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151.教会观与福音工作(改革派及其他派别分析)

对于我们已经了解这些的人来说,我们就是两点,要为上帝而活,得主悦纳,还有就是要带着一个很好的动机去做工,这是我们上午讲的这个。然后,在我们个人和家庭的信仰当中,什么是我们的重点呢?对我而言,现在是这样的,就是这些圣经上的道理,从头到尾都已经明白了,这些预言和现今的应验都已经明白了。当然不是说到这里就为止了。还有一个预言,有一个更深刻的应验,可能下次就会有讲解了。就是《但以理书》11:40-45节当中还有几句话,对吧?我们只是笼统的说明一下,对吧?我相信后面的几句话还会有很深刻的内容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经验了,前面的每一句话,哪怕当中只几个字也会有深刻的内容,对吧?“他必把持埃及的宝物”,就是“宝物”这两个字,结果就是“粮食战争和粮食危机”,是不是这样呢?那么后面还说,“他必在海和荣美的圣山之间设立他如宫殿的帐幕,从东方和北方有消息来扰乱他,他就大发烈怒”。这些肯定是到临近晚雨“大呼喊”的时候,我们对那些话语会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到时候预言还会有新的讲解。

预言和福音是不可分割的,在传福音时候的预言和福音是要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说哪一个先,哪一个后,因为这个本身就没有先后。你去看《彼得前书》,《彼得后书》,他都是把这些综合到一起来讲的。《启示录》里面也是的,一方面揭露教皇权的阴谋,一方面有“永远的福音”,这些是不可分割的。对于一些错误的理解预言的人,他肯定会错误的理解福音;不能正确的理解福音的人,他也不能够正确的理解预言。《但以理书》12:10章是不是这么说的?“唯独智慧人能明白,恶人仍不明白”,对吧?这个里面说“使自己清净洁白”,这是福音。然后这个预言就会开启,这是预言,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事实上,对有些人来说,这些预言揭开的时候,他才能够产生一种悔改的愿望,才需要福音,并且预言揭开的时候,人们才能够有献身和这种生活上的改革,这是一种鞭策。

我们制作这些内容——我再说明一下,就是我们为什么制作这样一些内容,为什么没有一些别的内容?我们究竟是为哪一部分人要传道?要传什么的道?这一点我给大家再补充说明一下。

就是我们首先要知道上帝拣选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为了泛泛的叫人信耶稣,为这个而存在的——这个星期天教会的人比我们做的好,是不是啊?他们的东西是不是更多?他们先做一步,对吧?我们也不是为了简单的给别人说明,证明星期六才是安息日,这并不是我们做的——这样的已经有1000多万这样的信徒了,对吧?上千万了。我们究竟是做什么呢?专门寻找那些初熟的果子,将来可以“大呼喊”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得到了预备,那么福音工作就一下子就可以结束。

耶稣在地上传道固然跟很多人接触,但耶稣的重点是给他12个门徒,尤其是当中的彼得、雅各和约翰,对吧?这是一种优先次序,这是一种真理的传承。也就说你把领袖预备好了就可以打仗了,对吧?就是祭司长预备好了,就是说,信徒才能够献给上帝。就是那些收割的人预备好了,福音工作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到各个地方,是要找那些在寻求、非常渴慕的人,这样的人,他就会怎么样呢?一看你的书《救赎的唯一蓝图》,有些人就说,这个是什么?过去的旧约圣经的东西,还在讲什么,他就过去了。你就发现这不是你要寻找的人。但有些人一看,哎,这个就是我最要的。他一听,哦,这个讲道正是我要的——所以,“用什么的鱼饵就钓什么样的鱼啊”,所以我们专门就是只制作这样的东西。

我们制作的东西就是说,《你死去的亲属现在在哪里?》《你见过永远焚烧的地狱火吗?》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这样的题目就会一下子吸引改正教当中正在寻求、很渴慕的人的眼球。你在网上这样的题目一跳出来,他们马上就进去。而那些不是属上帝的,不渴慕的人根本不会进。他们会看什么才会进呢?怎样得到上帝的祝福?怎样使你的生意在上帝的祝福当中不亏本,这样的题目他们可能更容易进,理解这个意思吧。就是很多基督教的传教和网站都是迎合人的属世的心,他们也只能是聚集那样的一些人,而我们用那种很特殊的东西,就要寻找特殊的子民。所以我们传道不是做的泛泛的,我们这样东西制作出来是有针对性的,所以你要寻找那些针对性的人。可能数量会很少,但是这样的人找到了,在中国预备好了这样的一批人,福音工作就在很短的时间就会完成——是不是这样的?

上帝在整个那个世代当中,就是预备了施洗约翰。那么,藉着这一个人,半年时间就会完成一个空前的改革——是任何先知没有做过的一种改革。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符合上帝的旨意,并且理解主的心去做工。如果按照人的意思去做,只会是产生人的结果。我这是刚才说明了一下最近讲的一些内容和大家怎么去使用。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主攻的对象是谁,集中的要传福音的对象是谁。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耗在那些与我们的目的和达成上帝的旨意没有直接相关的事情上。就是只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一个问题上,并且确信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这就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大家理解了吧?就是有些教会只是叫人得福才信耶稣;有些教会的只是为了扩展自己的人数,然后就是这样的传福音。但是我们只想预备好“大呼喊”的人、可以收割的人。那么一个省哪怕只有一个,也会使整个中国改变面貌,因为这样的人预备好了,晚雨圣灵就会沛降。所以这些内容大家消化了。

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的灵性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仰望耶稣。我们现在这个在家里重点学习的是“四福音”。我这样就带领我们家的人的话,注意力这样去走是有理由的。我们这次学四福音的时候跟以前学习稍微有点不同,我们现在有一个资料,我最近就是做了一个这样的东西,就是《四福音合参汇编》,这个是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我们参考了所有金陵神学院的一些教材,也参考了外国的一些书籍,也参考了《历代愿望》。现在我们认为现在拿出来这个《四福音合参》是非常准确无误的。也就是把四个福音书,把它整(编)成一个福音书一样的,就像耶稣从头到尾,一个完整的一个故事。

比如说,首先是耶稣的降生,那么好,在马太福音什么地方,马可福音什么地方,路加福音什么地方,约翰福音什么地方,你就把这个全部读完,这是关于耶稣的降生。那么接下来关于耶稣的受洗,就是一个经文都不漏,把整个四福音严格的按照他确切的次序编排了一下。

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当你按照这样去读四福音的话,四个福音书就会相互解释。那么对耶稣的一生,他的整个传教的策略过程,他的生涯就会非常的了解。然后耶稣传道的转折点,为什么发生这样的转折,他的本质的意义,你就能够洞察的很深。去学习耶稣的生涯的时候,比如说,你学到耶稣的童年,我们不是讲过《奋斗的日子》吗?对吧?这是我们在学习耶稣童年的时候,我们就会更深的理解这些问题。

所以就按照这样的次序,就是要让耶稣在地上的生涯一举一动,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就像《启示录》刻画的这么清楚一样。现在《启示录》第一章讲什么,第二章讲什么,我相信大家可能闭着眼睛也都能说出来,对吧?因为看了那些讲道的光盘,但是“四福音”大家就没这么熟悉了,就是对耶稣在地上的一生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所以我们在效学耶稣的榜样的事情上就会有欠缺了。那么我们换这种方式,详细的学耶稣的生涯,结果就会怎么样呢?就是究竟什么叫“义”?在实际生活中,究竟什么是叫义,在这个事情我们就会成长。

在谈到因信称义有两点,一个是屈服,就是说耶稣做的才是对的,我们要完全屈服于耶稣的智慧、耶稣的方针、耶稣的路线、耶稣的模样,这个要有一个屈服的心。但是屈服,你只能屈服于义。如果你不屈服义,你屈服于人,那就是什么了?那就是叫一种“奴隶的精神”,大家理解吧?耶稣要我们屈服于他,但是他是我们自由的王。人如果让我们屈服于他,那就是要控制我们了。所以如果只谈屈服,不谈义,那个“屈服”就没意义了。但是在谈屈服的同时还要强调究竟什么是义。对这个义本身,如果是很肤浅的讲解,因信称义还是不能产生什么效果,而这个“义”就是要回到耶稣身上。

耶稣怎么说话的,耶稣是怎么理解的,耶稣是这么处理这些问题的,耶稣是这么对待人的——就是好怜悯,行公义,与上帝同行(弥6:8),这就是在学习耶稣,天天都要仰望耶稣,每一天都要去学习思想耶稣的生涯和他的这些故事。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他的理由。他所讲述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上帝的旨意,并且对我们末时代的教会都发挥着深刻的教训。所以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去学习四福音,然后去理解耶稣的义,我们在这个因信称义的经验上就会有长进。一方面是屈服的经验,一方面是仰望耶稣的经验,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一直长进。

