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该隐和亚伯一一代表两种不同的信仰
今天我们学习创世记第4章。我们已经学过《圣经》一到三章是所有事情的起头。从第四章开始,就有了展开。创4:1-5“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
始祖堕落以后,《圣经》内容继续从第四章的这个故事开始记述。但是这个故事一定是在一到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开始展开,它有着非常深的内在联系。可作为刚开始学习《圣经》的人,他们读到这里的时候经常不理解:为什么该隐和亚伯一个蒙上帝悦纳,一个不蒙上帝悦纳?通常就说:亚伯是将羊群中头生的献上,头生的献上这是对的;而该隐献上地里的出产为供物,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供物,只是说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所以照字面上理解就非常浅显,而一般星期日的教友也都是这么简单的去看。
那么我们到如今究竟该怎么理解呢?我们需要确切知道:该隐和亚伯在这里选择了走两种不同的道路!而他们也代表着地上两种不同的信仰!这两种不同的信仰一直持续到启示录十四章。这里的献祭和第三章上帝所宣告的福音以及和启示录的联系我们要明白。启示录十四章究竟是在说什么呢?启示录十四章是宣告“永远的福音”对不对?然后还有“巴比伦”的福音对不对?相信两种不同福音的人,最后接受了两种不同的印记!
所以启示录十四章大家应该一眼就看出:这里就是“永远的福音”和“巴比伦福音”的一种对比!这两种印记只不过是他们相信和经历两种不同的福音后其外在的一个标志。相信永远福音的人最后接受了上帝的印记: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相信巴比伦福音的人,他们相信罪中得救,于是更加堕落,最后就会接受兽的印记。就是这两种区别!
但是从实际上追根溯源:这两种福音、两种信仰、两条道路,从该隐和亚伯就开始了!我们大可不必猜测,我们从约翰一书就可看到《圣经》是怎样解释该隐和亚伯的问题的——约壹3:12“不可象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恶者是谁?是撒但、是蛇。“他是属那恶者”是不是说该隐是属蛇的后裔?“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的弟兄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也就是——善的存在对恶是一种无声的责备!所以他们总是彼此为仇!对不对?这就是创世记3:15节的话。
该隐和亚伯这是第一个实例。并且从此开始,就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冲突!大家想想:在人类的历史中什么时候善与恶、正确的福音和错误的福音能够彼此妥协呢?什么时候真理和缪道、人的遗传和上帝的律法、真正的福音和错谬的福音、什么时候不存在彼此的冲突呢?这就是人类犯罪以后,创世记第3:15节一开始就宣告的真理。黑暗与光明一直就是相争的!大家对这一点如果看的清楚,理解更深层的意义,那么这对研究《圣经》是大有帮助的!
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两个教会之间的相争、不是复临教会和星期日教会的相争!事实上复临教会中也有人不能接受上帝的印记,事实上星期日教会也有很多的人会从那里出来成为上帝的子民。对不对?这说明什么呢?——我们不能狭隘的把善恶之争简单的理解成教派之间的相争!如果你仔细理解启示录14章的话——它是两种福音的相争!它是“永远的福音”和“巴比伦福音”的相争!
该隐和亚伯他们是兄弟,他们是由相同的父母教导来一起敬拜上帝的人!但是他们的里面却是不一样,他们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相信的是两种不同的福音!并且这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彼此为仇!事实上,这个话大家不要奇怪,耶稣也说过:“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大家明白这话吗?在《善恶之争》、《使徒行述》和《历代愿望》,怀著一共有四次解释这句话。怀著一共用四次并且用很长的段落解释这句话——说明真的福音和缪道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所以该隐和亚伯是第一个例子!约壹3:13“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就是说你应该理解:这是必然存在的!该隐和亚伯是启示录最后两群人的一个先锋、一个代表。所以约翰一书也提到了,这是两种福音的冲突!大家非常熟悉希伯来书11章讲到信的这些见证人,如同云彩一样环绕着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圣经当中“信”始终是一样的。对不对?
