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4.怎样来到耶稣面前得生命

谁是光呢?耶稣是光。只有来到耶稣面前,这个黑暗才可能被清除。只有来到耶稣面前,才会领受光照,有生命的成长。在耶稣里面不断地得到光照和成长,最后就会成熟,这句话包含的意义真的是非常的深刻。那么如何来到耶稣的面前?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一起来思考的题目。

 

一、圣经见证耶稣

 

通过圣经的见证来到耶稣面前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看到了耶稣就自然而然地来到耶稣面前呢?不是这样的。那么耶稣降生的时代,那么多的犹太人是不是拒绝他了?当耶稣在乡村里来回走动、传道、医治病人、安慰忧伤的人的时候,成群的人到他身边拥挤,但是得到医治的人有多少呢?那些不经意地触摸,他们并没有真正来到耶稣面前,但是伸出信心手的这个血漏的妇人,触摸他的衣裳䍁子,耶稣就说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那些犹太人拿着这本圣经的预言,拿着这本圣经的启示,拿着这本圣经的预表制度,为什么不能够正确的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够来到耶稣的面前呢?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像犹太人一样拒绝圣经中的弥赛亚。或者说,我们就算承认了耶稣的名,但是我们事实上没有经历到他面前来得生命的事情,就像当时的犹太人看到耶稣,也听到耶稣,但是他们不一定接受他为救主一样的。

 

我们要看《约翰福音》第五章的话语,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个思考来学习“怎么样来到耶稣的面前得生命?”约5:39节,“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这本圣经是见证耶稣的。这本圣经作为一种见证,让我们可以到耶稣那里去得生命。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圣经的见证才能来到耶稣那里去得生命。如果不通过圣经的见证,人们是不能够认出耶稣的。或者说来到耶稣的面前,也不能正确地接受他的生命。第二层含义:犹太人拿着这本圣经,但是没有把这个圣经的见证和耶稣联系起来,所以他们没有到耶稣那里得生命。可圣经是如何见证的呢?这个见证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等会儿再来看,要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们现在要思考,犹太人为什么拒绝了耶稣?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来到耶稣面前得生命?这是有一条路的。耶稣也讲到这样的问题,约6:37节,“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也就是说,有一条到我这里来的路,就是父所赐给我的人,来到我这里得生命,我总不丢弃他。那父所赐的人是什么人呢?

 

我们接着看约6:44节,“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这是37节的重复,是父吸引人到耶稣面前,那父是怎么做的呢?约6:45节,“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耶稣在这里指出了一条路,就是听见圣经的见证,听到了这些教训,蒙受了这些教导和见证,然后就开始去理解这位耶稣,这样的人到耶稣这里来得生命。

 

这个话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地重要。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耶稣是光,正确地来到光面前,黑暗才能被驱散,然后才能得生命。什么样的人到耶稣面前来呢?通过圣经的见证,通过父的教训,学习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我们若不理解这一点,是不能够认出耶稣来的,也是不能够正确的到耶稣面前来得生命的。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我们再看路24:44节,“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这里说为耶稣做见证的圣经,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这就是为耶稣作见证的圣经。也是父赐下来的教训,蒙了这个教训的就到耶稣面前来。

 

路24:45节,“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也就是让他们能够明白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得这些内容,与耶稣的死和复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大家想一想,耶稣开他们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那个时候有没有《新约圣经》呢?没有,那个时候只有《旧约圣经》。耶稣的意思是说,你们一定要明白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这些内容,是如何见证并引导人到耶稣面前,这些和耶稣的死和复活有什么关系?于是他们就能够蒙引导来到耶稣那里得生命。当他们到耶稣面前得到了生命,他们就可以去向别人见证耶稣的真理。对于以上所讲的,现在我用直接简单的话来说明:全部《旧约圣经》结合来见证耶稣,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圣经如何见证耶稣?

大家想《旧约圣经》里面有两大类的内容。第一类就是仪文律法。仪文律法是指什么呢?仪文律法是指的圣所制度和节期制度。建造一个帐幕,有外院,里面有燔祭坛,要牵着羊来献祭,再来到洗濯盆洗净,然后进入圣所,大赎罪日进入至圣所,这些就叫圣所制度。在以色列人的制度当中还有七大节期:逾越节、无酵节、五旬节、初熟节、吹角节、赎罪日、住棚节。这些都是预表什么呢?是预表耶稣的十字架,杀羊献祭是预表耶稣的十字架,这也就是在向我们显示上帝的慈爱。当我们通过圣所制度,被指向耶稣的十字架的时候,我们看到上帝慈爱的彰显,在这里我们得到饶恕的保证。

 

