色列国,特别有力量,人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
当今的基督教信徒们需要听到施洗约翰的证言,因为他们正在受着世界的蒙骗。很多人只是“推想”自己在去天国,他们天国的盼望只是一种假设。他们没有聪明的希望,因为他们在每一个方面和世界上的人都捆在一起。他们的心思并没有专注于上帝的真理、预言、耶稣基督的义和上帝的事业和他的国的来临。他们的心思是发散的,他们是属肉体的心意,爱世人所爱好的,渴望和世界相似。也同样去投资产业,想出头露面,想在世上成功,花费着钱财。宗教的经验受到世界的污染,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耶稣的舍己和背着十字架来跟从主。
鉴于教会的这种危机,需要有独特的百姓产生,需要有唤醒人的信息传出来,需要在信徒当中产生一种改革。这样我们才能够摆脱城市和社会制度的危害。施洗约翰是改革者——在当时的世代是改革者。
改革和出路
我们刚才讲到了当今的情形,我们需要有一番改革。整个的家庭,父母和孩子都有必要在观念上、在你的习惯上作一番彻底地变革,然后才可能成为真正基督的代表。有些很多的孩子要离开这种城市的影响,要离开这种错误的教育的圈子,甚至要离开不能够给他很好的圣经教育的家庭的圈子,然后要按照圣经的教育去作,然后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帝为以色列人清楚地制定了教育的方针。对青年人的教育不只是书本的知识,圣经的知识,还需要有劳作。现在人们都厌弃劳动,很少有人去重视勤勉的习惯所重要的。并且青年人通常都没有受教要殷勤地劳动。所以孩子们都没有受教,去做那些真实的很重要的劳作和家务,他们就变得闲懒。在城市里面出门就可以打的,拿钱就可以买东西,所以一热了就可以冰箱一打开,什么都有。他们就这样过着习惯了,所以就厌弃劳作。但是劳动是给予年人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的居家和学校都应该尽可能建立在自然的环境当中,让你的感观可以愉悦,可以看到事实的风景,可以避开那些人为的、不正常的活动。就像彩票、玩牌、赌博、抽奖、抽烟喝酒这些。应该有清洁的、高尚的康乐活动,可以在自然界当中,上帝的造物就可以向我们的五官说话。人们不必时常去听到那些躁音,去感觉那些污浊的空气,不必要老是看到人的荣耀、炫耀的那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心才能够安静下来,去聆听上帝的声音。当他置身在可以看见的、上帝奇妙的造物的氛围当中的时候,他就能够开始真正的认识创造主了,也能够接受一种新的教育。
所以我们说到要改革,就像施洗约翰是改革者一样。第一,你的家庭所在的位置,学校所在的位置,还有青年人的教育,特别是包括真实的劳作,要培养这样的品格。大家来看,这种真教育上帝一开始就赐给了家庭和孩子们。
劳作和教育
《创世记》1:26-28节,“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这里说管理。“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这里说到管理和治理。这是上帝给亚当和夏娃的工作。在伊甸园里上帝是导师,亚当夏娃他们就学会怎样耕种土地,去照顾上帝所栽培的那些作物。他们没有把劳动看成是不体面的,反而把它看成是极大的祝福,所以在伊甸园里劳动和工作,对亚当夏娃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喜乐。
但是,亚当夏娃堕落以后,次序就有了些改变,地球受到了咒诅。怎么样呢?《创世记》3:17节,“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因为魔鬼开始破坏自然界,就长出很多荆棘,魔鬼把一些恶的东西掺杂进来了,所以就开始劳苦。18节,“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棘藜来,”这不是上帝的创造,这是罪恶的结果。“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19节,“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里,上帝就说到,人类犯罪以后,为了救赎他们,设立了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并非是一个咒诅。上帝赐给人一个命令,就是人们要“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这是一项祝福啊。如果人相信上帝,带着一种盼望,在这个地上不要埋怨,然后献上自己的身心灵,与上帝合作,上帝就会祝福我们在地上的努力,也会改变我们的品格。