二、亚伯一一因信称义的见证
你或许会说:亚伯怎么那个时候就开始相信永远的福音呢?怀先知说永远的福音就是“因信称义”!这里说到亚伯是因信称义的见证,所以《圣经》从始到终这个“信”都是一样的!那罪人究竟怎么能得救呢?《圣经》当中唯一的道理就是“因信称义”。希伯来书11章第4节开始,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描述这些信心的伟人和见证的时候,从亚伯开始!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人都是走亚伯的道路的人。对不对?并且反复出现“他们因着信”、“他们因着信”这句话,这和对亚伯的描写是一样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创世记4章亚伯的问题和该隐的问题。
。
大家看来11:4 “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也就是说——亚伯在今天仍然向我们讲述他正确的信以及正确称义的经验。《圣经》把亚伯是作为因信称义的见证来描述的。与此相反我们看犹大书,那么《圣经》对该隐是如何描述的呢?犹11“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这里显明该隐是一种道路的象征。并且也是所有的巴比伦相信者们所跟从的道路。
犹大书他所写的:是为真道竭力争辩这样的问题。为真道竭力争辩是什么意思呢?是和不信的人争辩吗?还是和信的人?是和信假道的人争辩!那么这里为什么提到该隐的道路呢?所以犹大书把该隐的道路作为所有信错福音人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并且提到要与这样的假道竭力争辩!从犹大书和希伯来书这些话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创世记第4章。请大家记住亚伯称义的这样的见证,是值得我们仔细理解的。虽然《圣经》关于亚伯的记载非常少,因为《圣经》并没有把他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来展开。而是亚伯拉罕,他在后面,我们就可以看到着重展开的内容。但是亚伯他却是一个起头。
三、该隐和亚伯的区别
大家现在想一想:该隐和亚伯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是他们的父母不一样?是他们接受关于上帝的应许和福音的教导不一样?他们是在不同的时代献祭?他们是在不同的地点献祭?是筑的坛的样式不一样?都不是!他们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两个,都是在安息日,都是来到伊甸园的门口,筑了一模一样的坛,然后他们按照一同规定的时间献祭,但是区别究竟在哪里!?
是这个“祭物”的区别吗?当然这个祭物是有区别。但是这个“祭物”真的有本质的区别吗?事实上在利未记我们可以看到,穷人是可以拿“素祭”来献的。赎罪祭都是要流血的祭物。对吧?但是非常穷的人,连动物也献不起,他远远的站着上帝就不悦纳他了吗?他什么祭也献不起,他不能到圣殿里面献祭,他在圣殿的外面远远的站着:“上帝呀!我实在是不配!我头也不敢抬!我不能举目看你!”耶稣是不是悦纳了这样的祷告者?
耶稣讲过一个比喻,两种敬拜者对不对?事实上利未记里讲了——实在是贫穷的人拿素祭也是可以当赎罪祭去献的。因为把那个麦子完全磨碎,碾成粉是不是也可以象征耶稣基督的死?所以献素祭也是可以的。耶稣是不是讲: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很多籽粒来?耶稣就用麦子的磨碎象征祂的死——耶稣把自己磨碎了,然后变成了生命的粮!这个麦子磨碎做成饼,成为生命的粮,由此这样献素祭也是可以的。所以最大的区别——不是人从外在所献的祭物上可以寻找到的!——而是上帝察看到了该隐的内心!
所以我们更深一点去看的话就知道:是他们献祭和礼拜的时候——其内心的体验和经历是不一样的!可是这是人所看不见的!而上帝却能察看!上帝察看人心肺腑!该隐献祭的时候,他继续秉承了道德机能堕落与紊乱的特征,有自高的欲望,不欲寻求上帝的医治之路;而是选择了信靠自己堕落的道德机能和由此继续发展下去的道路。(详细请参考“品格与道德机能”系列讲道。)在该隐献祭时,他或许这么想的:“上帝呀!我辛辛苦苦的干了这么多,您看这些都是我劳动所得的,我拿来献给您,请您悦纳。”
可后来知道上帝没有悦纳的时候,他就大大的发怒;并且他心中就开始对亚伯产生恨!所以该隐在道德机能受到恨之罪挑战时,他不但不向上帝求医治,而且还变本加厉使其变的更加可憎;他的内心没有对正确的道德机能产生渴慕,他的内心没有任何的改变。因着自私他只看到自己,看不到上帝,所以他就看不到自己堕落的状况;他来献祭但是没有认识到罪的可憎与可恶,也没有对义的渴慕。
所以因着自高,他没有感觉到需要上帝在道德机能上的医治。所以他也没有感觉到需要恩免,他也不感觉到需要上帝的恩赐,他从没有也不会在上帝面前屈服。绝对没有那种臣服在上帝面前说:“圣洁的上帝呀!我是个罪人,求您饶恕我!求您赐给我您圣洁完全完美的义!请让我可以改变成那完美的样子!”该隐没有这种屈服的心。
