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80.基督我们的义

前  言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凡是领受真理的那一群人,他们领受了真理之后,就变得特别的可爱,彼此在一起显得非常的…很容易(相处)。现在这世界当中两群人逐渐的在分开:领受真理的人就觉得这个真理是非常优美的、也是很自然的、非常的叫人信服——从心里面说“阿们”。并且领受了之后,这些人之间也都变得非常容易在一起生活,很幸福、感觉到很可爱;但是另一群人却非常的不理解,他们就坚决的反对、误解——实在是一个像奥秘的事情一样,没办法让人去理解。不管在哪里,上帝所聚集的那一群人,都会变得越来越优美和可爱——这正是在恢复着上帝的“义”、上帝的爱。

有信徒跟我发短信写着说:“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就连着三句这样的话。我真的也想把这话,重新用在你们身上——我看到大家,真的是从心里“爱你们”。当你们为了真理在受苦的时候,我巴不得,我在那里和你们一起担当。当大家为了真理受到别人的攻击和一些辩论的时候,我巴不得我真的当时也在那里多好。

但是我也是软弱的,也是什么也做不了,只是祈求上帝和大家同在。在每一天、在每一项侍奉、在每一个苦难当中,我们稍微忍耐到底,耶稣就要来了。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看到上帝的灵大大的动工。如果我们的心真正领受了真理,很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各种特点都不一样的人,但是都会变得这个心完全在一起。从内心里面就会彼此说——我爱你!谁也舍不得分离。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耶稣真的快来了,所有属耶稣的儿女就会永远生活在一起。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所有的争论也会停止——一切都会结束。

 

我们要认识平静风浪的那一位

现在是“产难之苦”的时候——也就是说,真理要“诞生”一群属耶稣的百姓出来,但是现在是在生产的痛苦当中,正在成形,但是还在生产的苦难当中。所以,(有)很多复杂的事情,很多的争论。尽管这一切我们仍然可以确信、仍然可以在基督里面得享安息。到晚雨圣灵沛降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就都结束了。再也不必要有纷争了,上帝将会以大能证明一切,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我们的劳苦也会得到报赏,我们的忍耐也到底,得到上帝的认可。大家要坚持、要确信,这个世界都会过去的,耶稣就必快来。

我们到处走动,就看到这个世界真的是充满了黑暗——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有时候就感觉,实在是不能做什么。现在感觉到魔鬼在各个国家作王,操纵着那些国王。现在感觉到人真是没什么做不了的事情了——那些高大的建筑,那些大的工程,那些罪恶在泛滥。人们充满了黑暗——充满了对上帝的误解,各种假的宗教联合在一起,罪恶到处泛滥。他们还会造更大的“巴别塔”,这些离开了上帝而反叛的人,现在真的感觉到,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了。

所以,大家知道到这个时候,也就是天使必然要伸出他的手来的时候——尽管黑暗笼罩世界,罪恶也泛滥,但是圣经仍然说: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这光已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我们仍然可以来仰望耶稣,我们仍然可以对上帝获得完全的认识,并且因为我们仰望而得以变化。

《圣经》也告诉我们:这狂傲的浪只能到这里止住。不管罪恶的反叛多么的凶恶,上帝仍然在掌管,不能越过一个界线。上帝的忍耐总有祂的尽头,然后就会来显出祂公义的作为。所以我们要认识上帝——祂是光,祂也是吩咐那“浪到此止住”的那一位,我们不必要灰心。

 

认识上帝的途径

但是如何能够认识这位上帝呢?我们因为认识这位上帝而得到改变,我们也是因为认识这位上帝而得到拯救。但是怎么样能够认识这位上帝呢?这个自然界是彰显了上帝——这个自然界是上帝的作为;但是这个自然界默默的在那里并没有说什么,它静静的在那里。并且这个自然界当中,善与恶的东西都混杂在了一起——虽然有优美的花朵,但是也有荆棘和杂草,善与恶都混杂在一起。人们若不把《圣经》的启示放到自然界当中来,这个自然界就不能够彰显上帝。只有把《圣经》的启示放到这个自然界当中来,这个自然界就会显出祂的启示:飞鸟就会告诉你,天上的鸽子就会告诉你,鹰也会给你启示,那些云也会给我们启示。

大家想想,那些天上的飞鸟——我们生活在乡村里经常的目睹,这些鸟,上帝养活它。但是这些鸟每一天都要努力的去飞翔、去找吃的,它要遇见暴风雨,还要为自己作窝。这些鸟做个窝多么不容易呀!这些树枝大大小小的、一点一点的把它用口衔着,然后搭起来。它要反复地这样作多少次呀!并且它也可能会遇见毒蛇。

