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129.正确的教会观

祷告:慈爱圣洁的天父,我们的心渴想祢。我们需要祢的话语,祢知道我们心灵的饥渴,求祢赐给天上的粮,因为我们“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祢口里所出的话”。主啊,今天是祢所应许的圣日,求祢临格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分别为圣。求祢临格在我们当中,使我们在真理里面敬拜,在圣灵的感动来敬拜。求祢使这个地方成为神圣的殿,成为祢安息日的主来祝福的地方,求祢赐给我们属灵的福气。我们不向祢求地上所需要的一切,因为祢充充满满的给了我们活在这个地上寻求真理所需要的一切。主,唯独求祢使我们完全明白祢的旨意,教导我们怎样去行才能够得祢喜悦,使我们每一天我们的心在祢神圣的恩典的保守当中。主啊,求祢用话语来解开我们思想上的捆绑,求祢用真理使我们得自由。求祢今天运行在我们当中,使一切的敬拜都荣耀祢的圣名。奉耶稣圣名求!——阿们!

安息日是一个“时间的圣殿”,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每当第七日来到的时候,这个神圣的光阴就临到了我们。也就是说,上帝来寻找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多少的人不知道安息日的意义,所以他们不迎接耶稣基督。但是今天我们都愿意让耶稣临格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带着一种信靠来接受主的话语的时候,耶稣就会临格在我们心中。安息日是一个时间,不管你在哪里,这个时间来到的时候,上帝就会来寻找我们,祂就会来找到渴慕的人。换句话说,安息日不是说非要去什么地方才是叫守安息日。因为安息日是一个时间,不是到什么一个特定的地点才叫守安息日。大家同意这话吗?

我们究竟什么样才是叫真正的礼拜呢?是在什么地方才叫礼拜,在别的什么地方就不叫礼拜吗?——很多人受这样的思想的束缚。这也是曾经在耶稣的时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请大家看《约翰福音》4:19-21节,“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我们看第24节,“上帝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这里给我们说到“真正的敬拜”。这里说,“所以拜父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如果照着英文直意的话,就是“在圣灵和真理里敬拜”。大家现在想一想,如果没有圣灵的临格,那个地方,那个时间,能不能算是分别为圣的时间或者地点呢?——就不能了。所以只有上帝的灵临格的地方才是“分别为圣”的地方。如果我们举行的是基督教的敬拜,但是如果传讲的不是真理,而是谬道,那算不算是在礼拜上帝呢?如果以基督教的外表宣讲谬道,那算不算是在礼拜上帝呢?所以,耶稣在这里说,敬拜是在圣灵和真理的敬拜。当我们有上帝的话语宣讲,被诚实的心灵所接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领受圣灵,这就是“真正的敬拜”。

耶稣谈话的对象是撒玛利亚的一个妇人,而耶稣是犹太人。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我们去传教,会遇到别的社会阶层或宗教团体当中的人。他们就会问我们,“你是在哪里聚会呀?你是哪个教会的呀?哪个教派的呀?”所以类似的问题也是在这里发展的。耶稣当时也要传教,那么,当时人们有种种的偏见,人们的思想忽略了最实质的东西,而在一些很次要的问题上受到一些约束。所以耶稣就解开这个撒玛利亚人一个错误的观念。然后告诉她,心灵和诚实的敬拜,时候到了,这就是真正的敬拜。反过来说,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真正的礼拜是什么——犹太人同样是如此,撒玛利亚人也是如此。所以,耶稣在这里发表了“真正敬拜”的意义。