耶稣通过30年的预备期之后,被圣灵充满,开始传道,我们现在也处在这个预备期当中。我们期待着晚雨圣灵的沛降,然后去传道,所以仰望耶稣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将来的危机上,也不是放在那些迫害我们的那些别人身上。我们不是带着一种害怕去学习预言,我们学习预言的目的就是耶稣真的快来了,所以我们要更加的认识他,做好迎接他的准备。比如说,如果你接待一个客人,你先了解这个客人喜欢睡什么样的床呢?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呢?你了解他,是吧?你就是很好的接待他,就是我们迎接耶稣了,所以我们更加的熟悉耶稣在地上的一生。尤其耶稣的一生全部的意义,只有在末时代的圣徒身上才能够完全。

耶稣受试探就是我们接受“星期日法案”的经验,就是耶稣受洗就是我们领受晚雨圣灵的经验,耶稣传道就是我们将来的传道。耶稣钉十字架,也是我们末时代的患难。耶稣的复活和升天就是我们末时代要经历的——所以耶稣的全部生涯只有在末时代才能够成就的。所以我们这样的学习四福音非常的重要,就是给大家指明这样的一个方向。就是这一点,我们稍微这样说一下。

针对这个大家有什么提问吗?刚才我所说的,我们制作的内容,我们传教的目标,然后我们现在个人灵修的重点,然后对因信称义带着一个什么样的理解。我就说这些,好吧。

然后再讲一下另一个问题。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最开始是犹太教,对吧?就是犹太教。后来犹太教失败了,耶稣重新拣选了十二使徒,在十二使徒的基础上产生了初代的教会,就是很多外邦人并进来的。这个里面大家理解一个概念,就耶稣曾经对这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是这样说的,“敬拜上帝,不是在耶路撒冷,也不是在撒玛利亚,是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现在就是了”(约4:23-24)。但是,真理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我们所敬拜的是谁,我们知道,你们撒玛利亚人去敬拜的是谁,你们不知道(约4:22)。有没有这个话?耶稣讲过。

在这里面,你可以看到耶稣否定犹太人的组织,但是强调犹太人的真理,是不是这样的?那换保罗的话来说——保罗就说,犹太人是不结果子的枝子,被砍掉了,把外邦人来作为一个新的枝子嫁接到这个橄榄树上来(罗11:19-24)。也就是说,真理在犹太人手上,律法、诸约、弥撒亚的应许和预言都在犹太人那里,诫命在犹太人那里,福音也在犹太人那里。上帝是把真理给了他们,但是他们误解了,不能代表这些,他们这个组织和民族被否定了。但是他们这个真理的根基没有变,所以外邦人是把他们嫁接到这个犹太人这个橄榄树的树墩子上来,接受里面的汁液开始成长。而结果呢?犹太人当中剩余的枝子,和从外邦人当中重新嫁接来的枝子连在一起,长在原来的这个树上,就会构成了初代教会。是不是这个概念?

所以耶稣强调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在早雨圣灵的时代大家就理解了。晚雨圣灵的时代也一样。晚雨圣灵沛降的时候,我们要强调的是上帝交托给他的教会的真理是什么。但是,这个教会如果没有理解这个真理,带着一种“辖制人”的精神,带着一种教派的观念,这个是要被上帝所否定的。这个被否定的同时,但是这个真理还是在这里。我们不可能离开这个,去找另一个真理。所以我们“大呼喊”的时候是把巴比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把他重新带到、嫁接到这个原来的这个树上,代替那些被砍掉的枝子。

真理不会有变,所以我们不可能否定这个上帝的教会,因为真理确实赋予了这个教会。虽然这个教会慢慢成为了以人为中心的一种组织,带着错误的观念,但是他的真理不能被否定。我们不能把这个教会说成是巴比伦,如果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和混乱。这个教会就是这个教会,一直到最后还是上帝的教会,因为真理在这里。但是我们“大呼喊”的目的是要使人们正确的领受的真理,并且让他们敞开心门去接纳从巴比伦城出来的人。

现在巴比伦城当中有很多上帝的百姓,上帝不让他们出来,把他们仍然隐藏在这个地方。但是他们是很虔诚的,可能在读着书,可能在登录我们的网站,可能在听着我们的道,但是上帝不让他们出来加入我们的教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教会现在不能够接纳他,很冷淡,带着一种教派的观念排斥他们。同时没有能够让他们信服的人,没有让他们能够信服的人。如果他们现在就来到我们教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问题了,要么他们感觉到很失望,然后可能连真理也开始怀疑了。第二个,他们可能来产生一种满足。我已经找到了,这是真正的敬拜的日子,我已经到了上帝预言中的教会来了,现在我得到了,事情就结束了。他们就可能在一种自满当中,在老底嘉教会的一种盲目的自足当中而沉睡。

所以这个时候,现在就是两群人,就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这一部分人不冷不热。那一部分人需要寻找,但是主又不马上把他们带出来,这就是当今的教会的现状。这个时候需要预备什么样的人呢?要把上帝交托给我们教会的全部的真理真正吃透了,并且经历了,然后清楚的去传讲,去见证的人要产生。当这样的人产生的时候,试验就来到了,晚雨圣灵就沛降了。那么本来是属于上帝的教会当中很多的人可能就会投到教皇权那一边去,而被接受兽的印记。但是有真正的阵容会出现,那个时候很多的人就会朝着他们来。这里有真正守诫命的人,这里有真正的话语。那个时候,他们把真理看的比什么都宝贵。

所以到晚雨“大呼喊”摇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形呢?一批一批的人投向了教皇权;但是在他的手下,又有一群一群的人逃脱出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运动就来到了,就相互这样的。就是有很多人成了叛徒,但是有很多人又归降了真理。理解吧?就是这样的,一班一班的人出去,一群一群的人进来,这样的一个“摇动”就会发生。早雨的时代是这样,晚雨的时代也是这样。这就是关于犹太教会和外邦人这个概念,也是关于我们上帝的余民教会和现在的巴比伦这样的一个概念。大家要理解的。

当上帝建立起来了使徒的教会以后,他们慢慢受到了诱惑,受到了逼迫,最后堕落了,就产生了什么?——天主教。天主教把他称为是属灵的巴比伦,是指实际的巴比伦的谬道,现在改头换面,披戴上了基督教的外衣,演变成了属灵的巴比伦。所以,天主教是属灵的巴比伦了。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产生出来的人叫什么?——就叫“改正教”。改正教有很多的派别,有长老会,有卫理公会,有这个浸信会什么这些会,贵格会等等,很多很多会…这些统称为“改正教”,也就是当今的基督教。但这些基督教,当他拒绝进一步改革和前进的时候,他就慢慢的堕落。

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1844年,第二位天使的信息就喊出来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第二位天使的信息说巴比伦倾倒了,不是指天主教倾倒了,因为天主教早就倾倒了。1844在说“巴比伦倾倒了”,毕竟是指一般的改正教的倾倒,同时圣经还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巴比伦出来”。所以是指从一般的改正教出来,那个时候改正教堕落了。他们堕落的原因是因为开始自满,开始爱世俗,开始形式主义,就开始自由主义,慢慢就堕落了。但是这个时候,上帝进一步兴起改革运动,也就是复临运动,就产生了什么呢?就产生从长老会有少数人出来了,从卫理公会有少数人出来了,从浸信会又有人出来了,他们都带着各个教派的亮光,然后把这亮光全部聚集到一起。那么,只要是对的,他们就都承认,并且进一步领受了圣经的新的亮光——最后就产生“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对不对?这就是上帝的教会。就是说这个教会是末时代的一个教会,是上帝的教会,是通过复临运动而产生出来的,并且是宗教改革之后的改正教运动的一种继续,是改革的全部成果的综合,并且迈向了更大的亮光。所以全部的真理都在这个教会里面。也就是说,圣经的全部亮光,藉着预言之灵都表达出来了。

但是现在,发展到150多年的今天,这个教会开始越来越有一种过去的犹太人的这种危险——他们开始很形式,然后就产生了对真正的福音的一种抵挡的精神,这就是在重复着过去的犹太人的危险。有什么样的危险呢?一个是偏见——就像“马太怎么行呢?耶稣怎么把马太也做门徒了?马太这种人怎么能成门徒?”——这就是这种偏见。第二个,“我们都禁食,你们怎么不禁食啊”,这就是形式主义。第三个呢,“你怎么在安息日治病呢?”这就是律法主义。所以有一种宗派主义,有一种偏见,有一种律法主义,这就使他们成为了什么?成了“旧皮袋”——这个旧皮袋就总说“旧的好”,不能接受任何一点新东西。这个旧皮袋一装上新酒就裂开了,这个旧皮袋就是代表那种这个心已经很僵化、很狭窄的这样的一个心,不能够容纳任何新的东西。结果他们就不能前进了,开始盲目的反对真理——当今的教会就越来越有这样一种倾向。

如果这样下去就会非常危险,如果这样下去就会走向恩门的关闭,这样下去的话就会走向上帝的定罪,最后,就像犹太人被抛弃,那样要被抛弃。但是大家记住真理在这个教会。如果我们把这个教会说成是巴比伦,那就有问题了,那就是一种极端的说法。如果我们希望去另立一个教派,另立一种宗教团体,另立一个教派的话,那么等于是一种背叛,听懂了吗?我给大家慢慢说明这个问题。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实际上也是属于改正教的一个范畴。但是他是在改正教倾倒了之后留下来的人,然后他们是聚集了改正教的成果和亮光,并且进一步前进的人。他们已经处在地球历史的末了了,也是最后时期的教会,所有的亮光都赐下来了。通过什么呢?——通过预言之灵,但是现在他们陷在一种危险当中。不管当今的教会大部分的人和教会组织有一种什么危险。但是我们毕竟领受了预言之灵,这里面有全部的真光。