但是,虽然小鸟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可我们所看到的小鸟,每一天都在愉快的歌唱。劳累了就休息,一醒来就赞美、就感谢——我们应该像小鸟这样生活着。大家在地上有很多苦难,实在是不容易。但是仍然可以赞美和感谢地生活着,因为这一切会有过去的时候。

如果没有《圣经》的启示,这个自然界就是让人沮丧的——种地要杂草,汗流满面才能得吃的,人们就会觉得“劳苦愁烦”。但若是把《圣经》的启示放到自然界中来,你就可以忍耐着、感谢着、存着盼望和一种希望来种地。这时候土地必然就在旷野为我们“摆设筵席”。土地里面有希望,最后我们的出路在这里。上帝创造这个地球,是为了供应我们人类的生存,最终,它仍然要为我们而奉献它自己,所以观念就会改变。

自然界让我们认识上帝,但是需要《圣经》放到自然界当中来。这本《圣经》让我们认识上帝,但是这本《圣经》又被很多人所误解。如果不能够确认《圣经》是上帝给我们的唯一的启示,那么所有的事情就不知道对错、真假、是非了。

现在很多宗教、很多基督教界根本不知道魔鬼的来历,也不知道罪恶的起源,他就分不清善恶、是非和真假,就像自然界中善与恶的知识混杂在一起一样。他们不了解善恶斗争的背景和魔鬼的来历,不了解魔鬼的作为,所以他们对《圣经》带着一些误解,也不能够确认《圣经》是唯一的标准。

现在人们都想追求眼睛看得见的、耳朵听得见的那样的“奇事”。招魂术的假的东西不断的进入到了教会,催眠术变成一个按手祷告的仪式,但催眠术的本质却没有改变——人们做着信耶稣这样礼拜的仪式,拜的却是偶像。

为什么这本《圣经》并没有让他们清楚地认识上帝呢?人们为什么对《圣经》带着这么多的误解呢?这本《圣经》是一个启示、是一个预言,里面也有预表,里面也有些描述。但是这本《圣经》它是无声的,它是一些抽象的文字,它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能够活起来。如果没有一种东西让《圣经》的话语“活”起来,那这本《圣经》仍是一个无声的启示——还不足以让人完全来认识上帝,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当今的基督教界,虽然大家都有本《圣经》,但多少人是(对)鬼魔的崇拜。他们都是在追求看得见的东西、感觉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落到了魔鬼的欺骗里面。他们可能在作祷告,但也许是魔鬼在应答他们;他们可能在求医治,但也许是来自魔鬼的能力;他们可能在追求启示异象和异梦,可能这都来自虚假的根源。这本《圣经》对于这样的人,不足以使他们得到完全的启示。

所以这种情况下,耶稣基督来到这个地上。我们把耶稣基督放到这个《圣经》里面来,这本《圣经》才能够“活”、才能够真实——就像把《圣经》的启示,放到这个自然界当中来,这个自然界才能够显出它的美的彰显——对上帝的品格彰显。要把耶稣基督放到整本《圣经》当中来——事实上耶稣在整本《圣经》当中。自然界、《圣经》和耶稣基督,都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对上帝品格的一种展示。我们就可以充分地认识上帝。我们因为认识上帝就会得到改变,因着仰望就会得着改变,认识上帝就是我们的救赎。

 

整本圣经的核心——耶稣基督

基督在整本《圣经》当中,我们要学习《圣经》——因为它在向我们诉说耶稣。我们要去研读《圣经》,在那里面我们能看到优美的耶稣——耶稣基督在整本圣经当中。信仰固然也要有一种宗教的礼节,很多《圣经》当中的问题需要有一种很逻辑的说明和教理的一种理解。在面对这个谬道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很好地思辨真理和谬道的差异。但是在这一切的一切当中,最核心的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不可以在我们的信仰、在我们的宣讲、在我们的仰望当中,失去他的位置。耶稣基督——要把祂放到整本《圣经》当中来,我们才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
  大家现在这样想一想,旧约圣经里面有什么内容?——有预言,对不对?这些预言都是预指“耶稣基督”。所以,到耶稣的时候,耶稣就这样讲:“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施洗约翰为止”。——有没有这样的话?就是几千年来先知们一直说预言,但是到施洗约翰的时候,就是最后一个针对耶稣说预言的人,那接下来耶稣基督就要来了,所以一切就把人引向了耶稣基督。旧约里面有预言,把人引向耶稣基督。