《旧约圣经》还有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律法。那么大家想一想,道德律法是指什么?也就是十条诫命。《旧约圣经》除了仪文律法,还有道德律法,这是显然不同的东西。仪文律法也就是犹太人的宗教仪式。那么道德律法是上帝亲手刻在石板上的十条诫命,对人的良心的约束。而这个十条诫命的道德律法是在描述耶稣的品行。当我们看到耶稣的品行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上帝的义。耶稣基督的义是给我们一个义的保证,就是义的赐予。

 

当我们看到耶稣的十字架的时候,是不是在说明上帝的慈爱?当我们看到耶稣的品行的时候,就是在说明上帝的义。这两样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耶稣对上帝的一个完整地彰显呢?慈爱的上帝也是公义的上帝,耶稣就向我们彰显了这位上帝。那么这位耶稣是什么样的一位耶稣呢?祂是两种律法的实体。仪文律法预表耶稣的十字架,仪文律法在耶稣那里遇见了它的实体。而道德律法是在向我们描述,向我们保证,向我们说明要来的耶稣义的品行。道德律法在耶稣的身上看到了它的实体。这两样律法就是这样把人引到耶稣的面前,所以我们在耶稣身上看到一个完整的形象,两种律法的实体彰显了上帝的爱和义。我们刚才谈的圣经的意义就在这里。

 

仪文律法预表耶稣的饶恕

现在来想一想这个问题,犹太人是不是杀羊献祭?但是没有把它和耶稣的十字架联系起来。所以他是这样做的:犯罪了,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杀一只羊。这样,他每当犯罪的时候,就只需要预备一只羊就行了。最后自己养的羊都不够杀了,就花钱从外邦那里买羊,买很多的羊,一路扬着灰尘就往圣所里去。他们就不断地重复着这个仪式,但是无法看出杀羊献祭里面所隐含的上帝的饶恕和爱的启示,他们就看不清在这个里面耶稣的十字架。他们就把杀羊献祭变成了一种重复的的宗教仪式。能不能解决他们的罪的问题啊?不能。也就是说,如果不把杀羊献祭的仪文律法和耶稣的十字架联系起来,仪文律法就没有意义了。

 

那想一想,当今的宗教是不是这样呢?当今的天主教是怎么做的呢?天主教的弥撒制度向人说明神父有特权。经过神父祝圣,这个杯和饼就变成了耶稣真的肉和真的血。那么人来领受这个杯和饼,通过神父就分得了上帝的恩宠。不管走到哪里,天主教并不教导有关耶稣的救恩的事情。天主教无论走到哪里,就是以神父的特权举行弥撒制度。

 

那些人认为只要重复这个弥撒的仪式,每周只要来领受这个弥撒,他们就说:“我们分得上帝的恩宠了。有了这个恩宠,我们就可以得救了。”天主教是不是用这个弥撒的仪式代替了犹太人的杀羊的制度啊?实际上是一回事,大家理解了吗?这是个多么错误的宗教,一种仪式化的宗教。天主教里面有很多固定的礼仪。比如说婴孩一生下来就要行点水礼;到了成年的时候,就是一种成人的仪式;向神父的告解仪式;还有这个弥撒的仪式,还有很多就是重复的仪式,与耶稣的慈爱和公义根本就没有发生联系,一些偶像崇拜的仪式。大家理解了吗?当时犹太人的信仰是这样的,当今的天主教也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摩西在旷野里是不是举蛇,人们仰望就得医治啊?但是后来的犹太人,把这条蛇做成一个铜蛇,放在家的神龛上。希西家就说,“这是偶像,全部磨碎。”他们就以为医治的本身是来自于这条铜蛇。他们把这个铜蛇本身当成是医治的根源,而不了解其预表的意义。所以,如果不把仪文律法和十字架联系起来,这个仪文律法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反过来,如果不通过仪文律法指向耶稣的十字架,而直接到十字架面前来,就会误解十字架。所以耶稣说过,为我做见证的就是这经,受这经的教训的见证,蒙受父的教训,而来到我们面前的人,就可以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那么仪文律法和耶稣的十字架必须联系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不了解仪文律法,不了解圣所制度的献祭制度,你直接到十字架面前,你就会误解。是这样误解的:“哦!上帝是爱!为我舍命!所以,主啊饶恕我!我是个罪人,我真的没有办法不犯罪。在这个地上活着,肉体有软弱,总是要犯罪。上帝呀!我没有办法,只有求你怜悯!所以,让我得救吧!”人们就认为可以在罪中得救,相信了一种在罪中得救的福音。他们把十字架当成是犯罪的许可证,因为他以为十字架是很廉价的。“啊,耶稣!我犯了罪,你饶恕我!”这就等于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希望在罪中得救的人,他们高举十字架,实际上是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对不对呢?