他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努力、然后按照一种外在的形式、从表面上敬拜上帝。也就是说在他的敬拜里面,内心没有真正的顺从。真正的顺从是代表人的内心对上帝的一种感服,对上帝律法的一种服!然后对自己软弱无力时,真实境况的一种承认,对自己堕落软弱到最底时无助的一种渴求;一种需要帮助的渴慕;这就是屈服。屈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认输了!在和圣洁的上帝与律法较力时,感悟到堕落的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遵守律法的一种认输!感悟到需要上帝外力的扶持。而且感悟到堕落的自己在律法之下真是必死的;所以真的需要从上帝而来的拯救。
“上帝呀,我实在没有办法胜过堕落的必然趋势,没有您我将永远是失败的!我自己堕落的生活没有一点可夸的!请您来帮助我提拔我脱离这堕落的一切吧!”这是屈服。但该隐他的内心没有这样的转变。而亚伯呢?大家知道亚伯绝对不只是明白杀羊的仪式。你要知道他是接受天使直接教导福音的人。你说福音究竟是谁传给我们的?是不是保罗传给我们的?是的,但是是谁传给保罗的呢?是耶稣基督自己。那么亚伯拉罕的福音是谁传给他的呢?该隐和亚伯的福音是谁传给他的呢?亚当是谁传给他的呢?是上帝自己!对不对?
所以他们都有一个福音的起头,那就是从天上直接传达给他们的福音。没有人能够发明福音,没有人能够发明救赎的方法,所以该隐和亚伯都是非常明白献祭的。所以当他献祭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自己已堕落必死的情形,需要上帝的医治与补救。然后当他们想到自己如今的堕落甚至会导致上帝亲自的死去,心里就会有一种触动,所以献祭的时候在心灵中就会留下一个很深的思考。他献祭的每一个动作,若按照这个教导思考救赎的时候,整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就会对自己堕落的境况产生认识。
然后对自己如今的堕落就会产生恨恶,对重回伊甸和上帝所赐圣洁义的应许就会生出渴慕。并且在自己的经历中,因自己堕落肉体的偶尔软弱,经不起试探,时常失败,因此就感到忧伤与无助。从而因着信就非常渴慕并愿意接受上帝圣洁义的应许,恳求上帝来帮助、医治和归正。所以他的心慢慢就这样改变了!大家知道这就是我们仰望十字架的过程。
四、仰望十字架中的意义
什么是“仰望十字架”?“亚伯献祭”和我们今天“仰望十字架”是不是划等号?大家不要以为亚伯对“杀羊献祭”的理解,比我们对“十字架”的理解浅,这是非常错误的!十字架以前的人都是通过“杀羊献祭”仰望以后的“十字架”,而十字架以后的人都是通过“认罪悔改祷告”仰望以前的“十字架”,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需要笃定的“信心”!不是说“仪式”有区别——而是都是需要“信心”这个问题!
我们仰望十字架是让我们的眼睛去看十字架吗?我们再怎么去看一个十字架也是没有用啊!仰望十字架是我们内心的思考。对不对?这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只有人能够理解,动物是无法理解的。十字架是一根木头,但是它是象征性的东西,代表一些事,代表一些想法,当这些东西被人的思想去琢磨的时候,就会发挥作用:人的心思去触摸它的时候,然后人的内心就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因信称义的经历。
当亚伯在礼拜的时候,他有真正悔改的经历。真正的悔改不是逼出来的,不是人当面要认错而被逼的没有办法。这个悔改不是说为了某种目自愿和上帝去交易那样去做。悔改是上帝的一种恩赐,人自己本身是无法悔改的;而是上帝教导他以后,他用心去思考;理解了以后,自然生出来的一种改变。悔改是上帝的恩赐,同样称义和成圣也是上帝的恩赐。亚伯在献祭的时候,他信了,他信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讲的十字架的这些意义他在心中重新思考,然后他就称义了。
这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而来的!在他一个必死的、堕落的、自私的、污秽的心中生发出新的生命来!一种义的生命——这是一个敬拜者所得的恩赐!大家知道中国的汉字,这个“義”字是怎么写的。是吧?中国汉字的这个“義”字的写法不代表真正的上帝的“义”的含义,但是它确是巧妙的解释了“義”从何而来。这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义的含义是什么?义的含义是公义的,正确的,对的,合理的,是这么一个意思。对吧?行事很合理,说话很合理,这个想法合理;不合理的、恶的想法都没有,这就是义。所以义代表是生活,代表的是品行,在生活当中完全符合一种生命的律,这就是义的,这就是合理的。所以义就是完全顺从上帝的一切律例,这就是义;这个义更深的讲,是一种内心的原则、是一种品行。
但是“义”从何而来呢?中国的汉字就象图画一样给解释了!它是在描写亚伯献祭的场面,手拿着刀刺一只羊,这个时候可以生出义来!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对十字架真正的理解和错误的理解。现在很多人喜欢在脖子上挂一个十字架,但是他们把十字架当成偶像一样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个可以辟邪。大家知道摩西曾经在旷野举蛇,所有被蛇咬伤的人一仰望就得了医治。对不对?但是后来以色列人怎么跟从的呢?他们就做了一个神像,一直摆在家里,然后向它敬拜和烧香,到希西家的年代还存在。希西家就说这就不对了!这是偶像,把它全部焚毁!