安息日是时间的圣殿,不是说非要去什么地方才叫守安息日。而这样的观念束缚的人们,这就是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错误思想的捆绑。魔鬼用什么方法来捆绑人呢?——用罪的力量来捆绑人,也用谬道来捆绑人,用错误的思想来捆绑人。大家知道天主教是怎么做的吗?天主教教导人说,人不可能直接到上帝那里去领受恩典,上帝的恩宠是通过教会传达下来的。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达呢?教会要举行弥撒。那么凡是来领受弥撒的人,就是来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就可以领受恩典。而只有神父才有特权把这个普通的杯和饼,通过祝圣,使它变换成为耶稣真的肉、真的血,他发明了这样的理论。也就是说,圣父有特权,他能够祝圣,这个杯和饼就变成真的耶稣的肉,耶稣的血。那么你只有到这个教会里面来,参加这个礼节,你就会通过神父去分得上帝的恩宠。这种思想是多么的奇怪呀,但是却被很多人所接受。就是这样的思想,就把天主教徒牢牢的控制在神父的手中。大家理解我所说的意思吗?

魔鬼不只是用罪来捆绑人,也用错误的思想来捆绑人。安息日就是来解开人们的捆绑,安息日就是要释放人们的心灵。上帝用真理使我们得自由,用恩典使我们得自由,用圣灵的能力粉碎魔鬼的权势使我们得自由,也用真理,使我们得自由。给我们正确的思想和心灵诚实的礼拜,这就是自由。大家看《以赛亚书》58:1-2节,“你要大声喊叫,不可止息;扬起声来,好象吹角。向我百姓说明他们的过犯;向雅各家说明他们的罪恶。他们天天寻求我,乐意明白我的道,好象行义的国民,这里圣经说,他们“好像”是行义的国民,但是却要向他们大声的指明他们的过犯和罪恶。然后就说到,他们什么样的过犯呢?他们禁食,却是在外表的仪式上去做,同时使人心灵受到捆绑。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百姓,真正的禁食,真正的守安息日呢?我们看第6节,“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吗?”也就是要解开人们心灵的捆绑,真正的福音能够使人释放,真理能够使人自由,要解开人们思想的捆绑。我们讲到耶稣怎样训练他的门徒。耶稣以他的生活的榜样来感化这些门徒,并且训练这些门徒。当耶稣赐下圣灵的应许,使这些门徒具有一种资格,可以去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时候,耶稣事先要解开门徒思想上的捆绑。有非常大的困惑,在门徒们的思想当中,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们看《马太福音》23章。我们按着次序学习。耶稣一方面以自己生活的榜样来感化门徒,以赐圣灵的应许来激励这些门徒,同时也解开他们思想上的捆绑。在《马太福音》22-23章这些段落里面,是耶稣最后一天在圣殿里的讲道。当时在耶路撒冷聚集了很多的人,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来了,人们都注意在圣殿里面所进行着的一些辩论。很多人都想抓住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一方面看耶稣,另一方面看那些文士、官长和法利赛人,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在那里站着的是加利利的一位年轻人,没有属世的尊荣,也没有王室的标记,而他的周围是那些华丽的那些祭司,佩戴着徽章的官长,还有手拿书卷、咬文嚼字的文士,这样一个讨论正在进行。

耶稣以君王的威仪,带着上天的权威,非常镇静的立在他们面前,他毫不畏缩,看着那些拒绝、轻视他教训的人。但是那些官长、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拉长了脸,愁眉不展的样子。耶稣所讲的真理,和他们的黑暗和谬误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讲的真理是纯正而光明的,和他们的谬误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在这个整个上下文当中,不只是有比喻,用直接的话语教导那些门徒,同时也要警戒法利赛人。

耶稣很多的话都讲了,很多的工作也做了。但是现在在《马太福音》23章,这个地方耶稣还要做一件工作,还有很特别的做另一种工,还有一个目的需要去达到,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众人对耶稣的工作和讲论都有了兴趣。耶稣所讲的固然使他们深受感动,但是他们有大惑不解的错误,思想里面有很困惑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他们素来都是很敬重祭司和拉比们的智慧和教训的。他们(指祭司和拉比)表面上非常的虔诚,也要求人绝对服从他们的权威,可是这些人却设法破坏耶稣的信誉。耶稣的讲道越来越光明,而他们越来越狼狈不堪。耶稣讲的是很清楚简明的,但是这些拉比们、官长们却不相信。那么,他们(众人)就不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大家理解我所说的话吗?