 

为什么人们对十字架有这样的误解呢?他们到十字架面前来却不知道怎么做,“哦,这是耶稣的十字架吗?哦,把十字架赶紧放到家里来,挂起来,或者放到脖子上挂起来吧!”就把它当成是护身符,当成是辟邪的东西。十字架就成了一种偶像,以便到十字架面前来祷告。他们不知道到十字架面前来要做什么?这是因为什么呢?没有把仪文律法和十字架联系起来。那么现在你联系起来结果就不一样了。

 

献祭的真正意义

亚当夏娃犯罪了,上帝派天使来启示他:“亚当,过来!那有两个动物是什么?”亚当回答:“两只可爱的小羊羔。”天使又说:“那让它过来!”这只小羊就慢慢地一蹦一跳过来了。这只小羊的腿非常短,长的胖胖的,所以好像就要倒了一样的,一直跳到亚当的手中,跳到夏娃的怀里。天使就指示亚当:“现在把两块石头捡起来,用力的撞击。”这石头就露出很锋利的刀芒。拿着这个像刀一样的石头击打羊的头。”亚当就吓一跳:“为什么?”“照我的命令去做。”他就尝试着打了一下,天使就说:“再用力一点。”他就使劲的又打了一下。这只小羊就开始流着血,慢慢地死去。

 

亚当第一次看到一个动物,上帝才能够赐的生命死了。他看到了流血,他就害怕地站起来,把羊扔在地:“天使,是为什么?难道因为我犯罪这只羊就要无辜的死去吗?”“不是的。”于是就向他说明:“是因为你犯罪,我将来要这样死去。”

 

大家想一想,第一次上帝在伊甸园里设立献祭制度的时候,亚当该是何等地惊讶啊!他会说:“上帝啊,就让我死去,我不值得你为我这样去做,就让我死去吧。难道因为我们的犯罪,耶稣要这样受痛苦吗?”天使们就会说:“上帝是爱你们的,因为你们是造着上帝的形象造的,你们就是祂的孩子,你们有机会活下来。虽然你们犯了罪,固然要承受罪的结果,但是上帝给你们一条饶恕之路,耶稣将来会成人,为你们担当。”所以献祭制度对亚当夏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他就教导他的子孙后代,在伊甸园的门口向耶和华献祭。

 

亚伯就拿着祭物的血来献祭。因为这是预表着耶稣的死。但是该隐却拿着地里的出产,好像自己的功劳一样的。他没有祈求赦罪的心。每当献祭的时候,人们就会生出悔改的心。每当他们在献祭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将要来的弥赛亚。他们就可以因着仰望上帝的怜悯生出悔改而称义。但是人们今天到十字架面前来,这样的感受已经荡然无存。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没有被“仪文律法”所引导,所见证到十字架面前来。所以他们就会不知道。人们从来没有这样教导十字架的意义,人们就不知道来仰望十字架,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和体验。

 

大家知道伊甸园开始设立了献祭制度以后,到摩西的时候,上帝就把圣所制度非常完整地启示了出来。一个帐幕,有外院,外院有燔祭坛,还有洗濯盆,然后再进入圣所。圣所有两层,有圣所和至圣所。那么在帐幕里就实现了上帝住在他们当中。在至圣所的上面有上帝的荣光。然后以色列人十二个支派安营扎寨在东西南北,就围着这帐幕。大家知道在这里有上帝救赎的蓝图。有罪人回到上帝那里的道路,就在这里,就在这个圣所里面。圣所并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关于福音的唯一的蓝图。当以色列人安营扎寨,以圣所为中心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教会。因为在他们当中有上帝的临格,他们知道教导世人回到上帝那里的路。

 

当人犯罪以后就有罪责感,然后上帝就说:“你要牵一只没有瑕疵的羊。”因为这只羊预表着耶稣,也象征着一个罪人带着完全悔改的心而来。当罪人牵着羊,往圣所里去的时候,别人就会指指点点:“这个人可能是犯了什么罪”。但是罪人学会低头,他们知道唯一的路就在圣所里。当他们往圣所里去的时候,远远地就会看见一个白色的外院的幔子。他们就想:如果一旦置身其中,上帝会用义来围绕着我,把我和这个世界的罪隔开。他们看到上帝的荣光在那里。他们就说:“主住在我们当中,他在招呼我回家。”看到外院的燔祭坛上的烟一直上升,他们就会想到:如果我到那里去告白我的罪,我的罪会得到饶恕,像烟云消散。所以他带着一个谦卑的心,但是又带着一种希望和鼓舞,他们就牵着羊来了。

 

当他来到圣所外院的时候,这个门帘非常特别。有紫色、红色和朱红色三种颜色的线混织在一起。当他掀开这个门帘,看到这个华丽的颜色,祭司就会告诉他:“这是上帝的智慧所启示的,这里面有深刻的含义。红色象征着耶稣的牺牲,蓝色象征着顺从,紫色象征着王。因为耶稣的牺牲和顺从,我们接受耶稣的牺牲,效法耶稣的顺从,我们会成为王的儿女。”