所以劳动对于亚当夏娃的后代来说是一项祝福。大家知道,上帝的意思绝不是让人们什么都不做,但是随着罪恶咒诅,人们变得闲懒,上帝的规定被改变了。一方面,闲懒的咒诅临到很多持有钱财的人身上;而另一方面,辛苦地劳作就落在了极少数人的身上,这就是两极分化,不公平。他们没有理解上帝为人类制定的制度,上帝的期待是人们生活在乡村里,都很好地劳作得吃的。但是人们建立大的城,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罪恶和疾病的温床——他们就这样不信和反叛。同时他们又要吃又要喝,就开始压榨那些劳动者,所以两个极端。
劳动本来是好的,但是,现在被罪恶的人们改变了,这都是因为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什么观念呢?认为有了钱,人就有身价,所以都想到城市里面挣钱,然后劳动就被视为低贱的工作。所以一方面有钱的人就不劳动,另一方面劳动的人就感觉到自己很冤枉,受着咒诅,背着沉重的包袱,结果劳动就没有成为一个益处了。有些人喝酒,令人兴奋的娱乐,寻找一时的慰藉。在自己的业务上去钻研,头脑慢慢就退化了,但是另一些人变成劳动的奴隶,这就不公平了。
所以,我们要说明的,如果回归上帝起初的设计,大家就要理解,闲懒不会提拔人,但是无知也并不会减轻劳动者的痛苦。我们要成为劳动的主人,要爱劳动,要在劳动当中体验上帝的祝福,并且要成为劳动的主人。人人都很平等自由的生活,这是上帝起初设立的制度。对这一点大家要彻底改变认识。不管什么样的职业,如果都是需要做的,我们就要明白,我们本着爱上帝的心去做就会得到益处。人们需要运用自己的体力,也需要运用自己的智力,也要学会聪明地做事情。还要带着感恩的心,期待的心,盼望上帝祝福的心,这样与上帝合作。这样,人就是“尽心、尽力、尽性爱上帝”了。你看爱上帝不是口头上的爱,要付出体力、要花费智力,要投入灵性上的经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尽心、尽力、尽意爱上帝”了。所以上帝希望人在运用这些恩赐的事情上,表达对上帝的信赖。
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里建造帐幕是巨大的工程,通力合作,上帝就赐下智慧,人们就感恩的从事劳动。在这个地上,如果人们从事劳动,尤其是种地,如果没有感谢,没有理解上帝的祝福。只是用体力,那么这工作就会成为一个乏味的苦差,他们就会变成是地上低人一等的、被压制的一样,心中就充满了不平和不满。所以大家要改变对劳动的概念。如果你正确地爱上帝,信赖上帝,带着希望来忍耐的生存着,那么最卑微的工作也是有科学的,也是会高贵的。所有有益的劳动都是高贵的,人们全身心地投入,都会蒙上帝祝福,造就品格。
上帝救赎我们就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教育。不单是圣经的教育,也要通过劳作的训练。所以上帝在救赎我们的事业上,在救赎我们的计划上,教育和劳作不可分割。教育是给我们一种正确的认识,那么劳作是一种必要的训练。
耶稣在地上三十年生活着,他都是很繁忙的。早晚上山去祷告、灵修。耶稣经常感觉到社会带给他的压力,他就经常去祷告化解这个压力,并且会沉默和忍耐,有时候就用圣经的话回答别人。他没有行过什么特别的神迹(指青少年时期),但是如果看到他的兄弟们伤害了另一个人,他就过去给人一句安慰,或者给人点水喝,给人点吃的,人们就得到鼓舞,耶稣就是这样静静地生活在那个地方。他白天就要劳碌地从事家务和劳作。所以耶稣知道,他在传道的时候,他很抓紧时间,他就说,“要趁着白日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来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约9:4),他很了解这一点。
我们要受教育——受正确地教育,学习有益的知识。我们也要受到训练,正确地劳作,这些都要恢复在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当中。那么你在从事劳作的时候,你就要运用自己的聪明,要祈求上帝赐智慧,追求尽善尽美,人的品格也随之而完善。