我先对预言之灵做个说明。“预言之灵”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读预言之灵只能读那五本书(《先祖与先知》《先知与君王》《历代愿望》《使徒行述》《善恶之争》),这是极大的错误。预言之灵的著作有解经方面的内容,就是除了那五本书,还在加上《福山宝训》和《基督比喻实训》,这七本书构成了对圣经的一个详细的说明,这是“解经类”。但是预言之灵真正的意义不是这里。预言之灵真正的意义是叫“律例典章”。就像上帝颁布十诫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赐下来摩西律法书啊。摩西律法书是为了告诉人在实际生活当中怎么去守诫命,所以预言之灵是一种律例典章,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守诫命的百姓,对吧?你们是承认十条诫命的百姓,那么在实际生活当中究竟怎么样去遵守十诫呢?——预言之灵就成了律例典章。所以什么更重要呢?从这个角度上讲,是不是《论饮食》更重要啊?《儿童教育指南》是不是很重要啊?《复临信徒的家庭》是不是很重要?《教育论》是不是很重要?《福音使者》是不是很重要?《医治之道》是不是很重要?这些就成了什么?——这些的构成了“律例典章”。这些律例典章在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守诫命,这才是“预言之灵”真正的意义。

但是当今的教会只是教理上去引用“预言之灵”,他们对这些实际生活的律例典章全部放在一边,结果他们的生活没有改变——虽然守诫命,但是教育儿女还是像巴比伦人一样,饮食还是和巴比伦的人一样?观念还是和巴比伦的人一样,这个就成了一种“现时代的犹太人”,听懂了吗?这是对预言之灵一种偏见的结果。

还有预言之灵在圣经当中怎么说呢?耶稣的证言对不对?是不是说是耶稣的证言?耶稣的证言才是预言之灵。那么除了刚才我说的那些书,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叫证言——给教会的证言,给传道人的证言,给父母、家长、老师的证言,这些证言是构成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们给改正教的人传道的话,我们就给他律例典章的书和解经的书。但是如果对于我们复临信徒来说,那么我们最需要的是“证言”,这个比别的更重要。为什么呢?证言就是给愿意守诫命的人说的。正因为你愿意守诫命,上帝承认你,所以才对你说证言。就是说,圣经当中有很多东西,你并没有照着去做啊,但是你是愿意接受圣经的,那你为什么不照着去做。所以我爱你,给你发证言。证言是对于上帝所爱的那些百姓,为了使你真正的得以预备,就赐下证言。所以证言当中就会说到很多,你们安息并没有真正的遵守在哪些方面,然后你们虽然自称是上帝的子民,但是隐藏着的罪在哪些方面。耶稣迟迟的不来是因为你在哪些方面没预备好,是哪些方面,所以这就是证言。

“证言”才是真正的核心——而当今的教会把证言抛弃了。他们接受预言之灵只接受解经这一部分,律例典章不爱看,不爱讲,然后他们对证言这一部分,完全是反对的态度,抛弃了。就是我们是上帝预言中的教会,你为什么老拿证言来指责我们,他们很厌倦。任何人传讲直接的证言,他们就起一种反感的心。但是真正是这个证言才让我们守诫命——《启示录》12:17节怎么说的?“他们是守上帝的诫命,有耶稣的什么?——有耶稣的证言的”,对不对?有耶稣的见证的,对吧?有耶稣的证言的,就是通过这个证言成为守诫命的人。你如果单单是给你第四条诫命,你对安息日的遵守,你能够完全理解吗?——你不能。但是你去读证言精选123里面就有关于安息日的这种很多文章。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了,上帝叫我们守安息日,原来是这么去守——就理解了,听懂了吗?所以证言是必不可少的。对复临信徒来说必不可少的是要读“证言”。证言让我们归正,让我们归正在哪一些方面。

但是当今的教会很反感这个内容,任何人讲证言,他就说了,你这个是分裂教会,你这是攻击教会,人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所以就变质了。如果有人跟你说,只要读五大本(《先祖与先知》《先知与君王》《历代愿望》《使徒行述》《善恶之争》)就够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只不过是整个教会一种危机的一种表达而已,一个冰山一角的一个表现,所以我们教会就处在这样的危机当中。但是现在我要给大家说明什么呢?就是针对教会末时代的这种危机,有些人就开始有一些错误的强调。我要说明的就是,针对教会这个危机,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的立场,态度,应该如何去做工,我要说明这一点。

在说明这一点之前,我先说明一下,就是人们针对教会的危机,开始有一种错误的强调。比如说,就产生了这个“旷野派”。

旷野派的是指安息会内部一少部分人,他们就开始说,教会堕落,都是因为进教堂的结果,都是因为安息日会的牌子没有挂起来的结果,都是因为加入了三自的结果,都是因为在政府里面登记的结果,所以这些都是叫巴比伦。我们一定要独立的教堂,挂自己的牌子,我们绝不能登记,我们的教堂不能让政府登记——他们就开始强调这一点,所以这一部分来就成了“旷野派”。理解吗?听懂没有?“旷野派”在这个教理上,在这个福音和律法上的理解上,在预言的理解上,和一般的安息会是一样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对,也可能一样的错,并没什么别的,他只不过是在探索复临安息日会的出路的这个问题上,就是往那个方向走了,这个是一种极端。

我们不能说就是在一堂两用的教堂里守安息日的信徒就是巴比伦,这样说是一种极端,并且通过挂一个牌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听懂了吗?并不是说登记就产生问题,也不是说你不登记就没有问题,这个不是重点。现在这样的一些人的思想逐渐的淡化,他们开始意识到没必要这样的,大部分人开始回转,就是又和一般的安息会一样了,这是一种情形,这个可能对我们来说不是重要的问题。

然后另一种人。另一种人就怎么样呢?就成了“新派”。新派和旷野派有点不一样。旷野派,它是相对划分的。这个堂这个牧师是带着“旷野派”的思想的,他们就独立的东西。但是“新派”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堂,一个牧师,一个点。新派是一种“新神学”的思潮,就是一种错误东西,开始进来了,它袭击的是全体的复临信徒,听懂了吗?

你可能是传统的安息日会,就是所谓的你是“老派”,你也可能是“旷野派”,你或者说是“新派”,但是你里面的信徒都有可能受到了“新神学”的腐蚀——也就是说,他们这个道理开始错误了。就是当今的我们的复临教会,因为太长时间传道人不讲真正的真理,以至于他们的灵性如此的软弱。软弱到一种什么程度呢?你给他讲稍微真实一点的,深一点的东西,他们就听不懂,就到了这种程度,就听不懂。或者你再讲直接一点的东西,他就反感。你再讲深刻一点的东西,他听不懂,没有办法教他们,就成了这个样子。因为复临教会避免和改正教的冲突,为了不被别人反感,他们就开始降低真理的标准。他们就避免讲“兽、兽像和兽的印记”这种警告。

现在到了一种什么情况呢?有一大半的复临信徒不知道“兽”是什么,不知道“兽像”是什么,不知道“兽的印记”是什么。他们会这样奇怪的质疑你——你怎么知道美国是兽像?你怎么说教皇是兽?你这不是和耶稣说的“合一”的精神是违背的吗?你怎么说他们接受兽的印记?你怎么能这样讲呢?这样的话,圣经所说的联合和合一怎么能够实现。他们反过来带着这种奇怪的想法。当他们这么问的时候,我们真是感觉到大吃一惊。他们反过来质疑你,所以因为太久了,没有讲解真理,他们把这些,原原本本的上帝托付我们的信息都丢失了。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这是“新神学”的渗透造成的危机。大家听懂了没有?要深刻的理解这些问题。

那么我说到这个还要说明一点,还有一个“改革派”,这个“改革派”是属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内部的一部分人分离出来新产生的一个派别。因为他们有单独的组织和单独的总会,有单独的规章制度,有单独的教义规程,有单独的这个奉献制度,有重新受洗的这种制度。然后有单独的按立,然后有一整套从上到下的组织,所以某种意义上,它是另立的一个教派。

对于这个“改革派”,我现在说明一下:我在复临教会做牧师不久,就接触过改革派的书,那个时候是从深圳带回来的。我详细看了一下,当时我看的是他们的这个一些关于卫生方面的证言,当时我觉得非常好。但是也看到了他们的这个基本教义,这个大约二三十条的这种基本教义,我发现里面有一点问题。最近的话,我又得到了这么多书,就是说你们没有人有比我有更多的书吧,就是改革派的书,没有人有比我更多的吧。我是这么多,就是几乎他所有的出版物都有了。然后我从到尾都会大致上看一遍。我现在发现的是有问题的。