 

他们掀开这个幔子,就来到燔祭坛边上,这个时候祭司就会教导他:“你现在犯了罪该怎么来做呢?你要按手在这只羊的头上。”什么叫按手呢?就是告白所有的罪,然后把这个罪就转移到羊的头上。就是说这只羊要被宰杀。罪人就会思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罪的结果就一定是死?上帝啊,你的律法真的是不能违背的吗?你的律法就是生命的法则吗?主啊,这个罪有这么严重吗?主啊,这只无辜的羊要替我死去吗?这个罪人心中就会有很多的思考。

 

这个时候祭司就会说:“你带的刀拿出来。”不是祭司杀羊,是罪人自己亲手杀死这只羊。当把这只无辜的羊的头,从耳朵的这边到那边割下来的时候,羊就会发抖。然后眼睛就会睁大,也会流泪。而睁大的眼睛似乎是在说:“为什么杀死我?”罪人的手就会发抖,他的心就会感受到上帝的审判。何为罪?什么是律法的义,罪人饶恕的路在哪里?称义的路在哪里?上帝啊!圣洁的人才能在你的面前,我如何才能到你的宝座前?在这里,罪人就会开始思考。

 

然后这只羊要献为燔祭的时候该怎么做啊?要把皮全部剥掉。象征罪的污秽都要脱掉。然后把肚腹剖开,把里面所有的油都要刮下来烧掉,这油是象征着罪。人们吃太多的油,血管的血液的循环就会受阻,从健康上也是如此。《诗篇》三十七篇说到油象征着罪,这个脂油不能吃,都要烧掉。他们就要刻苦己心来省察自己的里面,思想里面一切隐藏的,一生当中所有犯的罪,这个油都要拿出来烧掉。然后这些内脏、肠子,肺、胃,都要拿来洗净,代表他们的每一个方面的生活都要改革。然后把这一切切成块,这个自我呢要完全破碎。然后要全部放在燔祭坛上烧尽。有了这样罪的告白,他们就开始有了洗濯盆里称义的经验。然后领受圣灵而重生了,他们就进入到圣所里面,有了圣洁的成长。直到最后可以到达至圣所,他们的罪可以得到涂抹。

 

在这里面有一个完整的基督徒得救的路。但是人们现在不明白燔祭。要么是让犹太人重复这个仪式,与十字架不联系起来;要么就是只知道十字架,却不知道到十字架面前来该怎么去做。如果你学习了燔祭的制度,人们到十字架面前来的体验就不会一样了。到十字架面前来,他们就会想:耶稣为什么为我死?什么是罪啊?违背律法就是罪,罪就是违背律法。所以就凭着信心来相信十条诫命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真的,违背律法就是罪,罪的结果就是死。啊,永远的死亡,是吗?但是我现在替你成为死,是为了让你能够止住罪。

 

当我们来到上帝面前,上帝就会说:“来吧!这个十字架是象征着上帝的羔羊。被牵到燔祭坛那里,用铁钩子挂着四个脚,底下用火把它烧尽,这就是象征耶稣的死。但耶稣是如何面对十字架的呢?耶稣承担了罪以后,他在十字架上就完全把自己交付了。那么你现在也是犯了罪的罪人,你也要来屈服,不要反抗。上帝律法的定罪,你不能拒绝。你要凭着信心来领受不能反抗。”

 

那么要向着罪完全的死去。那么怎么去做呢?开始把祭物的油都拿出来焚烧。这是教导我们仰望十字架,开始在这里找到了悔改的路。我们就说:“主啊!求你鉴察我,看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我们就从我们能够回忆事的时候开始,就一点点的省查自己的一生,对照十条诫命。因为耶稣就是担当我们违背十条诫命的罪而死亡的。

 

其实反过来说,诫命是不能被废弃的,诫命是生命的法则。那我一生当中违背诫命的罪有哪一些呢?一条一条的对照,从小时候能够记得起事情的时候开始回忆,就完全地告白,这叫什么呢?这就叫献上赎罪祭,献上燔祭。如果不了解这个燔祭的仪式,而来到十字架面前来,就无法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反而会有误解。

 

对以上所讲稍微归纳一下,现在我不是在讲圣所制度或者燔祭,也不是讲十字架的意义的题目,这些都要专题来论述。现在我说的是什么呢?就是人如何被圣经的见证所引导,到耶稣面前来得生命。我们必须把仪文律法和耶稣的十字架结合起来,知道它的关系。这两者的结合,人们才能够正确的来到十字架面前。我讲的是这个意思,大家理解吗?