同样是十字架,后来在希西家的时代,那个铜蛇变成了偶像;今天的人也是的,他们把十字架这么一个象征物当成一个偶像的东西。这个象征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更多是人内心的思考与转变。所以现在教堂里面都竖着高大的十字架。有很多的十字架到处都竖立着。但是该隐和亚伯的区别始终是存在着!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五、挪亚“因信称义”的见证。
我们接着看创世记第6章、第7章、 第8章一直到第10章都是讲了挪亚。关于挪亚的问题我们在马太福音24章的时候可以再去学习。现在关于挪亚我们只是简单的讲一下。挪亚造了一个方舟,但是是这个方舟救了他吗?究竟是什么救了他呢?天使的保护!对不对?那么这个方舟就成了什么东西呢?只是一个象征物。对不对?我说的不是挪亚没有造真实的方舟,他真的造了一个方舟,但是并不是这个方舟救了他,是天使救了他。也就是说这个方舟只是外在的一个标记。
当天使看见一个方舟的时候,他就保护方舟里面的人。对不对?所以方舟就是挪亚时代的标记,也就是印记。方舟本身并不重要,但是造方舟这个过程却特别重要。挪亚在造方舟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他的信越来越坚固?这是他信心不断增长的过程。对不对?在他造方舟的过程中,是不是他和世人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远?是不是对上帝的屈服、顺从和信靠越来越近了?所以挪亚在造方舟的过程中,他经历了真正的“因信称义”。什么是因信称义呢?就是“因着信”——顺服上帝!内心改变了!
义是代表某一种心态,义是代表向上帝屈服的一种心。挪亚这么做的时候,每做一步前进一步他都要经历最大的努力,然后他的内心都要发生改变,所以方舟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标记。是天使可以保护他的标记。现在大家知道,我们在“七大灾”中要接受天使的保护,对不对?在末时的患难当中,我们要接受天使的保护,那么天使也来寻找一个“标记”是不是?保护什么样的人?也是要寻找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就是上帝的“印记”。大家知道——上帝印记的外在体现就是安息日。
但是并不是守安息日这个行为本身可以救我们,对不对?守安息日的这个行为是什么意思呢?就像挪亚造方舟一样:它是使人的“信心”得到训练,使人“经历”因信称义的一个象征!就象“杀羊”它只是一个象征!大家记住我不是说安息日是一个预表,我不是说安息日有献祭一样象征的意义。我是说安息日它有内在的含义!我们怎么知道安息日有内在的含义?你要知道怀先知说:我们额上的印记人是看不见的,只有天使看的见!那么既然人看不见就说明它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它是内在的东西。对不对?安息日是上帝的印记,这是外在标记的一面;但是天使要看的是人看不见的东西,这必定是内在的东西!
所以大家理解——方舟是“保护”的标记,保护者是天使;那么怀先知说患难来到的时候,我们要进入“内室”,进入了“内室”就代表有了天使的保护!诚然是天使在七大灾中保护我们!但是天使要看的就是画上记号的人。大家是否记得以西结第九章有六个天使出来,一个天使盖印后边五个天使就行击杀。就是盖上印的他就越过去,没盖上印的他就击杀。对不对?就说明印记是代表天使的保护,但是天使要看的是人看不见的东西,所以守安息日是外在的一个体现!