耶稣讲的是对的,但是耶稣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威——看起来外表的权威。这些人特别有权威,可是这些人和耶稣是对立的。他们很难理解,他们感觉到,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他们素来都顺从官长的指导,他们现在看着官长的反应,又看着耶稣的话,有大惑不解之处。大家知道,门徒们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现在是不是很多人是处在这样的情形当中啊?很多人听到真理以后,他们立即就会有些困惑,因为真理和遗传、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发展冲突,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大家注意听,耶稣在《马太福音》23章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一点。这些百姓们还在尊重着遗传,他们盲目的相信祭司的制度,他们被奴化了。这个锁链必须被斩断,祭司、官长和法利赛人的真实面目必须彻底的曝光,大家听懂了这话吗?当耶稣洞察了他们心灵当中的困惑的时候,耶稣就感觉到,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更直接讲得明白一点。人们还在尊重遗传,还在受着腐朽的祭司制度的奴化,还有锁链在捆绑着他们——也就是“教会观”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有组织、有权威的教会的问题。他们受着这个问题的一种束缚。耶稣这个时候必须彻底的讲明,使他们得到释放,使他们能够更加的去胜任圣灵降下来即将引导他们去做的工作。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23:1-3节,“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说:‘文士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以为自己有摩西的神权,以律法的解释者和审判者自居。那么,耶稣就说了,他们如果教导的是摩西律法上的话,他们如果教导的是圣经上的话,那么,这个话本身对的,你们要领受;不过呢,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并不去实行这些教导。耶稣就把他们的错误和圣经的真理本身区分开来。摩西的教导是圣经上的话,你们要听。如果他们拿出这个来教导,如果他们教导正确的东西,你们就听。但是他们不实行这些教训,你们要去实行,耶稣是这个意思。

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不教导的都是圣经上的东西,我们看第4-7节,“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他们把上帝的律法加以曲解,使它变成难负的重担。他们做了很多规定,规定了无数的条款,无理的去限制个人的自由。比如说必须星期几,必须到教会里来报道,必须来填什么表格,必须做什么样的考试,必须到什么地方,这个时间一定要来,这些无理的限制人的自由的事情。他们曲解了安息日真正的意义。曲解以后,又来强命百姓去遵循,但是他们自己私下里却置之不理。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吗?

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虔诚,为了做给人看。结果,耶稣对他们这种“金玉其外”的虚饰当头一棒。圣经的确说过,要把上帝的律法“记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申6:6-9)。但是这个话真正的意思,是指人在品行上要和律法一致,使人看到你的眉宇之间有种正直和仁慈,你的手所做的都是公义的。不是叫人把律法写在额上,戴在手上。他们把衣服做得很宽大,不是要人把经文到处张贴,把十字架到处挂,而是要在心灵里面有上帝的十字架。每一天的生活当中背自己的十字架,而是要把话语时刻印在自己的心灵当中,让上帝的话语时刻环绕在我们的头脑里面,来防护魔鬼对我们思想的试探,但是他们注重的是外表。

我们来看第8-10节,“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这个话就是究竟什么意思呢?如果按照字面去理解,我们是不是不能给人打招呼说,“啊,张师傅,你好”,这样的招呼也不能打呀。那么我们生我们的父亲,是不是不能叫他“父亲”呢?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当然不能这样去理解。

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耶稣说,你们是弟兄,你们都是弟兄,不要称什么人是父、是师尊、是夫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基督里面没有人是首位或者是末位,我们都是上帝造的。如果我们有耶稣基督的灵,有耶稣基督的心,我们都和耶稣合一,那么我们彼此之间,在爱的联系当中,是兄弟的关系。我们之间不必有很紧张的关系,也不要轻易的发怒,感情也不要破裂。大家有兄弟般的友爱,因为我们都真正的接受了主基督,都和耶稣连在一起。所以说,“你们都是兄弟”。我们都是兄弟,我们都是上帝造的。上帝让我们乐意的去顺从,上帝给每一个人都有尊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上帝亲自的管理和统治,上帝的灵要来主管我们的良知。没有什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才智、权柄和能力来管理人。上帝永远活着,他拥有主权,他拥有对地上的每一个人的统治权。因为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他是我们的父,我们都是兄弟,大家理解吗?