 

道德律法描述耶稣的义

另一方面,《圣经》当中还有道德律法,还有十条诫命。这十条诫命是什么意思呢?犹太人对十诫有误解了,因为他不知道十条诫命和耶稣的关系。就像仪文律法和耶稣的十字架,如果不联系起来,仪文律法就没有意义一样的。十条诫命,如果不和耶稣的义结合在一起,十条诫命也是没有意义的。大家听懂了吗?

 

犹太人对十条诫命是这样误解的,和耶稣不联系起来,他们对十条诫命就这样误解的。上帝颁布的命令必须遵守,违背诫命就是死,所以就必须遵守诫命。他们就说:“上帝啊!我们和你立约,我们愿意遵守你一切的话。”但是大家想一想,犹太人带着一个没有重生的心,带着并没有脱离罪的捆绑的这个肉体。如果没有圣灵的浇灌和建造,他们能不能遵守诫命呢?不能够。诫命并不是从外表的行为上就可以遵守的。

 

“不可奸淫”,但是他们无法克服自己心中的淫欲和罗马的人并没两样。“不可杀人”,他们表面上没有杀人,但是他们无法遏制自己心中的仇恨。他们和外邦的罗马人一样的。所以耶稣对他们说:“十条诫命你们是知道的,但是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耶稣就说到,诫命他们表面上遵守,实际上完全违背了的一些地方。他们带着一个愿望:“你看罗马人带着情妇荡着舟,在加利利海边上玩荡,我们真是恨死他们了。罗马人奴役我们,我们巴不得把他们赶走,耶稣你是弥赛亚来拯救我们。”

 

但是耶稣看到这些自称是上帝子民的人,他们实际上和罗马人已经变得没什么两样。当他们恨恶罗马人的淫荡的时候,他们自己心中也是充满了淫念。当他们看到罗马人的残暴而不平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被仇恨所充满了。他们不能够真正的守诫命,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诫命真正的功用。犹太人的错误就在这里。

 

把十条诫命认为是靠自己要去遵守的命令,但是不是这样的。十条诫命是在描述耶稣的品行,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理解。十条诫命是在向我们保证要来的耶稣的义。把十条诫命赐给我们人类的时候,就如同为耶稣画了一个像。大家理解吗?将要来的这位弥赛亚,以人性在地上生活的这位耶稣,会是什么样的一位耶稣呢?十条诫命就是给耶稣画了一个像。十条诫命是在表达耶稣的公义、良善和圣洁。十条诫命是在表达上帝的品行,就像耶稣是在彰显上帝的品行一样。罗7:12节,“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那么同样《圣经》也说:上帝是圣洁、公义、良善的。所以诫命是在表达上帝的品行。十条诫命是在向我们描述耶稣是怎么样的一位;向我们描述耶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向我们描述耶稣的品行是怎样的。

 

大家拿到十条诫命就会想:“上帝啊,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拜偶像,不可以起一切的贪心。上帝啊,这就是你所要求的义吗?但是我们自己哪里有这样的义啊。”我一看世上的人,没有一个义人啊!上帝就说:“我会赐下这样的义,我会赐下这样的义的榜样。我会赐下一条义的道路,那就是要来的耶稣。”     

                                               

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不能正确地了解这一点的话,人们就又会犯错误。要么就是犹太人的错误:把十条诫命当成是一条命令,然后害怕,处于一个没有改变,没有重生的心,出于害怕想努力地去遵守,这样的人是过着律法主义的信仰。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爱作为动机的话,诫命是遵守不了的。比如说你不贪心,是因为你怕贪心犯罪要受刑罚呢,还是因为我爱他,所以我不伤害他呢?因为我爱他,所以我不占他的便宜。因为爱他,所以我不侮辱他。以爱为动机才能去守诫命。而这样的爱没有从上帝领受的时候,靠自己没有重生的品行去做,做出来是律法主义。

 

如果不把十条诫命和耶稣联系起来,十条诫命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反过来,现在人们来到耶稣面前,却不是通过十条诫命的教导来的,他们就不能够正确地了解耶稣是什么。人们经常说:“我们来到耶稣面前因信称义吧!”但是他们不了解这个义是什么。这就是没有把十诫和耶稣结合起来的结果。我们要么是这个错误,要么就是那个错误。如果你不通过律法的教导来到耶稣面前,人们直接来到耶稣面前:“哦,耶稣这个人不错”。只能是这样一个认识。然后就说:“主啊,你让我因着信领受义吧,我也因信称义吧!”但是这个义是什么呢?不明白。所以他们表面上说因信称义,实际上还违背着十诫。他们没有理解耶稣的义是什么,为人所做榜样的耶稣的义是什么,这个义就是遵行律法的义。

 

罗8:4节,“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申6:25节,“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 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如果不通过十条诫命来描述耶稣的品行,人们就不知道耶稣的义究竟是什么,在哪里。基督徒们就表面上因信称义,实际上在生活当中还在违背着诫命,就不知道这是罪。这是因为没有把律法和耶稣结合起来的结果,所以哪一点都是这样。