所以,耶稣曾对门徒们说:“西施约翰在妇人当中兴起来,没有一个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那小子当中的任何一个比施洗约翰还大。”——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前的人都是在预言当中去仰望那位耶稣,但是从施洗约翰以后,凡是能够本着这些预言来到基督面前来的人,就会看到一个更清楚的亮光——因为“道”成了肉身,上帝就活在了我们当中。所以,现在我们对耶稣,对上帝的品格所获得的启示,就比任何旧约时代的人都要大了。

 

仪文律法——说明上帝的饶恕和怜悯

旧约里面有仪文律法——刚才说到旧约里面有预言,旧约里面还有仪文律法。仪文律法是什么呢?——就是“献祭的制度”和“节期的制度”。大家想想:如果不把基督放到这个里面来,这个“杀羊献祭”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对不对?甚至虚假的宗教里面也有献祭的仪式。如果不把基督放到这里面来,仪文律法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仪文律法是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告诉我们:耶稣的十字架。这仪文律法也就是在说明上帝的饶恕,在说明上帝的怜悯,向我们保证,有一位要来——在祂的牺牲里面,向人类保证了对罪的饶恕。当人类犯罪以后,上帝没有让人马上死,在伊甸园里面有一只羊被杀。从那个地方开始,几千年来,上帝一直在向人保证那要来的一位,将要为我们被举在十字架上。这是上帝饶恕的保证,是他的不变的爱,这是他怜悯的保证,所以仪文律法。在指向耶稣的怜悯。

上帝对我们的饶恕是有几次,还是到几次为止呢?——是一次呢,还是几次呢?还是七十个七次呢?上帝一旦决定饶恕我们,会不会因为看到一些情况又改变了?上帝的饶恕不改变,这是出于他爱的品格,这是出自于一个很自然的动机——不会因着人有什么不同。不会因为小罪就饶恕、大罪就舍不得饶恕——不是这样的。上帝乐意饶恕一切的人,仪文律法向我们启示这一点。所以把基督放在仪文律法当中,我们就会仰望上帝这样的饶恕之爱。

 

耶稣基督义的保证——十诫

《旧约圣经》当中还有道德律法——那就是十诫。十诫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仪文律法若不把它和基督联系起来,它就没有意义了;同样的,旧约圣经当中写在石板上的十条诫命,若不把它和基督联系起来,它也是不能够有什么作用的。

很多人认为,我遵守十诫,我很愿意做出这样的努力,然后就可以得到上帝的饶恕了——不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自己能够产生真正的悔改,是当我们被引到耶稣基督面前来,我们见到了律法中的耶稣以后,自然就会有悔改。

十条诫命是道德律法,十条诫命是对耶稣的一个启示——它是对将要来的耶稣的义的一种保证。十条诫命是对耶稣基督的品格所作的一种描述——大家能够理解这话吗?十条诫命第一条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拜偶像。你看,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这是在描述什么呢?——这是在描述上帝品格,十条诫命是上帝品德的副本,这也是在描述耶稣基督生活当中的义。那么这样义的一位在哪里呢?——十条诫命就是作了品行上的一种描述,实际上是一种保证——向我们人类的一种保证,保证如此义的那位耶稣会来。它是一种描述,描述了耶稣生活当中的公义,这就是十诫。所以我们把耶稣放到十诫当中来。

当我们看到十诫的时候,你要想一想,如果没有耶稣基督义的生活,在这个后面,光照着十诫的话,这十诫本身就没有荣光,它只是刻在石版上的规条。这个规条是“死的职事”——是属“死的职事”。这个规条是“定罪的职事”,它起到定罪的作用——它只能显明人的罪,但它不能够给人带来饶恕,这里面也没有救赎——它是“定罪的职事”和“死的职事”。所以,单单面对十诫的话,我们在这里看不到希望。这个十诫只是在描述上帝的品格,但是义的品格的标准,只是在定我们的罪。

当摩西在接受这个十诫的时候,他看到十诫里面有“荣光”照在他的脸上,以至于摩西的脸上也开始有了“荣光”。那这个“荣光”是什么呢?——是耶稣基督的义的荣光。他在这个十诫里面看到了耶稣基督的义,所以因此律法就有了荣光。律法之所以有了荣光——是因为里面有耶稣基督的义的保证。但是当耶稣基督来的时候,一个“活的律法”就在我们眼前了,一个律法的生动的例证就在我们眼前了——带着我们的肉身,在地上行走、说话、与我们交接来往,这样一个生动的、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方面、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向人描述律法是什么——这样一位活的耶稣的榜样,就在我们眼前了。这时候我们从耶稣的身上就看到了上帝的品格,就比我们从十诫里面所看到的更多、更荣耀、就更亮,是不是这样的?所以耶稣这个荣光来了,这个律法的荣光就退去了。