现在这个“改革派”的分布在全世界,他们当中有一些人还是比较好的,就是从整体的水准上讲,他们比一般的复临信徒要强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他本来是针对复临教会的堕落,他产生了一种想法,想走出一条路出来,所以他们带着这样的一个动机的话,他们当中自然有些人是追求的人,这个不能否认。我这样给大家解释,我不是攻击某一个人。我是说明这个整体的一个状况,大家理解吗?但是现在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他们带着一个改革的一个动机,但是他们在这个方向和方法上是有出入的,就是这条路的同样是行不通的——就像旷野派和新派所强调的一样,这是行不通的。

他们这个思想上和理解上的有些问题。首先,他们说安息日会是巴比伦,然后他们重新建立一个教派——这是不对的。如果说安息日会是巴比伦的话,那你究竟要信什么道理才是真正的道理?如果你说安息日会是巴比伦,那你究竟要到哪里去?这就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这绝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一种思想。

然后他们另建立了一个教派以后,之间后来又有纷争,又变成了两个。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传一般的安息日会当中这个内部的问题,在这个组织里面又一模一样的又存在了。所以如果是用人的方法立组织的话,这个问题就始终存在。如果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教派,然后你若不加入我们这个教派,就不能得救,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希望大家不要持这样的思想,为什么呢?施洗约翰没有另立教派——犹太人非常堕落,但是施洗约翰没有另立教派,他只是预备人心,开垦土地,预备心田,使耶稣可以进到他们里面来。他说,凡有血气的,你们都预备好迎见上帝的救恩(路3:6),这就是约翰所做的。他没有行什么神迹,但是他对着耶稣所讲的每句话都是对的,这就是施洗约翰——最大的先知——他没有另立什么教派。

所以说必须加入什么教派,必须通过什么人来加入什么组织,这样才能得救,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在任何时候,在任何背景当中,在任何条件之下都是错的,这绝不是圣经的思想,对吧?这和永远福音的传播也是冲突的。永远的福音要传给各国,各族,各方,各民。如果我们要人现在能够划分界限的话,那还需要上帝的审判干什么?复临教会当中有些人将来要接受兽的印记,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教派作为一种标准来划分。改正教当中有很多人将来会出来成为上帝的百姓,所以他们也不是定罪的标记。也就是说,在这个地上任何人的区分都是没意义的。因为各国,各族,各方,各民都要传,也都有上帝的真百姓,你去区分这些组织和界限有什么意义呢?你给自己戴上一些标签和牌子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没有意义的。把真理撒到每个人的心中,然后,天国也在人心中建立起来。

耶稣说,我的国不是肉眼能够看见的,天国在你们心里,这就不涉及到任何人为的组织和界限。耶稣从来没有用发动社会改革的方法,也从来没有用发动政治家和很有财力的人来赞助,然后掀起什么改革运动来建立他的教派教会。耶稣只是和平的传讲福音,改变人的心。大家去看《历代愿望》那里有一章,天国“不是肉眼所能见的”(第55章)那一章,那一章就说到耶稣立国的原则。耶稣只是用“和平”的方法改变人心,上帝来认证这个人是主的百姓。不管他的什么教派,在什么组织当中都要怀抱他们,也都要告诉他们,真正的接受“耶稣做王”是什么意思,最后,上帝来决定谁着他的百姓。提前就划分界限,认为谁是余民,谁不是余民,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只会产生人的骄傲和对别人的偏见。所以,这个我所说的这个理解大家认可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想才更符合圣经呢?

“改革派”说复临教会是巴比伦,然后另立一个派别,这条路是带着一些思想上的一种混乱,这是一个。第二个,他们在有些方面有一些律法主义——就是在饮食改良啊、服装改良这些方面。如果按照律法主义的思想去做的话,那他们很容易来定别人的罪。所以他们就看,这个也定他的罪,那个也定他的罪,这个是不对的。比如说,非得强调都穿裙子——还穿和怀师母一样的黑裙子,这样去强调实在是太有点…并且说这个裙子离地一定要长。当然了,确实预言之灵建议给人回信的时候说过——这个裙子离地25公分,这个鞋跟1.5公分,这样的话是一个建议。但是如果把这作为一种对每个人的一种要求,或者作为一种“余民”的标志,这是不是有点过分?然后说“生食”是好的,但是连米也生吃的话,好像有点…做的有点极端了。如果说“住棚节”还没有来,我们现在过“住棚节”,预言之灵有这样的话。但是如果把这个话就理解成我们真的要戴着白色的帽子,到外面要搭个棚子,那样就过住棚节,这就是恢复一种节期制度——这是错误的。所以改革派当中现在又出现了,就是要戴白帽子,然后要过住棚节这样的一等人,这都是带着这种律法主义思想的倾向。所以我说这些是我见过的,是我所能够是有根据的。大家如果对福音没有很好的理解的话,那就会产生这方面的偏差。

还有一点。这是刚才说到,一个是对于教会的观念和对教会的危机的一种态度,一个教派的问题。第二个,就是他们那种律法主义的倾向的问题,我这是说一个整体上的一个面貌。还有一点,就是在教理上。在教理上有这么几个问题,首先是对144000他们的理解是错的,我们不能接受那样的理解。他们认为144000也包括1844年以后死去的人——你觉得这是符合预言之灵的吗?当然不符合。但是传统的安息日会又反过来,说144000不是实数,是个虚数,人数应该很多。

现在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他们会说出不同的结论,其实这个原因是这样的。就是说“改革派”现在的信徒很少,大概全世界也就3万人。那么这个3万人的数值,相对于144000来说是不是非常少啊?那么他就自然就会去认为,死去的人也会包括在这个数字里面,对不对?但是复临教会现在有1000多万人,那么他们认为这些人都要成为“余民”的话,那144000就太少了,所以他们就说144000不是实数。也就是他们的错误都是只按照自己的现在这个人数来理解,这个就是一种很错误的事情。大家听懂了吗?

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个问题就是“晚雨圣灵”的理解。这些我是从哪里看的呢?就是他们有这个基本信仰…,专门一本书就是改革派,一旦办成以后,他就有了一本就是他们的“信仰宣言”,就是那个他们说是我们的信仰宣言,然后大概有30条——比如说有30条,然后我逐条逐条的翻了一下,其中有大部分的内容都和传统的安息会的27条是一模一样的,并且也是引证预言之灵和圣经,没问题的。也就是说,改革派的信仰宣言实际上就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仰,但是他同时又说安息日会是巴比伦,这就矛盾了。我们说巴比伦是指什么呢?是指相信“星期日”的人,是指相信“灵魂不死”的人,是指接受教皇权的权威的人,是指相信人死后到地狱里永火里焚烧——相信这些谬道的人才是巴比伦。但是改革派的这个基本信仰宣言里面的大部分的和传统安息日会是一样的,但是增加了几条——增加几条有问题的,其中一条的就是144000;另一条的就是说改革派作为余民教会的一种诞生,这一条也等会我再来说明。还有一条的就是关于晚雨圣灵。

那么他关于晚雨圣灵,他们是这么说的,说1888年晚雨圣灵就已经沛降了。那么你认为1888年晚雨圣灵有没有沛降?——没有。实际上预言之灵是这么说的,1888年琼斯瓦格纳带来“因信称义”的信息,这个信息是要预备我们接受晚雨圣灵的,但是因着对这个信息的一种拒绝,晚雨圣灵被挡回去了——晚雨圣灵并没有沛降。他们为什么说那个时候晚雨圣灵沛降了呢?这是强调在那个时候,复临教会堕落成巴比伦,然后他们诞生出来,成为真正的余民。也就是说,把晚雨圣灵沛降要发生的事情,他们提前到了1888年的历史背景当中来了。听懂这个意思没有?就是晚雨圣灵沛降的时候,复临教会遭受“大摇动”,很多人会背道,但是这个时候,上帝的真正的余民会产生。他们就把晚雨圣灵沛降的时候要发生的这个将来的事情,提前放在了1888的这个背景当中。

其实1888年这个问题我们要这么看,就是改革派并没有真正的把传教的重点放在1888年的信息上,他强调1888年,只不过是把这作为一个历史背景,为了证明自己的诞生而已,这就是我所看的事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去经历“永远的福音”,也没有理解因信称义和永远福音的关系,但是他们强调琼斯瓦格纳是为了把1888年的作为他们诞生的一种背景,也就是大写特写,就是1888年的这个历史,复临教会的堕落。事实上,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1888年的时候,复临教会接没接受因信称义的信息啊?——没有接受。那么拒没拒绝呢?也不能说完全拒绝了。

“没有完全接受,也不能完全拒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一些拒绝的人,后来他们又接受的人有的,就是有些人来向琼斯瓦格纳握手道歉,后来又接受,并且和他联合做工的人,有的。1888年的那个总会是发生了一种对教会的拒绝,更多的是指领导层。但是这个信息还没有传开,在接下来的十年当中,怀夫人和琼斯瓦格纳两个人经常一起去开布道会,继续宣讲这个“因信称义”的信息,所以他后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很多人又是领受这个信息的人,而我们就是承传这个信息。所以,你不能单一的说他们完全接受了,也不能单一的说他完全拒绝了。究竟谁接受,谁拒绝,是上帝审判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那个事情就作为一个对这个教会贴上一个巴比伦的标签——不能。我们现在仍然要强调1888年的信息,但是不要去强调这个历史事件,这个本身不重要,那是上帝审判的事情。我们是承传信息,我们没有权利去定1888年以前的人、那个时候的人他的义和罪——这个跟我们没关系。所以我们从来不讲1888年的事件,我们只讲1888年的信息。大家听懂没有?大家觉得这样是应该是合理的态度。历史很复杂,上帝将来展开案件。