三、因信称义的经验

那么我做结论:就如这《圣经》是不是为耶稣做见证?《旧约圣经》里面是不是有父赐下来的教导?蒙这些教导的人就来到耶稣面前来,对不对?耶稣说:“诗篇、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是为我作见证。”这是什么意思呢?耶稣叫我们去讲的是什么呢?叫我们去讲通过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让人正确地认识这位耶稣。这位耶稣,我们来到他面前,我们看到他是圣洁的一位。也就是说,他的生活当中是完全遵守诫命的这样的义。他是公义的保证。同时我们看到这位耶稣是慈爱的一位,对罪充满饶恕的一位,因为他是逾越节的羔羊的实体。

 

我们来到这位耶稣面前,我们首先会感到因他圣洁而要被定罪,我们对罪就开始有了了解,对义就开始有了认识。违背律法就是罪,罪就是违背律法。而义就是遵行律法,这就是在耶稣身上得到了解释。当我们这样被定罪的时候,我们不会害怕退却。我们在耶稣身上同样是看到希望,看到饶恕的爱。因为耶稣同时也是仪文律法的实体。

 

这样的人到耶稣面前来,既不会去信那种廉价的爱,也不会去信这种律法主义的信仰。到耶稣面前来就能够正确的,有因信称义的经验,有正确的悔改,对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耶稣的爱里找到真正的饶恕,然后就有了正确的因信称义的体验。所以把律法和耶稣结合起来是多么地重要。这是正确地来到耶稣面前来的那个路。

 

现在大家看加3:24节,“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这里有什么样的意思呢?我们必须接受训蒙的师傅的引导,才能够正确地到耶稣那里去。这里说什么是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耶稣那里去啊?是律法,对不对?那么这个律法是指着十条诫命吗?是指着仪文律法吗?都是,既是仪文律法也是十条诫命。那么这里说律法是训蒙的师傅,这个律法向你说明耶稣的十字架的意义。这个律法向你描述耶稣的义是什么。它就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当我们面对十诫,我们就知道罪。当我们杀羊献祭,我们就知道了如何告白罪。那么这些是把人引到耶稣面前来。当我们被这个律法训蒙的师傅引到耶稣面前来的时候,我们会正确的认知耶稣的爱,也会正确的认识耶稣的义,就是一个完整的耶稣的形像。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因信称义的经验。

 

现在我要对因信称义说明一下了。当我们把这两种律法结合在耶稣身上,我们看到这位耶稣的时候,是不是一方面被定罪,另一方面得到饶恕,同时我们得到义的保证。耶稣在十字架上给我们两样礼物,第一,给我们罪的饶恕。第二,给我们义的赐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现在来说明一下。耶稣在十字架上给我们几样礼物啊?两样礼物。第一罪的饶恕,第二义的赐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现在来说明。

 

耶稣在十字架上这个肋旁被刺的时候留下什么?血和水。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奇迹,人们不能发明水。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经历了水的奇迹,磐石被击打有水涌流出来,耶稣同样从他肋旁流出水。这个水有两个功用,第一是洗净,洗澡、洗脚;第二就是解渴。这也就是在说明十字架的工作。一方面洗净我们,这就是饶恕我们的意思;另一方面这个水必须我们喝进去,这是上帝的话语和圣灵,要来解我们的渴,来主管我们使我们脱离罪。不只是过去所犯的罪得到饶恕,而且要从罪本身当中脱离出来。这个水就在我们里面才有作用,不只是要洗外面,也要在我们里面。

 

耶稣的十字架的工作也是一样,不只是要饶恕我们,担当我们罪的刑罚,他更要赐给我们圣灵,要我们脱离罪的捆绑,领受新的心,领受对诫命顺从的心,结出圣灵的果子,在义中成长,这才是重生和得救的意思。

 

那么血也是一样,这个血是代表什么?血是代表耶稣的死,对不对?这是担当我们的罪,带给我们饶恕。我们看到耶稣如此的饶恕我们,我们就开始与上帝和好,不再反抗。就有了一个顺从的心。但是这个血还有一个意义,这个血是象征着生命,对不对?因为《利未记》里面说生命在血里面。这个血,如果在我们的身体外面是不是就没有用了?这个血必须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面,就能够带来身体的营养,对不对?这个骨髓不停地造血,这个血在人身体里面循环,我们才能够活。所以耶稣的十字架不单单是替我们死,他也是要把他所赐的生命进入到我们里面,这就是他的义,也就是所赐的圣灵。

 

当我们把律法和耶稣结合在一起,我们来到耶稣面前,就会有正确的经验。一方面被饶恕,我们看到了希望和保证。另一方面我们要领受耶稣所赐的义,这个义是什么呢?义是义的动机,义是遵守上帝诫命的行为,义是爱,义就是圣洁。