大家都在同一天来敬拜上帝——但内心是不是有因信称义的经历,这使人产生区别!这种经历也就是在十字架面前所要认识的四个方面:慈爱、公义、能力和智慧。所以我们看挪亚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挪亚正是末世代接受印记百姓的象征。在希伯来书讲到因着信挪亚得到了拯救,这就定了那个世代的罪。这就是挪亚成了上帝审判的见证人。见证上帝的审判是公义的。事实上在耶稣复临之前,我们要过的生活就是挪亚那样的生活。挪亚不就是那在世界毁灭之前留下来的余民吗?在马太福音24章,耶稣在讲祂复临的时候,是不是多次提到挪亚的时代?所以在马太福音24章详细学习的时候,我们再去看。
六、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见证
真正创世记的重点是在下面,以上所讲的都是基础的东西。真正的创世记的重点是从亚伯兰出现的时候。大家可以想:整个创世记的历史,是从上帝的创造一直到雅各下埃及。那么这是两千年左右的历史。这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创世记50章的记述从12章开始把大部分的篇幅,都用在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身上。也就说前面很长很长的历史都是一代而过,有塞特、有亚伯、有以诺、有玛土撒拉、有挪亚、有闪,然后他们都过去了。亚伯拉罕却是重点描述的!所以要理解因信称义的道理,要理解福音的道理,亚伯兰理应是更重要的。大家看创世记15、16、17章是更重要的。创世记15、16、17章,这里讲到亚伯兰他因信称义的经历。
1、亚伯兰因信出巴比伦
我们已经讲过亚伯兰是从当时的古巴比伦出来。是不是?我们知道其历史是这样的。洪水以后闪继续活了五百年,所以闪还活着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了以撒的出生。所以闪一直看到了以撒的出生,那个时候是洪水以后活下来的。闪,一个老人,是经过了洪水的人,他一直在这个世上五百年之久,这是多么大的见证啊!所以闪亲眼看到了巴别塔的叛乱!并且闪在那个时候大发热心,祈求上帝阻止巴别塔的叛乱!后来上帝用闪电把巴别塔摧毁了!
这是闪经历的宗教改革。那个时候闪就把建造巴别塔为首的人叫宁录,把他的尸体劈成十个部分,送向世界各地,警戒他们不要跟从宁录的背叛,这是闪在那个时候干的一件很大的事情!在《先祖与先知》中记述,就是那个时候敬畏上帝的人恳求上来制止这场罪恶,然后上帝差派天使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后来在巴别塔的基础上,建造了巴比伦大城。而巴比伦大城正是亚伯拉罕的时代。所以你要知道:在那里兴起一个蛇的后裔集合的中心地。而亚伯兰就是从那里出来到迦南地去。这是不是说:亚伯兰代表“真正的福音”。然后和“巴比伦的信仰”区别开来?
“巴比伦的福音”是一种自私的福音,利己的福音,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行为和功劳的一种福音——他们从实际上根本不能得到义!而亚伯兰是“因着信成为义”离开了那城,是因信称义的福音的一个代表。在巴别塔的时候,当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建造了一座城,还建造了一座塔,这个塔是在城的中间,既有城又有塔。那么这个城就代表什么?代表一个国度。对不对?那是他们的首都。他们说:要使普天下的人聚集在一起!“城”是代表一种权势,也就是反叛上帝的政权,是与上帝无关的一个联盟,这是“城”的象征。
启示录17章说那个大淫妇,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是不是?用“大城”代表政权,而“塔”是代表一种宗教。那个塔在那个城中代表一种宗教。这是一个错误的宗教,是一个异教。在巴别塔里面开始出现了城墙、开始出现了太阳神崇拜、开始出现了灵魂不死的宗教、开始出现了邪淫偶像的仪式。那时的种种状况完全演绎出了现今巴比伦的宗教!