还有琼斯和瓦格纳本人和“改革派”没有任何关系。“改革派”在琼斯和瓦格纳的时候根本没有诞生,那是后来的事情。实际上“改革派”的和1888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是把这个事件来结合在一起,说明他们诞生的历史。琼斯和瓦格纳后来有没有背道呢?——我们不能这么说。就是现在是两个极端,又是两个极端的。一般的安息日会就说琼斯和瓦格纳背道了,就坚决的因为他们两个人的问题就拒绝1888年的信息,这是一种错误。但是“改革派”就强调琼斯瓦格纳就是从安息日会当中出来,好像另立了组织一样,我觉得跟着他走才是对的一样,这又是另一个极端。

琼斯和瓦格纳这两个人我们不能说是背道了,但是他是不是非常的就是一直符合预言之灵到底呢?——也不是的。他们的两个人的实际历史是这样的,就是他宣讲这个因信称义的信息遭到反对,太厉害了,所以他们就感觉到很灰心。预言之灵后来就是给他们很多鼓励,再加上怀夫人搬到澳大利亚去了,就是很长的时间没有跟他们在一起。他们最后就受到一个医生的这个鼓动,这个医生的是一个判教的人,是我们教会的疗养院,那个院长发明了这种写了《活着的圣殿》这样一本书,里面有很多异教的思想。他是反对预言之灵的人,他是与怀夫人非常为敌的人。但是以前怀夫人对他非常好,很器重他。但是他后来与怀夫人为敌,就是说这是一种叛教,所以他就从复临教会当中出去了。

这个时候,他就一直就是拉拢琼斯和瓦格纳,好像从感情上同情他们一样。他们就受了他的影响了,后来就离开了安息会。但是他们一直到死,是守安息日的。他们后来加入了别的教派,但是他们在这个教派当中是在宣讲因信称义的信息,他并没有判教。他说的道理上没有判教,但是他确实脱离了安息日会的组织,这就是琼斯和瓦格纳。大家听懂没有?所以这种事情,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不要去做什么评论。

大家知道威廉米勒尔对不对?威廉米勒尔是不是后来也陷在一种错误当中,但是这归咎于环绕着他的人。他已经年老体衰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威廉米勒尔是上帝认可的人,但是被他周围的人所环绕着,带给他一些错误,他没有完全。

我想琼斯瓦格纳也算是这样吧。他的信息是来自于天上的信息,他也忠实的传讲了,他遭到了很多的反对。后来,他有那些不太智慧的做法,所以很多人就开始误解。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做法是不太智慧的。因为他受这个医生的影响是不应该的。但是怀夫人在一个总会上和琼斯见面,她就跟他说,现在上帝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和你一家人都搬到华盛顿来,和一个长老合作,要在国会上去演讲——这就是抵挡了“星期日法案”的这个事情。然后怀夫人就对他说,你这件事情完成以后,你就继续留在这里工作,不要再回去了,永远不要再回到那个疗养院,和这个医生在一起。但是,过了不久之后,他还是搬家走了。因为他感觉到那个教会的那些人的话,曾经都是拒绝这个信息的,那他就感觉到不值得信赖这些人,所以他又搬家回去了。所以后来怀夫人就觉得非常遗憾,他没有听我的话。怀夫人对他的评论就是到此为止,所以我们也只能到此为止,你再多说什么是没有意义的。

我刚才说这段历史,并不是我要给大家讲什么,只是要证明这个和“改革派”没有关系,就是任何人拿这个作为这样那样的发挥都是不必要的。我们强调的就是1888年的信息,也就是第三位天使的信息,也就是因信称义的信息。你也不必要去说1888年的事情,因为很多人不太懂这个,你非要讲188年干什么呢?你看我们的因信称义里面看不到1888年的字眼,但是里面全是那一年的信息。也没有琼斯瓦格纳的著作的摘录,对不对?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它写上去,为了避开人的一些偏见。人们根本不理解这个事情,你只要讲这个信息就行了,因为这个信息素来就是预言之灵讲的,也本来就是三天使的信息。和琼斯瓦格纳,跟他本人、个人没有关系。这是天上的信息,我们要继续传承讲这个永远的福音,这就是在本着改革者在前进。信息是改革的,不是任何别的方面的考虑。

后来,“改革派”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改革派”产生的背景也是值得同情的。就当时是这样的,就是德国的会长非常的有问题,德国的会长,他在德国封锁预言之灵,就是不要人翻译和发行德文的预言之灵,所以德国的复临信徒就很少能够读到怀著,所以他们的灵性处在很大的软弱当中。结果就爆发了战争(二战),然后那些复临信徒也开始参战,所以当时有一少部分人就不参战,就为这个事情起了很大的争论,而那个时候,总会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一种含糊不清的一个处理。所以这一部分人最后就干脆出来了,独立出来了。所以这个背景是值得同情的。这一部分人起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后来的话,就是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就是导致了当今这个局面,以至于,他们就走向了安息日会的对立面,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们不能走这样的一条路。我们绝不是和安息日会走向对立面的人,我们只不过是想预备好上帝的余民。所以拿真理预备人,不是通过组织的方式去做,希望大家能够完全听懂我所说的。

那么,如果遇见“改革派”的信徒,我们要像对待所有的信徒一样对待他们。不要认为他是改什么派的,对他有什么偏见。我们连对罗马天主教的信徒,我们也以爱心对待他们,更何况是看到教会的软弱、希望改革的人呢?所以对这样的人,我们是抱着接纳的态度。但是要告诉他们,我们不必要带着一些极端的思想,如果在我们传讲的信息当中有些错误,那么这是不好的。如果你拿着这些错误去污染别人,那是更不好的。我们要很直截了当的表态,说得一清二楚。如果我们不清楚的表态,他们就会觉得,也许我是对的,你看他根本就不说“我错了”,他们就会得到纵容,我们也就会在这个罪上有份。

所以对于错误就是错误。你传讲的现在是谬道,因为在你的道理当中,虽然有很多是对的,但是也夹杂着一种错误,所以这就是错误,你要改正。如果你不改正,我们当然没有任何权利开除什么人。但是我们可以说,其他的人不要受到他的污染,这本身是对信徒羊群负责任的态度,这也就是保护真理。所以大家就是要分清楚这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不要多说。但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那是不正确的。

所以,在144000的理解上,在晚雨圣灵的理解上,在对这个教派的观念上,还有对1888年的历史这些问题上,都是有偏差的。现在他们就强调,你要从巴比伦出来,我们必须重新受洗,十分之一全部交纳,然后交给这个有组织的这个教派,然后建立这个组织,不然的话就不能得救,你不算是回家了,你还算是浪子。然后,上帝的教会是有组织的,你必须要接受一个组织的管理——如果有什么人倡导这样的说法和思想,你们不要接受,这是危险的。

所以我这次特别为这个而来。因为在福音的运动当中,总是会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的。因为通过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理解一些事情,就会成长。遇见问题没什么关系,只要大家能有一个诚实的心,那么就可以把问题弄得很清楚。只要去查考预言之灵就行了。

我说了这些之后,到现在大家脑子里是不是比较清楚对这个概念?但是到这里为止,还不足以应付“改革派”的影响。我接下来说的是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了,就是“改革派”可能会拿出圣经的预言和预言之灵来证明这个教派的产生是“预言中”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有点难了,稍微深一点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要给大家做这样的讲解,就是解释预言是有原则的,如果拿来误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我现在举例子来说,耶稣是不是说过——耶稣升天的时候,天使是不是这样说,“你们看见耶稣怎样升上去,他还要怎样下来”(徒1:11),对不对?这话对不对?——对。这是不是真理?——是的。那么是一个真理,耶稣复活以后,升天是不是有两次?他开始说,“你不要摸我,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 (约20:17),对吧?随后,他就在那一天升天了。然后见到了父,得到了认证。然后他想念地上的、还在模糊当中的门徒,又下来,显现了四十天之久。四十天之后,是当着所有的人的面公开的升天了,对吧?也就是耶稣有两次升天,一次是比较秘密一点的升天,一次是在橄榄山上,众目睽睽之下的升天——这也是个真理,对吧?对于这个真理还有点深,一般人还不知道,对吧?这个真理,一般说是读过《历代愿望》的人才知道,当然是圣经的真理。

现在把这两个真理结合在一起——大家注意听。然后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耶稣怎样去,就怎样来”。耶稣有两次去,所以有两次来,第一次来是秘密的来,第二次来是公开的来,这是不是很危险的结论?就是在耶稣公开的驾云降临之前,提前还有一次秘密的来,结果就有了“秘密被提论”,结果就有了“东方闪电”(邪教)这样的所谓的“女基督”已经来了。他们就把耶稣第一次升天这样的事情,用到耶稣第二次降临的事情再用一次。那么,耶稣的第二次来就分成两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先秘密的来,在地上是肉身,你看得见;然后,第二次来是公开的,以王的荣耀的驾云降临,这就把事情全部乱套了。