 

小结

仪文律法是一个预表——当耶稣这个实体来到的时候,仪文律法就废掉了。仪文律法是说明耶稣基督的怜悯和饶恕的保证。那么十诫有荣光——是因为十诫作为一个耶稣基督品格的描述和保证,当耶稣这个实体的来到的时候,十诫的荣光退去了——不是十诫被废去了,而是十诫的荣光退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被一个更大的荣光所吞灭了。所以耶稣基督的义在十诫当中,十诫是耶稣基督要来的一个保证、一个描述。十诫不是一个预表——它只是一个描述,它不是实体。当耶稣基督这个实体来到的时候,这更大的荣光就把十诫的荣光给吞灭了。大家理解这话吗?

所以耶稣基督在整个旧约圣经当中——耶稣基督在仪文律法当中,也在道德律法当中,在预言当中。圣经预言有一位王要来到,这位王会恢复被魔鬼所占据的地球,会拯救所堕落的人类。这位王是充满怜悯的一位,祂是人子,上帝的羔羊,被挂在十字架上——这是仪文律法所作的应许和保证。他也是完美的义的耶稣,带着我们一样的人性,生活在这个地上,但是完全遵守了上帝一切的诫命,充满了爱和怜悯,使上帝的品格完全地彰显。

在耶稣基督的身上,预言得到了应验——仪文律法的预表得到了实体,道德律法的描述也遇见了实体——更大的荣光来到了,人们就可以看见上帝。耶稣说:“你们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所以只有父怀里面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因此,耶稣就成了全人类的中心,就成了我们心目当中最大的汲引力的中心,就成了整个《圣经》的中心。耶稣基督在整本《圣经》当中,祂是上帝品格的彰显,让我们注目于祂,然后仰望祂。

 

四福音——耶稣生涯的记载

四福音书记载了耶稣的生活。耶稣的义表现在当他成为人的时候,他怎么样对待每一个人,他怎么样和人说话,他每一天的生活所发表的教训。所以这里就清楚地记载了耶稣基督。我们通过读四福音,我们看到全部《圣经》的一个中心,也看到《旧约圣经》的一个结论,也看到活画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耶稣。

大家只有来仰望这位耶稣——认识他、了解他、谈论他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地爱上这位耶稣。这位耶稣的圣洁就会自然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悔改。但这位耶稣祂无限的怜悯,又让我们不会感觉到被排斥和害怕。他指出我们罪的时候,我们又想抓住耶稣,使他饶恕我们。当我们仰望他的义的时候,我们心中又发出一种感佩——感觉到多么的圣洁、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动人、多么的赋有魅力,我们就爱谈论他。我们的心中就会以去思想耶稣为最大的乐事,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活在一种平安、一种圣洁、一种真正的悔改和成长当中。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不要遗忘基督,要谈论基督。

 

谈论基督

四福音书之后的新约圣经的各卷,无非就是在说明这一切。保罗所有的书信就是在说明以上我所讲解的这些话。保罗所有的书信都是在说明:耶稣基督在旧约当中、在整本圣经当中、在预言当中、在仪文律法当中、也在道德律法当中,然后他就告诉我们耶稣在地上是怎样的义。

你可以思想初代使徒们出去传教的时候,他们会怎么传教呢?彼得可能会说,有一天,我和耶稣还有一些别的弟兄姊妹们,我们那一天都在山坡上。那一天,我们当时真的是非常饿了,真的是有几千人哪。然后就怎么样怎么样……他就会讲述这些的故事。那些门徒们出去讲述的就是耶稣的故事,让人能爱耶稣。然后就告诉别人:这是饶恕我们的一位,也是非常义的一位——接受祂吧,就接受了永远的生命。

所以在下堂课的时候会来谈:究竟怎么样叫接受耶稣;我们接受了耶稣就会有永生究竟是什么概念。但是我们先要来谈论,基督是整个《圣经》的中心。

 