巴比伦教会那些所有的教义,他最终的起头都是在巴别塔里面。巴别塔叛乱一直延展到启示录十七章。巴别塔简单的说来就是:他们就是不相信上帝的福音和拯救。然后他们建立自己的一个政权,世界统一政府,然后发明一个世界统一宗教,一个错误的宗教,一个靠自己立功自救的宗教。他们相信上帝有审判,可他们不愿意屈服。他们为了逃脱上帝的审判就说:“我们造一个塔吧,以后如果再有洪水的话,我们在塔里面就可以保存!再说我们做一个通天塔,要看看上帝究竟在哪里、要看看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以前挪亚不是用沥青做一个方舟吗?看啊,这个东西很有用,可以防水,我们就用它做塔吧!你看他们就用挪亚的故事拿来重演。但是在他们重演挪亚故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挪亚的那种信心。他们心中对上帝存着不平、存着不满、然后存着一种不信任。大家知道这正是启示录17章的结论。启示录17章十王联合在一起,以“兽”为中心。他们的这个大城就是世界统一政府、世界新秩序。这个新世界秩序以教皇为首,很快就要形成一个世界统一政府。
然后世界都信一个宗教,这个宗教是违背上帝的宗教。是对上帝的救赎表示怀疑的一种宗教,他们想自救!这和当时造巴别塔的人的精神是一样的!他们也在寻找上帝究竟在哪里呢?万一这个地球毁灭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别的星球上找到一个转移居住的地方呢?他们不相信上帝的拯救,他们知道有审判要来临!但是他们想逃脱这种审判!
在审判中我们是以耶稣为自己的保惠师、辩护律师。但是他们却是想如何去摆脱,想方设法的去想如何逃脱刑罚,他们寻求一个自救的方法。这城也就是巴比伦-大巴比伦!但是这个时候闪竭力的呼求上帝制止这场罪恶,天使就击到了巴比伦!同样现时代巴比伦大城不断的这么在建造,就形成了启示录十七章这样的一个时代!——这需要有真正明白福音的百姓,并且因着呼求上帝而赢得胜利!不是我们去做什么!是天使去摧毁巴别塔和大城!但是却需要像闪那样祈祷的人!为了维护真理奋勇站起来的人!
当然《圣经》里面没有记载闪,在先祖与先知里面也只是提了一下,没有详细的记载,为什么呢?因为不需要重复记载。亚伯兰作为闪的后裔,就是闪的代表。所以后来《圣经》着重说亚伯兰。你要知道闪已经看到了以撒的出生,实际上闪和亚伯兰有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这是不是使你很意外呢?当你查考圣经年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点。所以《圣经》只记载亚伯兰就够了。亚伯兰从巴比伦出来就是——出离巴别塔到迦南地去。亚伯兰是真正福音的代表。
2、亚伯拉罕称义的印证一一割礼
现在简单的说一下创世记15章、16章、17章。总之大家要这样理解创世记才能够和启示录完全连贯起来。现在我们讲最后一点内容。在15章上帝应许亚伯兰得一个儿子。于是他们就开始盼望有一个自己的儿子。可是此时亚伯兰已经年老,撒拉也早已到绝了生育的年龄。那上帝应许说赐给他们一个儿子,怎么实现呢?于是就想:上帝既然说了从亚伯兰生的才是他的后裔,而撒拉早已不能生育。所以在16章撒拉就建议自己的丈夫娶夏甲为妾而得一个后裔。亚伯拉罕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然后就屈服了这么一个做法,最后生了以实玛利。——但是没有想到上帝不承认!
然后在17章上帝就让他受割礼,他受了割礼以后,以撒出生了!后来《圣经》在加拉太书中就说:以撒和以实玛利代表两种信仰,代表两约。这是不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你要知道创世记亚伯拉罕的故事在新约圣经的作者用来讲述福音的时候,一共出现过多少次,你就会看见他是多么重要了!这就是创世记真正的核心!
罗马书出现对亚伯拉罕的论述,加拉太书、希伯来书、雅各书也都出现过。当然前三卷书的作者都是保罗,然后加上雅各书的作者雅各,两个使徒都是非常有地位的使徒。使徒在很重要的书卷罗马书,加拉太书,希伯来书中都论述亚伯拉罕,那你想想,还有没有比这三个书卷更重的书卷?在新约中除了启示录之外,在专门讲信心和信福音问题的三卷书中,作者都反复的讲述了亚伯兰的故事。说明这非常值得我们去理解。
第15章上帝与亚伯兰立约,第16章亚伯兰就选取了一个靠着肉体去实现上帝应许的方法。是不是?但是完全失败了!这个失败就像是旧约时代以色列民的失败一样!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说:“上帝啊!凡是你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约的基础他们承认、关于自己这方面的承诺他们也做了。但是他们做的承诺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没有求上帝的能力!实际上他们是做不到守诫命的,他们也不是真正守诫命的人。
在创世记16章也是一样:亚伯兰虽然接受了上帝的应许,但是他对上帝的应许的实现和成全,没有脱离自己去完全仰望上帝的能力。然后他依靠自己的肉体,一个堕落软弱的肉体,然后用人的方法,靠着人的想法和行为想实现上帝的应许,勉勉强强做到了,但是事实上这样做没有用。以实玛利不是属灵的人!也不是属灵的后裔!不能承受上帝的应许!也得不到上帝的认证!亚伯拉罕就这样失败了!