所以,看起来是两个真理,但是一结合就得出一个危险的结论,对不对?这就说明什么?这就是你怎么理解话语的问题,这是一种谬道的特征。末时代的谬道带着这种特征——证据都是圣经,结论却是荒谬的。甚至有这同样的方法,他们可以引有很多预言之灵,但是得出来也是错误的结论。在《证言精选》里面有一篇文章(卷二 第16章)叫“谨防邪道”。如果你去读的话,你就知道末时代的邪道就是这样的,就是引用的根据是圣经和怀著,但是得出来的是荒谬的结论。他们带着这种巧妙的,这种就像蛇一样狡猾,弯弯曲曲的得出一种错误的结论。这虽然和别的真理是相悖的,但是他们仍然的就持守这样的结论。我遇见过这样的人。

我再举例子来说,怀著里面是不是说过,三天使的信息,天使飞在空中传永远的福音,怀著这边是不是说过,这个天使是象征着人呢?是不是?在哪里说的?——《善恶之争》——确实的,这个天使是象征着人。那么《启示录》18章,另有一位天使,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这个是不是也是代表晚雨圣灵充满的人呢?——是的,怀著里面也有直接的解释。那么最后《启示录》20章,一位天使从天而降,手里拿着大链子,捆住那龙,就是魔鬼。那么这里是不是也是代表着“牵羊的人”呢?在赎罪日的时候牵羊的人,把阿撒泻勒的羊牵到旷野无人之地,这个“牵羊的人”是不是代表144000?所以这个天使也是代表人,对不对?这个怀著都有解释。天使代表人,当然也是指实际的天使在这个人的传福音的运动当中的会帮助——是的。于是(他们)就加以推理,那么《启示录》七章,是不是有四位天使执掌四方的风,还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要盖印。他们就说这里是五个人,因为这里有五个天使。这里就有了五个人——你就是执掌四方的风的那第四个人,你就是盖印的那第五个人——这是不是得出非常可怕的结论呢?我就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们进一步的说,“从日出之地上来”——是指东方?东方是指哪里啊?——是指中国。所以必然在中国要诞生给人盖印的人。他们就说,现在你们信我,我就是给你们盖印。现在就开始盖印了,因为盖印的天使是代表“人”,上帝拣选了我,我来给你们盖印,是不是很可怕的结论?我就跟他们交通的时候,我就这样讲。如果你说东方是指中国,那我说成是日本不是更合理吗?因为“日本”的意思是什么?“日本”的意思就是“日出之地”。 “日本”这个词的意义本身就叫“日出之地”,那我说是日本不是更合适吗?那其实韩国也有人说他是“日出之地”那个盖印的天使,每个国家其实都有这样的异端。

那究竟哪个地方是“东方日出之地”呢?所以《启示录》七章那个“日出之地”并不是实际位置上的日出之地。那你说《以赛亚书》预言,“古列王从北方来,从东方来”,同时说的,怎么既可能从东方,又可能从北方呢?所以这不可能是指实际的地理位置,这是一种象征的意义。《但以理书》十一章说,“从北方和东方来,有消息来扰乱它”,对吧?有人就说这是中国,所以中国人把福音传遍全世界——这又是荒唐的。这里是象征性的意义——是指来自于天上,耶稣是王,来自于耶稣再来的审判的信息。他们就把这个怀著引用来得出的结论,《启示录》七章的天使是指人,这是对怀著的一种误用,这又是一种错误。

当时我想,应付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啊。你说耶稣会有两次再来,这很显然是不对的。我们从别的经文还可以看到这几处谬误。但是既然怀著一再的提说,天使象征着人,你怎么说《启示录》七章的“天使”就不是人呢?所以这个是有点难的问题。后来我就去查考这个怀著,结果我找到了怀著的解释,当然是英文的。它是这样解释的:就是说这个“从日出之地上来的天使”是指基督。“从日出之地上来”——是代表给世界带来黎明、带来亮光的人。他吩咐另外四位天使执掌四方的风——代表他是有权柄的,可以在天上是天上的统帅,对吧?他去命令别的天使——说明他是天上的统帅。然后,他在别人的额上盖上永生上帝的印——说明他是可以赋予人永生的一位。那么你看,给人类带的光明的一位,可以统令、命令天使的一位,然后可以给人赋予人永生的印记的一位,那这个人只能是谁呢?——就是基督,所以这个天使是基督。

那么基督和四位天使这个事情出现在哪里呢?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啊,曾经是不是抬着约柜过约旦河?然后他们又抬着约柜围绕的耶利哥,耶利哥就倒塌了,那么这里就有四位天使和基督。就是四位天使和基督一直保护着旷野的行程,一直保护着约柜,也一直是保护着约柜过约旦河,也是四位天使和基督来推倒了耶利哥——这正是代表《启示录》十七章的内容。《启示录》十七章就有四位天使和基督,然后一直执掌四方的风,就保守守诫命的百姓,帮助他们走旷野的路,他们的安全就在这里,也帮助他们最后过“约旦河”,也是这四位天使和盖印的这个基督能够推翻巴比伦大城,大呼喊,一模一样。所以《救赎的故事》里面你就看到,里面就说到四位天使和基督环护着约柜,在旷野的行程,整个过程当中,保守他们,也在带领他们过“约旦河”,最后是基督和四位天使推倒了耶利哥城。那么这就是《启示录》十七章的内容。

《启示录》十七章就说,四位天使和盖印的天使保护谁呢?——保护属灵的以色列,在整个旷野的行程当中保护他们,让他们跟着约柜前进,最后他们过约柜河,他们盖印,最后他们大呼喊。现代耶利哥——巴比伦大城倾倒,是一样的。这是指真实的天使,人怎么可能执掌四方的风呢?这四位天使执掌四方的风,是指他抑制国家的战争的权势,使这个自然界的灾难,地上的战争都受到控制,不让它爆发,这是天使才能做到的事情。我这举的是第二个例子,一个是对圣经的引用,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个,是对预言之灵的引用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再说明第三点,就是对预言的解释所做的一种错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把应验过的预言拿来再解释。我再换句话说,预言和历史是不是平行的?就是说一个预言对应一个历史,第二个预言对应第二段历史,第三个预言对应第三段历史。预言和历史是不是有次序的?预言是什么?——就是有次序的话语在历史当中按照次序应验,这就是预言,对吧?也就是说,A对A,B对B,C对C。预言已经经验过,已经做出过解释的预言,你不能拿到别的地方来,做双重的解释和再运用,那就是违背了预言的原则。听懂我的话吗?

我再举例子给大家说,《但以理书》十一章(29-30节)是不是有这样的话?就是“他必丧胆而回,来到本地,第二次不如头一次,然后,从基提的战船必来攻击他,他就丧胆而回”,对吧?有没有这样的话?大家看了光盘的话,《但以理书》十一章做了详细讲解的“基提的战船攻击他,他就丧胆而回,后一次不如前一次”,是不是有这样的话?这样的话的解释是什么呢?就是君士坦丁,对吧?君士坦丁受到了汪达尔——“基提的战船”是指汪达尔海军,受到他们的攻击,他就开始迁都。后来的话,罗马帝国就受到了蛮族的入侵,这就是对当时罗马帝国的历史的预言。这个预言就已经应验了,你就不能再拿来再做什么解释。

但是,现在别人把它拿来这样解释:他说这是指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有两次攻打伊拉克,对不对?然后第二次不如前一次,第二次攻打伊拉克的时候,美国是不是陷在这里了?对不对?然后“基提的战船”来攻击他,是指基地组织、恐怖分子“911事件”。然后“基提的战船”来攻击美国的时候,“ 911事件”爆发的时候,美国就开始要丧胆而回了,所以紧接着美国就会从伊拉克撤军了。他丧胆而回以后,就联络背叛圣约的人,这就是指美国就要联络教皇颁布“星期日法案”了——是不是说的很像啊?是不是特别像?第一次攻打伊拉克海湾战争,是吧?现在是第二次攻打了,但是这次不行了,基提的战船来袭击他了,他就丧胆而回了,回来之后,就连络背叛圣约的人,“星期日法案”就颁布了。是不是解释的非常像?真的有点“天衣无缝”啊。

当时我得到这个预言解释的时候,我真的是…刚开始都有点震惊了。我说,哇,如果这个对的,这个不得了了。但是后来我就仔细的去思想,这个错究竟错在哪里?后来我就去找预言之灵,然后在《信息选粹》第三卷里面,怀先知就讲到这样的话。她说,对预言解释有这样一种错误,就是把已经应验过的,按照次序应验的预言拿来再运用,这是违背原则的一种预言解释。现在大家听懂了吧?这完全是错的。那是对罗马帝国的预言,你不能用到美国身上。那我问大家,如果我们要讲解对美国的预言,那你就该引用什么?就该引用《启示录》13章了,对不对?你不能把用在罗马帝国身上的预言,又重新用在美国身上。如果你要讲美国的历史,你就得直接引用对美国的预言,这才是预言和历史的秩序。