耶稣基督是活的律法

我们来看《哥林多后书》3:3节,“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大家知道,写在石版上的是什么?——是十诫。但是这个十诫,在耶稣基督里面。这十诫所包含的义,在耶稣基督里面完全地彰显了出来。所以我们如今就是把耶稣基督的义,接纳到我们里面来,永生上帝的灵,就把这刻写在我们心版上来。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接受上帝的义,我们接受耶稣基督,就是接受了义,因为爱和义都包含在耶稣的里面。所以我们因信耶稣基督的义,接受耶稣基督,就接受了义。我们在基督里面来接受这些律法,因为我们把基督放回到这整个《圣经》当中来。所以这里说,“永生上帝的灵就写在我们的心版上,就像是基督的信”。

再看第7节,“那用字刻在石头上…”——“那用字刻在石头上”是指什么呢?——是指律法,对吧?是指仪文律法,还是道德律法?——是指道德律法。这里说道德律法是“属死的职事”。——为什么是属死的职事呢?因为“违背律法就是罪,罪的工价就是死”——它是定人罪的。但是,它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既然是“属死的职事”,为什么又会有荣光呢?刻在石版上的诫命是“属死的职事”——它本身没有荣光。但这里说它有荣光——还说这荣光是渐渐退去的。

那么请问:《圣经》里荣光是指什么呢?——荣光是指品格,对吧?律法是上帝品德的彰显,所以“律法的荣光”是指上帝的品格,也就是耶稣基督的义。惟有耶稣基督在这个里面,所以它才会有荣光。所以摩西在领受律法的时候,他脸上发光——这是因为摩西看到了耶稣基督的荣光。他看到了“十诫”是一种描述——是在启示将来的那一位,义者的品格,所以他因为稍微看到了上帝的品格而脸上就有了“荣光”。

但是这里说,这个“荣光”怎么样呢?——是渐渐退去的,第七节说,这个荣光是渐渐退去的。为什么这“荣光”是渐渐退去的呢?——不是说诫命要退去,而是说诫命的荣光要退去。这个“荣光渐渐要退去”,这是说明——有后来的、更大的“荣光”要来,对不对?就像早晨有星星、有月亮,但是随着太阳升起的时候,月亮和星星的光,是不是就退去了?是不是?

第8-9节,“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这里说十诫是“定罪的职事”,但是将要有“称义的职事”和“属灵的职事”要来,当祂来的时候,那是更大的一个荣光,所以先前的荣光就渐渐退去了。这“称义的职事”和“属灵的职事”是指谁呢——是指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成了一个活的律法、上帝品格的彰显,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都综合在耶稣的身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慈爱、也可看到应许过我们的完全的义。可以看到上帝对我们饶恕的保证,也可以看到义的保证。所以当耶稣基督来,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感动,我们看到耶稣的慈爱和圣洁,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污秽。但是在耶稣那里有爱的怜悯,所以我们不愿意离开他。然后我们领受了饶恕,同时领受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义。当我们爱上耶稣基督而迎接祂到我们心里来的时候,耶稣就居住在我们里面,成了“称义的职事”和“属灵的职事”,就使我们仰望这“荣光”而变成他的样式。

第10-11节,我们继续看,“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也就是耶稣彰显了上帝的品德,就是更加亮的一个亮光,比我们单单从十诫上所看到的更加的明亮。这里所说“废掉的”,也是指律法的荣光渐渐退掉了,不是指律法废掉了。

 

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的实体——基督

大家想一想:以前如果我们单单的看十诫的话,就算是我们看到了十诫是上帝的义的品行,我们也会感觉到害怕。为什么?——所以,当摩西脸上有光的时候,那些以色列人就用帕子把脸盖上,不敢看,为什么?因为这是非常圣洁的义的品格,而反过来就定我们的罪和污秽,我们就害怕了。但是如今我们把“道德律法”和“仪文律法”——都放到了耶稣基督身上来了。这时当我们看到耶稣的荣光的时候,我们就会羡慕,但是不会害怕,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既是道德律法的实体,又是仪文律法的实体——公义和怜悯都在耶稣身上。祂就不单单起着十诫的功用,也是仪文律法的实体。

因着这一点,我们就敞着脸观看,我们看12节“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就是不信的帕子,使我们害怕的帕子都废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了“仪文律法”的实体和“道德律法”的实体,乃是同一位基督。

所以我们仰望基督的时候:一方面产生一种悔改,对义的渴慕;同时我们可以领受饶恕的保证和称义的保证——我们就会坦然无惧地归向祂。

第16节“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大家相信《圣经》当中的基督,大家仰望《圣经》当中的基督,这里有饶恕的保证,有仪文律法的怜悯,所以我们就可以得以自由。这里有十诫的一个义的活泼的榜样,这里有赐给我们义的一个保证。我们只管敞着脸来仰望救主的荣光——也就是来看祂的生活、祂的真理、祂的品格。