地上没有什么人是我们的父,因为耶稣是我们的父,我们都是兄弟,要摆正这个关系。也就是说,彼此之间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我们在道德上是自由的。上帝教导我们,任何人都不要强迫别人,任何人也不要在信仰的问题上受别人强迫,这种“强迫的精神”是撒旦的精神。大家理解耶稣这个话吗?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所以预言之灵里面是这样解释。我们要知道和我们相处的人——我们的妻子,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友,我们都是弟兄。大家认识到,就是要学会对人有礼貌,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无理的去指责别人和定别人的罪,不要强迫别人和控制别人。人人都有自由——良心是自由的,精神是独立的,我们的道德只是受上帝的引导。

什么样的人能够以人的标准来控制别人呢?如果这样,这就是教皇权的精神,这就是撒旦的精神。如果我们学会了这一点,我们都是弟兄。我们就有真实的相互尊重,尊重别的人格。任何人之间都有一种礼貌,哪怕是犯罪作恶的人,你也要以礼貌待他;哪怕是信异教的人,你也要尊重他,因为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独立的人权——这就是信仰自由。做父亲的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我经常跟我的孩子这样讲。我说,其实我不是你真正的父亲——你真正的父亲在天上,祂造了你。那么,因为你小,我比你大,所以暂时把你委托在这个家庭里面,让我可以供养你。你长大了,你是属于上帝的。所以你要回到你自己的父那里去,你要去认识你自己的父——你是自由的,你是独立的。我经常跟我的孩子这样讲。我要让他活着,要真正的有一种独立的精神,也就是敬拜上帝的这种精神。

我说,我永远不是你的榜样,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样。如果我以我的要求来教育你,那么你充其量只会像我一样,而不会比我做的更好。按理说,你直接受圣灵引导,你应该比我更强。这样一代比一代更强,历史就前进了嘛。如果你不如我,那我就相当于就没有这个儿子了。你既然是我的后代,你应该继承我已经学到的所有真理,而且进一步的前进,这就是上帝的计划。所以一代代的就这么长进了,所以你应该比我强,我所不会的,你应该会。我不足的,你应该改正,然后我正确的东西你都要充分的领受,这就是平等的。

丈夫和妻子之间是平等的——夏娃是平等的身份站在亚当的身边。没有什么人可以主管别人,大家要理解这一点。固然上帝吩咐,在一个家庭当中,丈夫是妻子的头,但是要知道,基督是这个家庭的头,是不是这样的呢?就是只有当丈夫尊耶稣基督为大的时候,他才能够很好的引导和帮助自己的妻子,因为女性有本身的弱点,情感上的不足。男性和女性的功用不同,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都是弟兄。

耶稣说,你不要看什么人是师父、是夫子、是父。也就是说,我们属灵的利益,不要受制于任何一个人的支配,这样才是安全的。在地上,如果是小孩子的时候,他有个父亲来指导他。但是在灵性上,没有什么人是我们的教父。也就是说,没有人是我们的教皇。自己属灵的利益,要交给圣经的真理和圣灵的引导。上帝给了我们可靠的标准,就是基督;给了我们可以信赖的话语,就是圣经;给了我们另一个保惠师,就是圣灵;给了我们朋友,帮助我们的朋友就是天使;给了我们需要爱的对象,就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大家要很好的去读《善恶之争》,有一章叫《清教徒追求信仰自由》(第16章),大家要读这一章。因为你只有理解了什么叫“信仰自由”才能够理解什么是“兽像”。这个话大家听明白了吗?因为兽像就是信仰自由的反面。很多人没有真正的理解兽像,他们以为兽像是指美国的基督教和政权联合的一个组织——这也是对的。但是兽像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教会观,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控制人的良心和信仰的精神。相反,就是追求信仰自由。