所以后来在亚伯拉罕身上发生了信仰的改变!他心相信的是旧约,然后他又相信了新约,在亚伯拉罕的身上就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在创世记16章,亚伯拉罕凭着自己的肉体实现了上帝的应许,但心里没有改变。表面上的行为是得了一个孩子,但是他的内心没有向上帝屈服的这种经验。所以17章上帝就说了:亚伯兰你要行割礼,行割礼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奇怪?上帝为什么在实际上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呢?行割礼是什么意思?
亚伯拉罕是不是曾经在16章靠着自己的肉体做过一件事情?那么现在在17章就把这个割礼行在肉体上:让他记住自己失败的教训;或者说把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努力去信的那种宗教,从他心里面割除掉!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经过17章的经历以后亚伯拉罕变了!他说:“是啊!我凭着自己肉体的努力是失败的!这就是永远的一个鉴戒!在我身上所行的割礼,我要完全抛弃这种软弱无力的信仰。”
“现在上帝呀,我什么也做不到了!我什么能力也没有了!我们已经完全不可能生育了!现在愿您的旨意按您的能力来成全!我想起来了,您第一次给我应许的时候,您让我看天上的星,我就知道了您创造的能力,您创造的能力从无到有,您当然也可以使我们必死的身体中再造一个新的生命。这是您的应许!我愿完全按您的旨意成全这个应许!”亚伯兰罕的内心就开始相信上帝的能力,真正的信心开始生出,开始真正相信上帝的应许!然后从他的内心里面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全的这种思想完全抛弃了!然后他的心向上帝完全敞开!
我们需要细致的去理解亚伯拉罕内心的这种改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称义的经历。对不对?刚才说到义是某一种思想。当亚伯兰他仔细的明白了去接受上帝的应许,他的内心开始屈服于上帝。他的内心发生了一种改变,这就是称义。不是说生了以撒就叫称义,这只不过是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当中,亚伯兰罕经历了内心的改变。明白吧?
虽然这里没有清楚的描写亚伯兰罕守不守诫命的问题,但是他的内心改变了,是不是就有了守诫命的心?有了守诫命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守诫命。他生孩子这个事情本身不是善与恶的问题。但是生孩子的这个事件,在亚伯拉罕的信仰经历中是用来说明“因信称义”的经历的。在17章亚伯拉罕把割礼行了。“割礼”就代表把这个靠肉体实现应许的宗教去除了!亚伯拉罕发生了改变,所以18章奇迹发生了!以撒的出生是一个神迹!以撒的出生是新的生命!这正是基督徒重生的象征。在人堕落之后,人的内心是自私的,在自私的内心当中自己不可能生出顺从,必须要通过重生,在圣灵里面重生,然后才会有顺从。撒拉有着必死的身体,而上帝创造的能力产生了新的生命,这正是因信称义的象征!