一些人在工作上很迟缓,这不是美德,在劳作当中训练就可以克服。不会做饭的人要学会做饭——姊妹不会弹钢琴没关系,不会唱歌也没关系,不会英语也没关系,但是必须学会缝纫和烹饪。(现在)人们慢慢就丧失了实用的知识。现在不会种地了,也不会制作衣服了,不会保存食物了。现在都依赖于工业品的加工,一旦这些没有了,人们都依赖于买卖,人们都认为有了钱就有了别的一切。但是一旦这些没有了,这些无用了,会怎么样呢?——很多人就没法活下去了。因为在最起码的生存的技能都没有。所以什么是真教育,大家就要理解了。什么是实用的一种训练,带着一种什么态度去看待劳作。劳作在教育的事情上占了多么重要的份量,这些大家都要思考。
我们说明了上帝在起初的制度里面,为我们家庭和教育所设计的一种理念。训练、劳作、教育、真教育,这些大家要理解,这就是救赎。现在的家庭要考虑——为很好地教育而考虑,学校要带着正确的目的去建立。青年人不单单是要得到书本的知识,圣经的知识,也要获得实际行业的知识。尤其是要向人们去证明,从土地里面可以获得多么大的丰富和报赏,土地的耕作,会带来回报。
乡村生活
如何能克服当今社会的这些危机和情形呢?土地那里有希望。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很实际的问题,需要的是乡居生活,需要的是青年人的圣经学校,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和训练,这样才能够克服当今社会的这些情形。
大家只要这样想一想,把城市里的房子变卖了,把花在赛马、彩票、赌博、花在酒吧里的钱,把这些改变一下,把它用来去使土地多多的出产,那么你就能够看到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了。这就是将来的出路和希望。
大家相信我的话吗?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合理的呢?希望你们一同来思考。刚才我们清楚地说明了当今的城市和社会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必然的结局会是什么,那么出路和希望是什么——大家想一想,土地就是最后的希望。
大家要成为“受过训练的农夫”,上帝赐下雨露和阳光,也赐给我们能力,我们尽心尽意地去顺从、感恩,断绝一切有害的习惯,不要在别的方面去浪费钱。很好地使用自己的体力,劳动绝不会徒然的。上帝为了我们的益处创造了这个世界,土地必要供应财富来支持那些勤劳的人。我们要彻底预备好土壤,把种子撒下去,必然会有丰收的收成。这就是上帝“在旷野为他的百姓摆设筵席”,(诗78:19)这就是出埃及的运动,这就是重返伊甸园的运动。大家理解吗?以前出埃及的时候,是不是有天上降吗哪,上帝是不是在旷野为他们摆设筵席?现在到乡居生活,合理地劳动,“五饼二鱼”的神迹就会不停地发生,上帝在旷野为我们摆设筵席。
大家在耕种的时候,会获得非常不同的对圣经的体验。撒种的比喻,没有在田地里作过的人永远不会明白。撒种的比喻在耶稣的讲道和比喻当中,占有如此独特的地位,非常非常深刻的一个比喻,关于救赎的教导的,但是没有真正触摸土壤耕地的人就无法了解。在这里面我们也有个专门的讲道。
大家想一想,如果远离城市的郊区,我们从事户外的操作。一方面可以欣赏造物主祂的杰作;另一方面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的整个身心灵都得到一种均衡地活动,对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好处。然后自然界就给我们一种柔和的感化力,我们就学得安静下来了。尤其是孩子们,调皮的孩子们,一到乡村去就变得安静了——特别地安静,这个自然界的熏陶。
大家看看那些歌唱的小鸟,每天清晨,升起来万丈光芒的太阳,你就感谢上帝。那些鸟真的是让人值得学习呀!那些鸟它为了得吃的,它要去努力地飞,去寻找,它要做个窝非常不容易,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那些材料来建筑,并且有时候会遇到蛇,就会有危险。虽然是这样,但是小鸟仍然是愉快地生活着,每一天都歌唱赞美。看到鸟儿们在一起欢笑打闹的时候,人在欣赏,自然也快乐起来了。
我们在地上生活着有劳苦,也有危险,但是我们可以带着感谢来生活着,放弃一切的贪心,指望上帝来救赎我们生活着,这时候我们就会像小鸟一样愉快。那些百合花那么美地开放着,这是上帝给我们安慰的信息。在地上劳动是上帝的祝福,从地里得吃的,这是最后的希望。
重返伊甸
城市是该隐建造的,该隐的后裔们成了城市的缔造者。这里是罪恶的温床,也是疾病的温床。人们出于一种贪心,不劳而获的私心,就炒房地产,追求财富,玩弄经济游戏,这些都是虚空的,所以大家要看到这一切。