当我们这样仰望耶稣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想和耶稣在一起。我们的心就无时无刻都不想离开他,这时候我们就会因仰望而得以变化。当我们接受耶稣的时候,圣灵就会进一步完成使我们变化的工作。这里说“荣上加荣”——这是从恩典到恩典、从能力到能力、从品格到品格。随着我们对耶稣认识的增加,我们品行上的变化也一同在增加——“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最后就像是耶稣在这个地上的信一样的,别人看见了我们就看见了耶稣。

 

让耶稣也成为我们的中心

大家爱耶稣吗?(爱)大家相信这就是上帝和全天庭要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一个礼物么?——耶稣基督在整本《圣经》当中。我们学习所有的道理都要把它和耶稣连在一起,要让它成为我们爱的中心、注意力的中心、我们思考的中心。当我们仰望耶稣的时候,你会害怕吗?——我们不需要害怕。我们有没有罪责感呢?——会有。但是我们不必要一直留在一种罪责感当中,因为耶稣也是仪文律法的实体。

大家看十诫的时候,会不会(感觉)义的标准很难,定我们的罪的呢?以我们软弱的肉体,我们达不到,所以我们就用帕子蒙上自己的脸。但我们可以仰望耶稣,祂说祂愿意住到我们里面。义、爱和对律法的顺从,都是在基督里面的。我们因领受基督,就可以“因信称义”——也就领受了义。

大家相信耶稣是非常义的一位吗?大家是不是从心中感觉到,再没有比耶稣更公义、更怜悯的一位了呢?大家在这地上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很光辉的榜样赐给我们了呢?那么你这样的羡慕、这样的爱上耶稣的义的时候,你就会接纳祂,作为天上来的嘉宾,住到我们心中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领受了义。因信称义就是因为仰望耶稣而接纳耶稣到我们心中来。关于接受耶稣,我们下堂课再继续说明。现在我们讲的是整个圣经的中心——基督,在基督里所带给我们的救恩。

 

律法与耶稣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加拉太书》3:21节,“这样,律法是与上帝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仪文律法是在向我们预表那要来的上帝的羔羊这个事情;道德律法是在向我们保证将要来的那义者耶稣——也是在向我们描述上帝的品行。耶稣来了,就是活的律法、义的一个实体。所以律法和上帝的应许没有反对,而是相辅相成的。“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事实是,律法不能叫人得生命;它定人的罪,是属死的,是定罪的职事。“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都把我们指向耶稣,这两样都综合在耶稣的身上。

23节,“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这律法是仪文律法,更是指道德律法。不管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都是把我们引向那将来的真道,直到耶稣显明出来。

我现在再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提问一下:在律法和耶稣的关系上,“仪文律法”是什么?用两个字来回答,“仪文律法”是什么?就是在律法和耶稣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仪文律法”是指什么——预表,对吧?那么耶稣基督相对于仪文律法来的时候,那耶稣基督是什么——是实体。在这个“实体”里面实现了上帝的什么?——饶恕和怜悯,彰显了上帝的怜悯,实现了上帝的饶恕。那么在律法和耶稣的关系上我们再来看,相对于耶稣来说,“十诫的道德律法”是什么?——是预表吗?——不是。那是什么?——是一个描述或者是一个保证。(记住这个词)道德律法是对耶稣的一个描述——对耶稣义的品格的一个描述,也是对耶稣要来的一个保证。就是当上帝把十诫给你的时候,祂就会应许你,将要来这样一位义的耶稣。当上帝把十诫给我们的时候,祂就向我们保证:这样的义,能够成就在我们身上,所以道德律法是对耶稣的一个保证和描述。——理解了吗?