当然,有人这个时候就会拿出这样的话来说:他说历史会重演。怀著有没有这样的话?——有的。他说历史会重演,历史会重演,是的。我现在举例子来说,什么叫历史的重演啊?罗马帝国…就是教皇权,在中世纪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拔掉了三个角?“向东,向南,向荣美之地成为强大”,对吧?他拔掉了三个角。但是末时候教皇权兴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又攻克了三个势力?——他灭掉南方王,又进入荣美之地,又伸手攻击裂国,是不是也是三个步骤?这就叫历史的重演。虽然这是历史的重演,但是讲解的预言是不同的。如果你讲解中世纪的教皇权,你就要引用《但以理书》八章。如果你要讲末时代的教皇权,你就得引用《但以理书》11章,有两个不同的预言来说明两个不同的历史。虽然这个历史有重演,有一种相似性,但是你仍然不能把过去的预言拿到再运用,听懂没有?所以这就是解释预言当中的一个法则,这个就是被很多人普遍违背的。

被什么样的人违背呢?可以说是被那些太聪明的人,被那些太聪明的人。就是我刚才举了三个例子得出那样的结论的人,都是太聪明的人。我说什么意思,大家懂吧?就是在这个理解真理的这个范畴里面,太向前了,又更迈出了一步——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他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就为止,然后他又进一步向前迈出来很危险的一步,结果就得出一个致命的结论,就是太聪明的人。所以不要有这样的钻牛角尖这样的聪明。

现在我跟大家再举例子来说2520的预言,我们是不是学习过?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外邦人的日期满了,上帝开始聚集余民”,对不对?2520的预言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什么时候开始应验?——是公元前723年,对吧?到什么时候结束呢?——1798年。那么与此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是从公元前677年开始,对吧?到1844年结束。也就是说,以色列开始败亡,外邦人的日期就开始了;然后教皇权败亡,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了。…这个余民受到了攻击,外邦人的日期就开始了,然后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了,上帝开始聚集余民,这就叫“外邦人的日期”,就是2520的预言。这个是不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大家都学习过。

2520年就是两个1260年,就是两个1260年的预言,是指犹太人的被掳,巴比伦开始控制,玛代波斯开始控制,希腊开始控制,罗马开始控制。但耶稣又建立了教会,教会又被教皇权所控制。在教皇权的控制结束了,就叫“外邦人的日期满了”。但是这个同样的预言,现在你把它拿来不停的再运用,这就是一种错误,这也就有一种极端,这就叫违背了预言之灵所说的解释预言的法则。你不能换一个起点,又得出另一个终点,再换一个起点,又得出另一个终点,把这个预言就反复的再运用,这是玩游戏,这不叫解经。

那么带着这样的思维的人往往就会陷入到很巧妙的谬道当中,他们就会有一种很精明的讲论,但是使人就走偏。希望大家不要带着这样的思路去学习——那么你就会走在一个荆棘丛当中去,走不出来。我说的是不是都听懂了?这个我就说到这里。

我说到了这个教会的历史,然后早雨的时期和晚雨的时期,这个教会的情形是怎么样的。然后我们说到了当今的教会,然后当今教会的问题,以及针对当今的教会的问题,产生了所谓的各种派别。然后我们着重说明了改革派,他在哪些方面潜在的一种局限性和一种不太完全的地方。也讲到了,大家都在预言解释和对预言之灵的理解上发生错误的这些情形。正因为这些情形,所以改革派就是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改革派是怎么做的呢?他就把预言之灵这些话就用我刚才所说的方法来组合。组合以后就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一定会产生一个预言中的团队团体,他才是上帝的余民。但是我仔细看了他们引用的怀著,我都仔细看了,那些不是那么去理解的,也不是那么去得出结论的,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但是他们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我刚才说了,这个问题,那部分人持的立场是对的,教会不应该参战。他们的当时的立场是对的,而当时的教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好的表明态度,这是不对的。但是这不是我们整个复临教会被否定了,而是当时的会长的问题——而是就是那一任的会长的问题。我们不能把整个复临安息日会给否定了——那样的话,你就会陷入到到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当中。那你给别人传什么呢?你制造的肯定就是混乱的,就是这样。他们引用的预言之灵就是把几段预言之灵一连串的凑在一起,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定会产生“改革派”,他就是预言中的“余民”,这是比较荒唐的。但是这个战争的问题所持的立场是对的。我们也不主张那种非正义的战争,就是不正义的战争是不能参加的。但是也有正义的战争,也不是说所有的战争都不能参加。

大家想想,在圣经和怀著当中是不是有正义的战争呢?就是说教皇权的军队是不是攻打这个…波西米亚,对吧?那么上帝不是兴起胡斯军吗?然后那个盲人席斯加,对吧?他就是百战百胜,为了保存。后来罗马教的军队联合起来去攻打这个改正教的国家的时候,是不是上帝兴起了瑞典的这个王。瑞典是在接受改正教信仰的国家当中最弱小的一个,但是这个王却奋勇争战,然后保存了改正教的种子——不然的话,就被教皇权给扑灭了。那个时候有正义的战争。侵略战争是不对的,侵略战争是违背诫命当中的偷盗这条诫命、杀人这条诫命,那叫侵略战争。所以有不正义的战争,但也有正义的战争,这个问题就要一分为二的看。不过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带着一个思考,仔细的去学习,以后会越来越清楚的。但是为这个问题就和安息会决裂,这个好像有点就是借题发挥,我感觉。这个问题就谈在这里吧。大家看有什么提问。

所以我们应该站的立场是什么呢?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给他传永远的福音。大家不要带着什么教派观念。不过我现在在这里有个重要的一点要说明一下:我们不主张那种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对福音产生一种障碍的这种组织,但是福音有没有次序呢?——他有合理的次序。十分之一有没有很好的管理呢?——应该有。做工有没有次序呢?——应该有。现在我们随着对这个福音的传播,我们也要来形成一种很好的秩序,这就是走向晚雨圣灵沛降要促成的一种合一。

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次序呢?比如说,我们这个真理传播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没有办法去教堂聚会。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有一个讲真理的教会他们会去的,但是如果两三个小时之内都还找不到一个讲真理的教会,他们就没有办法,就只能有“家庭教会”了。所以,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家庭教会”的诞生是一个必然。也就是说,传统的有组织教会,他不讲真理,没有办法,为了寻求真理,就只有独立出来聚会,这样的情形会有的。

那么这些家庭教会他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应该通过讲真理的碟片,讲真理的录音,就是一起来礼拜。但是他们不是一个教会,他们不必要去扩展一个教会组织,他们只要一起的礼拜,有一个带领的人就行了,也不需要按立谁,也不需要谁都上来讲。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产生问题——如果这个上来讲,那个上来讲,讲的可能就不一致的,就会混乱了。如果有一个真理,我们就一直学习这个真理,大家就一起长进。这样的话,真理都是一致的,并且都是一起长进的,都会是合一的,这是在牧养的问题上。

那这个“十分之一”应该怎么样呢?作为一个家庭的小组,他也是不能够去支配“十分之一”的,就像个人不能去使用“十分之一”一样。那么这个圣工要靠“乐意捐”去维持,要靠别的奉献去维持,要靠另外的这个家庭聚会的这个经费去维持。“十分之一”本身是不属于我们的,“十分之一”是属于上帝的,“十分之一”你压根在脑子里,你不要去想“十分之一”的问题,因为它是不属于你的,就像他本来就不是你的一样,你应该把它命为神圣的用途。这“十分之一”应该是怎么样呢?就是在各个家庭的这种小组的上面,应该有一种联合的、有监督机制的一种教会组织,由这样的组织来统一的传讲信息,然后使这个“十分之一”得到合理的使用。

现在大家不晓得我这样说有没有理解?因为预言之灵所倡导的我们复临教会的组织就是这样的。不是有教会吗?教会上面是不是有联合会啊?——有联合会。就是每个教会,他都是不独立使用“十分之一”的。所有的“十分之一”都是交到联合会,然后联合会就是在整个联合会的范围之内,为了促力圣工,他就合理的调配。这样做怎么样呢?就会促成教会的一种合一,也就会维持一种秩序和稳定性。但是当今的教会的联合会把这个滥用了,就开始控制别人,这是一种错误。虽然这个滥用了,我们应该抛弃,不过我们现在在真理里面的重建的时候,我们应该恢复一种福音的秩序。

如果每一个点都各自为政,我自己使用“十分之一”,我们开始独立的宣讲,这样的可能会产生什么呢?就是混乱。这个地方讲的不一样,那个地方讲的又不一样,并且各个地方开始什么?——封闭,就是我有“十分之一”我就自己支配,别的地方我就不管了。这就不能够产生促成一种均衡的发展、合一,也会造成“十分之一”的浪费,可能会用在不正常的用途。就是一个家庭聚会点的福音工作应该是别的经费来去维持的,但“十分之一”应该是交给一个有组织的,就是也就是有一种监督机制的,一个非常的能够在全局出来很平衡的,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这就是预言之灵教导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组织模式。这个组织模式被当今的教会有些滥用,但是我们要尽量的要使它恢复到一种良好的一种概念当中来,这样的话,当然也就会产生一些负担。那么像联合会这样的一个地位的这个教会的机构就会担负很多的责任。