虽然人们爱宴乐、无知犯罪,败坏了身心灵,使大地都充满了道德上的“大麻疯”,但是我们仍然还有看到乡村那种美景。所以要为你的家庭着想,要为青年人着想。上帝仍然活着,祂在执掌王权。祂能够为我们作的事情有很多,祂可以拯救我们。青年人是有希望的,是将来传教的希望。
地球是上帝造的,它仍然要为我们奉献出产,上帝会祝福,水果就会长出来。如果没有上帝的吩咐,所有的种子种下去都不会发育。上帝使一种不见的雷声唤醒这些种子,上帝赐下一种闪电激活这些种子,在土地的种子就开始萌牙生长。上帝如果不吩咐这个苹果树结果子,它马上就枯干了。所以一切都是来自于上帝的祝福,大家要信赖这位创造主。我们将来会指望祂特别的神迹,但现在我们要目睹祂使土地出产食物这样的神迹,并且在这样的事情上与上帝合作。
很多人不愿意“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希望在城市里过着一种闲懒、不劳而获的生活,将来就会陷在一种极大的危险当中。如果现在你到乡村,按着正确地方式教育家庭和孩子,那么有丰富的福惠等待着你,给那些有勇气的人、有远见的人和有聪明的人、有毅力的人,带着对上帝的盼望和感谢来生活的人。如果那样的话,那么一个有很好的房子和田地的家庭,就是这个地上的“伊甸园”。家长和孩子就像是国王与王后,公主和王子一样的,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去乡村里面找到我们逃脱罪恶的希望,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重返伊甸园”。
大家看《箴言》28:19-20节,“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争速发财的,不免受罚。”这话是不是很有智慧呀?我们学到这里,对这个经文就能完全明白了,是不是?想要急速发财的,那是在追随虚浮啊,将来就会受穷乏。诚实的人,老老实实的人,感谢的人,遵行主的制度的人,耕种自己的田地,必多多地得福,还要得饱美食,在救赎上也会得到一种实际品格上的训练。这就是重返伊甸园,这就是末时代的希望和出路。
历史的教训一一出离围城
大家看《马太福音》24:15节,“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去。”这里,耶稣也提说《但以理书》预言的重要性。在《但以理书》的预言里面,有“那行毁坏可憎的”特别的话语。耶稣说到要很好地领会《但以理书》的预言,因为预言会重演。《但以理书》的预言讲到罗马帝国和教皇权的围困,就是“那行毁坏可憎的”。当罗马帝国来围困圣地的时候,那时候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当这话重演的时候,就是教皇权重新来围困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怎么样做呢?为将来教皇权对上帝子民的逼迫,应该怎么做呢?在这里上帝有祂的启示。所以按着预言去生活的人,得以保存下来。
当耶路撒冷被围困的时候,突然,围困耶路撒冷的军队解围了,这时候在里面的上帝的子民,基督徒们知道耶稣预言的人和祷告的人,立即看到这是上帝打开的路,他们就赶紧逃离了耶路撒冷,到了约旦河外的一个小地方。但是那些忽略这些预言和警告的人,他们继续在那里争斗,追随虚浮。当罗马兵丁再次围困的时候,这个城成为荒场的时候就到了——“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路19:44)非常的命运,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这也就是世界的写照——耶路撒冷的毁灭是当今世界结局的写照。
希望大家很好地思考以上所讲的,这堂课学到这里。
我们一起祷告:慈爱圣洁的天父,我们照圣经上的话传讲真理,但是惟有祢的灵能够使这些真理光照、感动和改变我们的心。求祢来引导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得救预备道路,拯救我们脱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为奴的状况,让我们得以自由,让我们出埃及。求祢在旷野养活我们,求祢让我们能够进入天上的迦南地。主求祢让我们能够摆脱这个世界对我们的网罗,主求祢拯救我们的家人,拯救我们的孩子。谢谢祢听我们的祷告,奉耶稣圣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