大家要理解“割礼”,对亚伯拉罕来说他行了真实的割礼,这就是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印证。先看罗4:11“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大家知道这个印证这个词也就是印记,也就是上帝的“印记”这个词。这个割礼是亚伯兰罕在那个时代所接受的上帝的印记。然后保罗又说他行割礼这件事情是代表外在的,是行在肉体之外,代表他内心的一种经验。外在的“标记”是内在经验的一种展示、一种证明。
但是后来以色列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一看亚伯拉罕不是行割礼嘛,他们也跟着行割礼!当他们行割礼的时候,他们只是照着亚伯拉罕那样做了,但是他们的内心没有亚伯拉罕那样的称义的经历。是不是这样?所以后来以色列人的割礼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明白吧?亚伯兰行割礼的时候,实际上是上帝给他一个教训。他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回来因着信接受了上帝的应许和能力!然后在他的心中出现了新的生命。所以割礼外在讲是一个印记,但是内在讲是因信称义。可是一般的以色列人只有外在的没有内在的!怀先知就是这样解释犹太人的宗教——最后只有外表的形式而没有内在的实质。这就是问题。但对于亚伯兰来说割礼却成了他称义的标记!这是不是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就是要这样理解创世记15,16,17章。
3、亚伯拉罕称义的结果一一生以撒
现在我们看加拉太书的第4章,我们看最后一处《圣经》,加4:21-31“你们这愿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请告诉我,你们岂没有听见律法吗?因为律法上记着,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使女生的,一个是自主之妇人生的。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气生的;那自主之妇人所生的是凭着应许生的。这都是比方:那两个妇人就是两约。一约是出于西乃山,生子为奴,乃是夏甲。这夏甲二字是指着阿拉伯的西乃山,与现在的耶路撒冷同类,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儿女都是为奴的。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们的母。因为经上记着:不怀孕、不生养的,你要欢乐;未曾经过产难的,你要高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当时,那按着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然而经上是怎么说的呢?是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
这里说到夏甲和撒拉是代表两约,一个旧约一个新约。这个两个妇人怎么能代表两约呢?或者我们换句话说他们两个孩子代表两约。一个是以实玛利一个是以撒。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按着自己的行为,表面上去做的一件事情;而以撒是亚伯拉罕因着信,上帝的能力在他身上成全应许的结果。所以以实玛利就是代表——在旧约之下人所承诺的软弱和无用的失败结果;而以撒代表——在信心之下上帝的能力所成全的重生的应许!
所以经历了新约应许的人,他会变成属灵的人。也就是藉着圣灵重生的人,在圣灵的引导之下——这个心和律法变成一致!如同以撒一样。但是血气生的就逼迫圣灵生的,所以保罗讲到两种不同的经验,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逼迫。属血气的逼迫按照圣灵生的。所以教会里面有很多的人,没有真正重生的人,他就会逼迫经历重生的人。就像以实玛利和以撒相争一样。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4、上帝让亚伯拉罕见证他称义的试炼一一献以撒
现在很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这些内容,请问大家是不是理解了?这就是创世记中亚伯拉罕故事的核心。明白了吗?但是大家可能会说亚伯拉罕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啊,后来他还在创世记22章献自己的儿子以撒对不对?献自己的儿子以撒这件事情只不过前面事情的再证明而已。没有新的内容。也就是说:亚伯拉罕,你真的相信以撒是上帝的能力出生的吗?如果你真的相信以撒是上帝的能力出生的,那么把以撒献了也可以复活。是不是?
后来他真的是相信:上帝的奇迹使以撒出生了!上帝既然能用奇迹出生我的孩子,那么我把他献了,他也会复活是不是?并不是亚伯兰有狠心杀自己的孩子。当亚伯拉罕献祭的时候,他是存着儿子会从死里复活的指望。这是希伯来书讲的。对不对?亚伯拉罕的意思是说:上帝有创造的能力,曾经使我这个必死的肉体出现了一个新的生命,那么现在把孩子献为祭,上帝照样能叫他从死里复活。所以他是从死当中得回自己的儿子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上帝应许的能力使人产生一种新的生命是可以胜过死亡的!就是这样的信才能够胜过死亡!这是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经历最后光辉的印证!也就是说经历因信称义的人,他如同经历一个向自我脱离的一种挣扎一样的。是不是?亚伯拉罕在献以撒的过程当中,他必须牢牢的抓住上帝曾经在他身上成就的应许!除了依靠这一点之外,他没有任何的指望!
按照一般的常理,父亲是不能忍受亲手献上自己的儿子这样残忍的事情的。他只能牢牢的抓住:主啊!这是你应许的孩子!你拿去你也必赏赐!他只能这样去想。所以真正在因信称义中经历的人,他就像是在一种挣扎中,与自己那种老的宗教脱离,一直奋斗,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新生!这也就是约拿在鱼肚里的挣扎,所以约拿从鱼肚子里出来完全顺服了上帝!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软弱的肉体这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当我们知道罪的真相,同时在我们心中仰望耶稣基督的义的时候,就感悟到:“主啊!我们的肉体算什么!肉体成就的除了犯罪就是软弱失败,真的就是不义的!所以离开你我怎么也不能做成义的,求您怜悯我!给我能力帮助我吧!然后以这样的一个心就会时时刻刻的依附于基督。就会时时刻刻住在基督里。就会每时每刻仰望基督。那么在这种条件之下,他就会改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