那么不管对道德律法还是仪文律法来说——耶稣基督都是实体。这个实体就显出更大的光来。在这里有义和怜悯的结合,在这里有一种非常完整完美的图画,使我们看到整个的圣经的启示,也可以在这里认识耶稣基督。

我们继续看,《加拉太书》3:24节,“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这里说到“训蒙的师傅”的律法是什么律法呢?是什么律法呢?——是仪文律法吗?包不包括道德律法?也包括。——是指仪文律法、更是指道德律法。所以这些律法就是定我们的罪的,使我们知道,有一个理由和有一种需要到耶稣面前来。

当我们还没有真正的信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律法之下,我们就会一直在律法之下。什么时候我们就“不在律法之下”了呢?——当“信”来到的时候。“信”什么时候来到呢?——对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也都有所相同。什么时候“信”才真正来到呢?当这道德律法显明我们的罪,我们就感觉到特别需要耶稣的饶恕,然后就来到耶稣面前仰望祈求饶恕和怜悯的时候,并且祈求耶稣赐给我们义的时候,这时候“信”就来了!这时候我们就不在“训蒙的师傅”之下了。

25节就回答了“但这信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在师傅的手下了。”所以仪文律法把我们引向耶稣基督面前来,领受饶恕和公义。我们接受耶稣包括两个意思:一方面接受耶稣基督的饶恕,另一方面接受耶稣基督的义。当我们这样的“信”来到的时候,我们就不在“训蒙的师傅”之下了。

但是不是说——我们有了这样的经历、来信了耶稣以后,十诫就废去了呢?

甚至这个十诫上的律法还有必要继续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可能在忙碌当中又忘记了耶稣,我们甚至可能会冷淡退后,有时候我们又会陷到罪当中。当这样的时候,这个圣灵的引导和感动,十诫的律法作为“训蒙师傅”的这个作用还要继续,又重新把我们带回到耶稣那里来。当我们一到耶稣面前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在律法的定罪之下,我们就在饶恕和保证,以及义的应许之下,我们就会因仰望耶稣而不断的变化,所以这是《加拉太书》这段经文的说明。

为什么我们特别看了《加拉太书》第3章和《哥林多后书》第3章呢?这是在特别说明,十诫与耶稣的关系。在理解十诫和耶稣的关系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让我们能够充分地明白因信称义。因很多教会的信徒仍然在律法主义当中,他们对律法和耶稣的关系非常的模糊。虽然他们也说十条诫命,也说到因信称义,但是始终不能够协调这一点。要么在传讲律法的时候就把耶稣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那样的传讲就显得很干旱,而没有雨露的。

 

什么是现代真理?

“三天使的信息”是现代真理——现代真理的中心就是“因信称义”。在因信称义的道理里面——耶稣基督是一个中心。在耶稣基督这个中心里面——可以看到仪文律法、道德律法和全部圣经的一个实体和完成。

大家怎么去理解“三天使信息”呢?为什么这是现代真理呢?什么样的真理叫现代真理呢?这个理由很简单:就是整本《圣经》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一页一页的向前展开,历史也就一年又一年的向前推进,对不对?当《圣经》展开到什么地方的时候,预言就应验到什么地方,这个历史也就推进到什么地方,对不对?那么这本《圣经》的道理就一直这么前进。前进到哪一步来,那个地方就成了现代真理。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理解。

现在《启示录》七教会的历史,你这样向前翻,就翻到了14章来,接下来要应验的就是耶稣再来。耶稣再来之前,十四章当中记载的是三位天使的信息,那就自然就成了这个时代要传的信息,所以《圣经》就是这样前进的——这就是现代真理。

三天使的信息这个现代真理的“核心”是什么呢?——叫我们信“永远的福音”而成为圣徒、成为“守上帝的诫命”和“有耶稣信心”的人。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因信称义。律法的义是在耶稣基督里面的,所以我们拥有了耶稣那样的信心,对耶稣的一种信心,我们就会接受基督,也就领受了这个完全的义,这就是“因信称义”的道理。这个因信称义的道理到末后的时候尤其要突出“基督”这个中心,就是“基督我们的义”这个题目。

大家可以这样来想,三天使的信息是“因信称义”的道理,但是也可以说就是圣所制度,对不对?永远的福音就是圣所制度。而“圣所制度”到了末时代特别的强调的是,耶稣进入了至圣所——也就是至圣所的时代。那么至圣所的真理究竟是什么呢?这至圣所的真理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当天上的至圣所打开的时候,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一个约柜、约柜上面有荣光、约柜里面有三样东西——法版、亚伦发芽的杖、还有吗哪。那么这究竟代表什么呢?这个约柜上面有荣光,约柜里面有这三样东西。这个约柜是用皂荚木做成的,然后包着黄金(包着纯金),上面有荣光。“荣光”代表什么呢?然后里面又有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都在约柜里面”,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约柜”就是耶稣基督。所以现代真理——因信称义的道理、圣所制度、至圣所的真理,它核心就是耶稣基督自己。这“约柜”是代表成为肉身的耶稣基督。它是用皂荚木做的,不是用纯金做的。这个皂荚木代表一种退化了的树木,这是代表耶稣基督取了我们相同的软弱的肉体和人性的这样的一位,成为肉身的基督。但是这位基督里面有完全的义,十诫刻在他的心版上。十诫所彰显的品格在耶稣里面得到更大的彰显,所以在耶稣的外面有荣光——有耶稣的品格、有耶稣的义。祂里面充满了上帝的话语、祂完全洁净了饮食,耶稣的一生最后要被全人类所认识。