但是可以这样,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湖北省。湖北省有很多的教堂,那么这些教堂,现在他成立一个文字布道委员会。那么这个文字布道委员会是在各个教会的一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联合,这就相当于联合会的角色。大家理解吧?那么他们就可以把湖北的这个所有接受这个真理的各个点、个人或者一些堂啊,把他们的“十分之一”就汇总在一起,汇总在一起,然后在全省的范围之内,就展开文字布道的一个运作,这是最理想的。就是说,一定要在一个单个的教会的上面有一个联合教会,在使用“十分之一”的时候就会做得比较好一点,大家听懂我的意思没有?就是预言之灵里面是这样来建立的。这是一个概念,我们要促成这样的一个模式的产生。

还有这个文字布道的工作,有两点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文字布道会不会有一些…有一些人好像有种种的问题啊?——会有的。是不是有人也有点懒惰啊?——也可能会有。有一些人是不是好像成为问题的制造者一样?——也会有的。但是我们该怎么对待文字布道士呢?你就要像这也是你的孩子一样,每个人都要拥抱他。一个父母,比如说生了十个孩子,十个孩子是不是都不同?每个人性格都不同:有调皮的,有好动的,也有安静的,但是你都会拥抱他,这是不是就是爱?所以我们对文字布道士不能按人的什么组织制度,好像就是谁谁谁怎么样,谁谁谁不怎么样——不能这样。就是对每个人都应该鼓励,这就是我们所能够采取的态度。耶稣对所有人都是这样,就是鼓励别人,提拔别人。那么如果他实在不合适做,他自己自然的会退出,就是这样。

所以就是说,现在做工的人当中太不行了,然后要采取什么…不必要这样去想,这样的话会越到上帝前面去。你不知道每个人的成长,上帝对他的拯救和使用。每个年轻人都要有机会发展,我们可能都不足,也可能有错误,但是我们是为了得上帝喜悦而这样来过我们的人生的人,这就已经是很大的奇迹了。那些年轻人不到世上去追求,他来做工,这就是大的奇迹,这就是内心得到了改变的人。尽管他们都有不足,他们会不断的成长,这就是我们对文字布道士的态度。所以我们不可能就是像一个什么单位一样,或者是开除谁,或者是怎么做,这不是我们能够做的,上帝没有赋予我们这种权柄。

对文字布道士的组织推进,应该是圣经当中一个从来就不改变的一个法则,就是“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对吧?这就是圣经的法则。在旧约当中我们看到教过会的组织有一个法则,就是十夫长,百夫长。在新约圣经当中,我们也看到一个教会的组织法则是什么?就是很多人说,我们吃的没有得到供应呢?那么彼得是不是把他手上的讲道,他们讲道一放。五旬节那天我不讲道了啊,那五旬节那天我没时间讲道,现在我要安排这么多人吃喝的问题。彼得是这样去做的吗?——没有。他马上就看到需要安排人,就任命了七位职事,对不对?这个就是事物和教牧分开,这又是一个法则。你只要理解这两个法则就行了。新约当中一个法则,旧约当中一个法则,这就是组织法则,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不需要用人的方法。

所以就是说,文字布道的这个管理所能够做的是什么呢?就应该有慢慢的,通过一段时期慢慢的积累经验就产生文字布道的部长。然后,中国范围这么大,就应该分享很多区域,有一些区域负责人,然后应该有一些小组长,然后就是形成这个大家都相互鼓励的,相互推动的,一种从上到下的一个脉络。然后呢?这些文字布道的组长,经常应该在一个范围之内,一个省或者两个省的一个范围之内聚集十来位,二十来位文字布道士,就应该花一天、半天的,就是做简单的分享和鼓励,这样的推动大家来做。在这个当中,也有自养的,也有应该拿“十分之一”来供养的。这个管理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形成是有个过程的。还有是让大家的都有一种彼此的顺服,有这样的一种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吧?需要对福音,对真理的理解有这样的一种信任度,才能够产生这样的一个,有一个秩序出来,这个秩序是逐渐形成的,也是自然的形成的。

还有“十分之一”的使用。刚才说到了“十分之一”按照我们教会的这种组织,他是堂点不支配的,是联合会来使用的。然后“十分之一”的用途,用在传道人的生活上和传道的费用上——什么探访病人啊,建教堂啊,买电脑啊,这些都是不用的。这些不能用“十分之一”,只能用“乐意捐”来维持。“十分之一”可以用在文字布道的方面是指以下的两个意义,是指在以下的两个问题上的“十分之一”可以用在文字布道上,只能是这个,除此之外是不能够的。不是说文字布道都能够用“十分之一”,不是这个意思。“十分之一”只能用在供养传道人的事情上。那么如果你“十分之一”很多,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应该培养更多的传道人才行。

“十分之一”用在传道人身上,但这个传道人的概念大家要理解。这个传道人既包括讲台的传道人,也包括圣经学校的圣经教员,也包括医药布道士——就是传讲圣经的医药布道士,也包括来从事文字布道这个事业的这些专职传道人,这个都包括——就是供养传道人。另一方面用在文字布道上,是指可以拿它去印刷书籍,然后免费的派送出去。但是如果你印书去卖,这个就不能用“十分之一”。用“十分之一”只能是去印书,然后免费的发出去,这就是叫“无声的传道人”,也可以用“十分之一”。还有就是我拿“十分之一”去购买书籍,然后免费的发出去,这也是可以用“十分之一”的。但是如果是去买书,卖书就不能拿“十分之一”。做文字布道,靠文字布道养生这个事情要用“乐意捐”去做。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就是可以使用“十分之一”的这样的教会,他把“十分之一”能拿来预备的这些传福音的书籍,把这书籍就支持了那些自养的文字布道士,通过他们的手派送出去,这样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的。为什么?因为教会直接发出去,和通过文字布道士发出去是一样的,对吧?反正都是免费出去了。但是文字布道士拿到这个免费的书籍以后,他付出来了汗水,他付出来了汗水,他付出来了时间,他把这个书卖出去,然后又有了一些这个进一步的福音费用,这是合理的。就是作为教会来说,他使用“十分之一”是使用在免费派送书籍上,但是作为文字布道士来说,他接受了教会的这个书籍以后,他通过努力卖出去,然后从这个当中有钱回来,他进一步的去做,这是可以的。这是在初期的阶段,就是开始的三个月或者半年,或者一年,就是用“十分之一”这样来支持文字布道士的事业,这也是可以的,这个不违背什么原则。

除了以上所讲的这些方面,其他的任何方面都不能使用“十分之一”。作为我们来说,作为我们本身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是没有用“十分之一”印过书。就是我们印书这么多的金额,制造光盘,然后到处去派送,对吧?我们没有用“十分之一”。我不是说不可以,而是说,到现在为止,我们从来没有用“十分之一”,因为我们现在不必要用“十分之一”,并且“十分之一”应该优先使用在工人上,这个是这个意思。所以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十分之一”的使用上,就是产生很多的疑问。这次我想跟大家说清楚了。

“十分之一”不只是说明这个用途,还说明和教会组织的关系,我想也说清楚了。这个优缺点是什么,大家应该仔细去思考。就是我们按一种做法,就是各个地方的就独立的使用“十分之一”,独立的开展圣工,有它的优点,但是也必然会带来一种缺点,有可能会产生混乱。因为这个负责的人如果不讲真理,讲一个与真理不同的东西,这个地方的人就都跟着走偏了,然后到处就联合不了,就没办法“合一”起来,对不对?所以促成一种“合一”也有相应的一个组织模式和“十分之一”的使用的一些规定——这个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地区大了,就可能不止一个联合会,可能有几个联合会,对吧?比如说港澳联合会,北亚太分会,这不是多个联合会了吗?

这个中国范围大了,像湖北省的教会,现在它联合起来、合一起来,就产生了一种相当于联合会的这样的一个可以使用和管理“十分之一”的一个教会机构。但是那么别的地方,如果你的范围扩大了,有这个必要的,也可以这样的产生。但是作为一个单一的一个单元来说,它不能够去独立,这样的话教会就没办法合一,也没办法相互联合起来,就会带来一些混乱。就是根据预言之灵的教导,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运作的时候,应该尽量的这样去做。有的地方暂时不能这样去做的话,那我们也要想最好是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就是按现在尽我们所能的,最好的应该是什么,应该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才行。

在传福音的资料上,我们马上会制作一份单张,这份单张是福音和耶稣再来一份的内容,里面还有健康,然后再加上广告。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展文字布道,卖书的工作开始比较困难的时候,就先免费发放这个单张。比如说发放2000份出去了,比如说有1000份被人糟蹋了,那么另外还1000个人读了,对吧?这1000个人读了,应该说200人回信、回电话,说,我就要这里面介绍的书,这样你就开始有200人买书,对吧?这200人买书之后,慢慢就会变成400。所以这个地方当然开头比较难,一定要有免费派送的东西。但是免费派送的东西不可能是全部,如果那样的话呢,这个文字布道,这个事业就没办法维持了。所以大家如果去看《文字布道论》,怀先知就讲了“书籍必须回款”,是吧?那么免费派送的是单张和小册子。

现在我们这个单张就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只适合一部分人。所以我们接下来做一个通用的,但是仍然是现代真理,是福音方面的一个单张。…

赞(0)

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

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你个人的属灵需求,我都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