清教徒不是为了逃脱教皇权的约束而到新大陆去追求信仰自由吗?那么逃脱兽像的人是什么人呢?拥有真正的“信仰自由”的思想的人。他们尊重别人,有礼貌的对待别人,然后强调的是耶稣基督和圣经的真理,耶稣这个话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人在他的思想当中认为,某一个教会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性,把某一个人当成是自己灵性的指导者,好像是自己的教父一样的,结果最后他就受损于他。他本来可以接受圣经的真理和圣灵引导的这种道德的机能,反而混乱了,他就感觉到无所适从了。“人们都是这么说的,他都是这么教导我的,现在你说的这个圣经不一样”,他脑子就混乱了。所以唯一的不混乱的方法就是圣经和圣灵,而圣灵和圣经绝不会矛盾,耶稣这个话就这个意思。所以他要确切的对门徒们说,究竟谁是教会的首领?谁是教会的王?——就是基督。

曾经在我们教会的历史当中发生了这样的争论,他们把这样的争论就登在报纸上了。他们就说,听说最近怀姐妹和巴特克勒疗养院的一个医生,他们两个人在争夺教会的领导权,这样的事情,他们就登在报纸上了。然后怀姐妹就在报纸上发表了:我不是教会的指导者,我不是教会的领导者。我没有对教会的领导权,那位医生也绝不是,他绝不是,也绝不可能是——基督就是教会的头。我们教会只有委员会,没有哪一个人是“长”,他的声音并不代表圣灵的声音。那些以为在巴特克勒那里去受教育是很可靠的人,你们放弃这种思想吧。上帝的天使已经毁灭了那里的印刷所和疗养院,你们不要把那里的声音当成是上帝的声音。凡是以为到那里去受教育才是可靠的人,你们放弃这个错误吧。怀爱伦就说了这样的话语。大家好好的去理解。这是不是耶稣当年说过的话语。

我们再继续看13节,“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第15节,我们接着看,“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这个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他们到处去传教,但是传来的人却不能让他得救。他们真正想得救的人,他却把天国的门关闭。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明明不是传道让人来得救吗?怎么说他们把天国的门关闭呢?这是多么值得人思考的话语啊。

耶稣的意思是说,他们把圣经的真理歪曲了——他们曲解了圣经,所以使许多人的心眼昏花。其实,如果他们不讲,圣灵可能会直接动工,把基督之国的知识,把真正圣洁的内在的生命赋予那些饥渴慕义的人。但是这些人如果落到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手中去了,他们就跟他们强调一种错误的权威,给他灌输一种歪曲的道理,反而让他们混乱。所以大家不要依赖任何人,不要总是觉得,我只要去某个地方听道就行了,反正我在守着安息日。然后我去听就行了,他们讲的对和错,跟我没关系——不要这样想。必须自己来领受圣经,建立个人和耶稣基督的关系。

教会并不是最后的避难所——教会只是个宣教的地方,是一个布道场所,是一个撒网的地方。在讲台上如果宣讲真理的话,那么世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来教会——他们来听,最后,圣灵动工,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教会是一个宣教的地方,是一个开布道会的地方,是一个做医疗服务的地方,是一个做文字布道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来教会,教会的门是向世界敞开的。但是教会团体组织本身,并不是上帝认证的最后得救的一个机构。所以我们去教会,不是说去这个地方我们就安全了。