所以“至圣所的道理”也就是在全人类面前更加的“高举基督”——他挂在十字架上是饶恕的保证。他有完全的义,他的义表现在全然遵守上帝的每一条诫命上面,祂的义是赐给我们的。在耶稣基督那里有饶恕的保证,也有义的保证。大家来仰望这位耶稣,就会荣上加荣而得到改变——这就是现代真理,这就是三天使信息、至圣所的道理、因信称义的道理。

打开至圣所,我们就看到一个约柜,上面有荣光。就是耶稣基督,也看到了仪文律法就在基督的身上,也看到了道德律法也在耶稣的身上,所有的预言也都在耶稣的身上,我们看到耶稣是那更大的荣光——我们因仰望这样的耶稣就彰显了上帝,我们就开始认识上帝,我们因仰望就会得到变化,我们接受了基督也就是接受了饶恕,也接受了律法和义——这就是现代真理。

所以我们很多人可能对现代真理和三天使信息只是作了字面上的说明,我们对于圣所制度可能也是作了过于复杂的理论上的说明,我们对待约柜,可能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它的意义。大家认为至圣所的道理就是上帝开始严厉地审查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找到你的错,就定你死罪。大家这样去传讲至圣所的道理,完全背离了上帝的心意。

我们传讲至圣所的现代真理,就是要把耶稣更完美的展现在人面前,让他成为全人类注意力的中心——这就是:“基督,我们的义”。

耶稣是取了和我们相同的人性,所以用皂荚木来代表。《圣经》当中耶稣讲到祂自己的时候,祂是怎么比喻的呢?你看,关于耶稣基督成为肉身的启示,《圣经》是这样说的:“有火显现在荆棘里面”,对不对?这是指耶稣来到我们罪人当中,“荆棘”是代表退化了的人、堕落了的人,也是代表耶稣的荣光藏在像荆棘一样的肉身里面。所以耶稣带着和我们一样软弱的肉身,在这地上过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耶稣是“真葡萄树”

耶稣把自己比喻成是“葡萄树”。他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耶稣没有把自己比喻成是香柏树。那高大的香柏树是挺立的,但是葡萄树却不一样,葡萄树它是退化了的。——以前的葡萄树,在人类犯罪之前的葡萄树,也像当今的苹果树是一样,是有枝条的,很硬。挂的葡萄非常大——有紫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有黑色的。现在葡萄也有各种的颜色,对吧?但是现在的葡萄树变成了一种藤,再也没有独立的主干,它必须依附在这个支架上,它才能结果。

耶稣就把自己比喻成是葡萄树——那是真葡萄树,这都是指耶稣基督人性的说明。大家知道耶稣基督是取了和我们一样的人性的一位,祂是行走在我们当中、住在我们当中、但是祂对所有的人说:“谁能够定我的罪呢?你们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我把父向你们显明”。耶稣就向我们显明上帝的爱。这是那位浪子的父亲,召我们回家!

当我们一看这样的一位耶稣,我们就会爱上祂。我们就不再会害怕,我们就有了希望,因为祂是饶恕的一位,祂是仪文律法怜悯的实体。在祂那里我们可以得到义的保证,这义是完全的义,不是一个假货,不是人为的,不是假冒的,是真正的义,无比圣洁的义,没有瑕疵的义,是宝贵的“珠子”。

耶稣基督的义彰显了上帝,使上帝品德的光照耀出来,是十诫完全的一个实体,也就是表现在遵守每一条诫命上。这样的一位义的耶稣,要来到我们心中,这就是至圣所的道理。所以现在当我们接受这样一位义的耶稣的时候,我们就会达到一种完全的义,教会就会返照耶稣基督的光。这就是保罗所说的:我们敞着脸观看那荣光,我们就会荣上加荣而得以变化。(林后3:18)

所以愿大家在这次聚集当中——多多地谈论耶稣、思想耶稣、祈祷耶稣,让祂像贵宾一样临格在我们心里。让我们接纳他,也就是接受义,也是接受永远的生命!——阿们!

 

 

赞(4)

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

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你个人的属灵需求,我都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