 

大家现在想一想,没有领受圣灵是什么意思呢?圣灵是不是指圣洁的灵。所以我们领受圣灵,我们就会有一个圣洁的心。这个圣洁的心是什么心呢?只对上帝的爱,是上帝的爱,这个爱是我们本身没有的,有了这个爱的动机,就不愿意去犯罪了。有了这个爱的动机,就愿意去遵守诫命了。这个圣洁的心是指对律法的顺从,义就是遵行律法,而违背律法就是罪。

 

当我们说到耶稣面前来因信称义的时候,是指上帝借着圣灵,把守上帝诫命的心种植在我们的里面。人的内心就发生了改变:动机改变了、兴趣改变了、爱好改变了、人生的目的改变了。以这种正确的爱的动机作为出发点,人愿意开始顺从上帝,这就是重生的基督徒开始成长的经验。犯罪的习惯已经脱离了,从罪的捆绑当中得以释放了,然后换了一个顺从的心,爱的心。这就是领受义。

 

大家来看一下,罗8:4节,“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上帝的圣灵赐给我们的时候,要成就律法的义。就是上帝的圣灵赐给我们的时候,是为了成就顺从律法的这样的义的品行。义就是正确的意思。

 

我们看申6:25节,“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所以义就是正确的道路,义就是不犯罪。违背律法就是罪,遵行律法就是义。但是这样的义从何而来呢?是靠我们自己可以有吗?是靠守诫命可以得到吗?是靠圣灵来成就,是圣灵将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当我们说因信称义的时候,那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加3:14节,“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 ” 所以因信称义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这个圣灵要成就什么呢?成就律法的义。所以因信顺从,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这是因信称义的意思。

 

大家再看加5:5节,“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所以成就义的道路,是通过圣灵来做的。我们因信领受所赐的圣灵,这就是真正的福,也就是义。现在我简单说明一下,十条诫命是不是指出什么是罪?同时也在表达何为义,对不对?这样的义在谁的身上彰显出来了?在耶稣的身上,那么耶稣是不是要把这样的义赐给我们啊?这就叫因信称义。我们在十字架上得到饶恕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领受耶稣的义啊?那这个义是什么呢?这个义就是脱离罪的一种品行,顺从上帝的一种品行,以爱为动机去守诫命的这种生活和行为。这个义是通过圣灵来成就的,这个义就是上帝所赐的圣灵。当我们领受了圣灵就会有一个清洁的心,圣洁的心,不再叛逆。不只是从罪当中得到饶恕,也从罪当中得以释放。可以过守诫命的这样的生活,不再去犯罪的生活,这就是因信称义。

 

如何理解算为他的义

大家来看加3:6节,正如“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大家对这个话要很好的理解了,我们把这个算为他义经常这样去理解,就说:“你信上帝吗?”“我信。”“你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你钉十字架吗?”“我承认。”“那好,你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你也就得救了,上帝就称你为义。”很多人把这个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算他为义,这个算理解成什么?理解成上帝把罪人当成是一个义人,你虽然还在罪中生活,但是上帝就把你假定成是一个义人,就把你假设成是一个义人,就把你当成是一个义人。这个理解是错误,那正确的理解是什么呢?

 

我现在给大家这样讲,我打个比方来说,这个义算为你的是什么意思啊?就比如说,两个人一起去打仗,那么你完全打败了。打败了也遭受了很多的损失。那么我再去打,我打赢了,把你拯救回来,同时也赢得了很多战利品。你的东西都被抢了,但是我们赢得了很多战利品。然后最后我说:“这个仗的胜利,我就算是你的,我这些战利品全部归在你的名下,这笔钱算在你的账上。”这就叫算为义,这个算为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义要赐给你。

 

大家想想,亚伯拉罕打仗回来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啊?他很多战利品就归给不配得的打败仗的那五个王,对不对?就是归给你。耶稣说算我们为义的时候,是指他的圣灵要进入到我们的心中,他要把他的义种植到我们里面,使我们有新的思想、新的动机、新的愿望、新的兴趣,就开始有了新的生活。如果内心没有改变,人的外表是不是表面的?内心要得到改变,而改变人心的恩典,真是圣灵的工作,义要种植到我们心中,要赐给我们,要诞生在我们里面。

 

大家再来看出23:7节,“当远离虚假的事。不可杀无辜和有义的人,因我必不以恶人为义。”这里上帝是不是说,祂绝不以恶人为义?如果把一个在罪恶当中、在罪的习惯当中生活的人,虽然他口头上说信耶稣,但是把在罪的习惯当中生活的人说成是义人的话,那这是不是虚假的事啊?从这个经文可以看到,人们对因信称义的误解。

 