教会只是宣讲的地方,引导的地方,把人引到哪里去呢?——引到耶稣和圣经里面。所以,如果到那里得到真理的书,听到真理的讲道,这就是你个人和耶稣来建立关系了。真理是要散播到所有的人的心中,而不是把人家聚集到某一个有形的团体或者堂当中来。大家要知道这个教会存在的真正的意义。如果有一个宣教的地方,在一个大城市里如果有个教堂,这是非常好的。那么很好的利用这个教堂,不断的散发真理的书,不断的做真理的宣讲和见证,不断的引人归主。那么这人来了,走了,来了,走了,不断的流动,真理散开了。

如果来这个人就必须待在这个教会,那么很快这个教会位子就坐满了。那么人们把这个教会的位置都占在那里,其他的人就进不来了。有很多不愿意渴慕真理的人把那个位置都给塞满了,真正渴慕的人就进不来了。大家理解这个吗?所以教会应该变成一个让道不断的流动、不断的散出去的一个地方——他是一个集散地。

通俗的说,天国是建立在人的心里,通过真理撒布到人的心里。天国在人的心里面建立,所以耶稣说,我的国来到,不是眼睛看得见的,天国就在你们心里。所以真理改变人的心灵,这就是建立基督的国度。如果一个宣教的教堂,曲解了圣经,它就不再是地上的光,因为它不能正确的引导人进入耶稣基督的国度。

我们再看《马太福音》23:14节,“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以宗教的名义聚敛钱财。他们让很多的人,哪怕非常贫穷的人,也说你们要奉献,你们要尽你们宗教上的责任——这个固然是对的。但是他们却把这些钱,并没有用在真正的福音事业上,甚至肥自己的私囊。他们以种种的名义呼召奉献,甚至让很多人陷入到一种很穷困当中,但是把这大量的钱用在一种外在的炫耀上面,甚至有贪污。

大家要知道,当时的教会在财政上就有了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他们在教导上有了问题,他们给了一种错误的权威,在教导上却有了问题,并且在财政上也有了问题。耶稣都直接的指出了这些问题,因为耶稣知道一切。人们似乎披着是纯洁的外衣,但是把贪污的罪遮盖起来。现在没有人可以查教会的账,因为教会不是一个社会的那样的机构,没有什么法律可以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能瞒过人,不能够欺骗上帝。上帝洞察个人心中的意念,他必要按个人的行为施行审判。

现在大量的资金都被教会的一种错误的发展观所误用了。现在人们对教会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呢?就是盖很大的教堂,不断地增加礼拜的人数。于是他们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建非常大的教堂的事情上——这是从巴比伦学来的,这是天主教的思想。大家知道天主教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吗?就是非常华丽的教堂,非常炫耀的音乐,非常动人的仪式,非常夺目的这个装饰。所以这些不是说不能够从感情上使人很感动的,确实能够做到,所以现在我们慢慢的向他们那样学习。大家知道,真正的聚会场所应该分散,应该小巧,就是很庄重、整洁就行。当时的教会在财政上出现了问题。

对于刚才的问题,我再补充说明一下。耶稣同时也向我们说明,虽然有人妄用捐款,但是这个并不能使那些奉献的人就不得福。如果奉献的人是出于对上帝的圣工的关心,尽一点自己微薄的力量。他献上的是爱上帝和对上帝的圣工的关怀之心,那么,不管他献多献少,上帝也照样祝福他。虽然有人妄用捐款,但是奉献的人照样得上帝的祝福。因为主不是看这个钱的物质,而是看那个人内心的动机,所以我们一分为二来看。上帝是合理的。