我们再看箴17:15节,“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所以那种假设把你当成是义的这种称义,并不是圣经的教导,对吧?这里说上帝憎恶定恶人为义。再看24:24节,“对恶人说“你是义人”的,这人万民必咒诅,列邦必憎恶。”当今的教会是不是经常教导这样的话语呀?说那些在罪的习惯当中生活的人,还没有真正脱离罪的人,他们就说:“你一信就称义了,你一信就得到饶恕了,你一信就得救了。”这是该咒诅的。这就叫什么?廉价的福音,这就叫虚假的福音,就叫在罪中得救的福音。

 

这样的福音一开始是谁给的呢?魔鬼。魔鬼在伊甸园里面对亚当夏娃是怎么说的呢?你不一定死,对不对?也就是说,你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你还可以活。在罪当中你是可以活的,因为上帝不会真的惩罚你的,上帝是慈爱的,你不一定死。魔鬼在伊甸园里就赐下了这样的谎言,就演变成在当今的讲台上,这种廉价的福音。

 

亚伯拉罕信上帝,他就有了义的经验。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经验可以用什么来描述呢?亚伯拉罕自己做不到,年纪老迈了,但上帝应许给他:“你将要生一个儿子。”因着上帝的应许,也因着上帝的能力,亚伯拉罕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但是他却信。他信什么呢?他信上帝的应许,也信上帝的能力。什么是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经验呢?上帝给了他应许,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应许和能力,但是他自己做不到。但是上帝的应许和能力在撒拉的母腹里就成就了一个新的生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在描述我们的重生,这也就是在说明我们的因信称义。我们无法去拥有义的生命,但是因着我们的信心和悔改,上帝的能力和应许会把一个新的义的生命种植在我们里面,耶稣的义要诞生在我们里面,以撒要出生在我们里面,这就是因信称义。当我们说因信称义的时候,是因着我们的信和需要,我们心里面领受了上帝所赐的圣灵。这是到耶稣面前来的经验和含义。

 

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从这个地方开始入手。我们成为一个义的人,越照越明的道路义人的经验,在义的经验上成长。上帝是光,耶稣是光,来到耶稣面前,我们里面的黑暗才会被驱散和成长。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来到耶稣面前来呢?这是很深刻的问题,有那么多的犹太人都拒绝了耶稣。当今很多的基督徒并没有真正的到耶稣那里来得生命。那么如何认识这位耶稣呢?不一定是要看到耶稣,看到耶稣的人也不一定接受了耶稣,对不对?接受耶稣并不一定要凭肉眼看,但是要凭圣经的见证,要凭上帝的启示,要凭这些见证。那么仪文律法和道德律法让我们来到耶稣面前。当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以后,大家就会了解犹太人的错误在哪里;当今的自由主义的福音错误在哪里;律法主义的信仰的错误在哪里。

 

当我们来看到这样一位耶稣的时候,他是一个完整的形象:义的耶稣,爱的耶稣,给罪人定罪的耶稣,同时也给罪人希望的耶稣。到他面前来就能得到内心的改变,不只是得到饶恕,也得到了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义,也就是所应许的圣灵。这就是奇迹,这就是在亚伯拉罕身上所发生过的奇迹,这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我们这堂课就学到这里。

 

我们一起祷告:慈爱圣洁的天父,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你在地上的生活,但是通过四福音你活在我们生活当中。亚当夏娃杀羊的时候,就远远的望见了你。主啊,我们通过《圣经》的见证就可以看到你。你是我们的主,也是圣洁的一位,但是你是光,是驱散黑暗而带来新生命的成长的一位。主,我们求你帮助我们,照亮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省查自己的一生,知道如何来告白我违背律法的罪,求你饶恕我们,并且求你拯救我们。如果我们在罪的习惯当中无法摆脱,那么你就是为我们流血一百次,又对我们有何意义呢?求你赐生命圣灵的律,让我们脱离罪的捆绑,为我们造一个清洁的心,造一个顺从的心,使我们领受圣灵浇灌的爱。

主,我们深信你的义是真正的义,是纯洁的义,你就是有能力赐给我们这样义的一位救主。我们愿意在你的里面被你的圣灵所更新再造,让我们面对十条诫命,再也没有去犯罪。当你审判我们的时候,你的血是为我们辩护的。在天使面前我们以我们的改变来见证上帝救赎的能力。主啊,求你使我们能够正确的传讲这义的福音,使我们能够经历,我们就会像人诉说你的恩典是什么。主,求你祝福这次聚集的这些弟兄姊妹,你知道我们内心的诚实和渴望,求你供应我们话语和真理。使每一堂课都带着清楚明了的光,照亮我们的内心,使《圣经》能够变得非常的明亮,让我们能够进入这个光当中,奉耶稣圣名求,阿们!

赞(4)

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

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你个人的属灵需求,我都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