我们再来看第16-22节,“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上帝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这个话是不是有点难懂啊?有些问题很复杂,所以耶稣要说得简单深刻,又很准确,他就用了这样的话。其实只能这么说,才能够真正的让人理解。但是这个话我们得解开才行:是坛,还是坛上的礼物?是殿,还是殿中的金子,究竟哪个重要?这就是说,他们在观念上“本末倒置”——把那些无足轻重的,无关大旨的,把这些过错进行严厉的批判;但是对那些重大的罪,他们却轻易的放过,因为他们注重的是属世的利益。所以他们用一种很狭窄的标准,一种很虚伪的标准来度量这些问题。他们就把“本末倒置”了,把重要的问题和不重要的问题给反过来了,把事情给颠倒过来了,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举例子来说明,人们就这么想:哦,这个十分之一用在文字布道上是不行的。他们一方面这么强调的时候,另一方面用大量的十分之一去建堂。但是要十分之一建堂是不对的。他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把十分之一捐给总会,总会就把相应的乐意捐驳回来。其实这个款项也没有动,账目也没有动,只不过是一个电话过去,一个电话过来——这是不是“自欺欺人”呢?他们把重大的款项都浪费了,同时又说,十分之一不能用在文字布道,这就是本末倒置。

他们这么想,新神学的欺骗不要紧,新神学又没有分裂我们的教会,新神学进来了,但是新神学的人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教会,没有把人拉走。你们传的就算是真理,分裂了我们教会——错了,应该打击,这是不是本末倒置啊?究竟是真理重要呢?还是教会的形式重要呢?究竟是耶稣的真理重要呢?还是教会的权威重要呢?究竟是人心灵因着真理变化重要呢?还是宗教的形式重要呢?怎么根本的问题都放弃了,那么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有什么益处呢?

当这些现代真理的书来到的时候,他们不看“因信称义”这些重要的福音的意义,他们不看“圣所制度”真正的意义,他们不看上帝的诫命和耶稣的真道真正的意义。他们就挑里面的问题了,然后就否定。这是什么意思呢?——把细枝末节的问题夸大,然后把重要的问题就忽略,教会就是这样,陷在这样的错误当中。他们说恐龙是上帝造的,理由是什么呢?——《先祖与先知》上有这样的话。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译,这个问题稍微用点脑筋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就强调那些枝节问题,他们争论——人们很盲目的争论,人们有一种争论的精神。如果拥有一种争论的精神的话,细致末节的问题总是有的,这样的话,他们思想当中就没有办法去考虑更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极力的维护教会的组织和现状,但是如果属灵的状况没了,真理丢失了,那么这些有什么用呢?现在他们只要信徒人数在增加,只要奉献捐在上升,他们就感觉到教会在兴旺。但是如果真理都被巴比伦吞吃了,这些兴旺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耶稣说,到底是坛重要,还是礼物重要?到底是殿重要,还是金子重要?——坛代表耶稣的中保,殿代表教会的真理。重建一个殿是指重建真理,不是重建这个建筑物。

《哈该书》里面讲到以色列人回来重建圣殿。他们就理解成是把这个建筑物要重建,但是哈该先知就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有很多人看到这个建筑物没有所罗门的殿那么大,他们就哀哭——哈该先知说,这是不对的。这个殿的荣耀比以前的荣耀更大,因为这个殿只是代表的耶稣会来。他们恢复这个殿是恢复了一些宗教的仪式——哈该就说,这是不对的。心灵顺从和洁净才是叫恢复,脱离巴比伦的谬道,才叫出离巴比伦——不是说从一个团体到另一个团体就叫出离巴比伦,所以这些话语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耶稣说了这些话,如果大家不去思考。那么你现在在困惑当中也就得不到亮光——这些话就是给人去思考的。

我们看《马太福音》23:23-24节,“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也就是说,就是枝节的问题抓住不放,然后重要的问题却失去了。并且也说明,他们把上帝的律法,以人的这种狭窄的眼光去解释。结果人们就感觉到律法很难遵守,人们就感觉到,究竟怎么做才叫尽了我的义务?——永远都尽不到我的义务一样的。

十分之一的交纳是很合理的,但是他们就把这个事情变得非常极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加以强调:你的薄荷,茴香,芹菜,都得献十分之一。比如说,你出去传道别人招待你吃了一顿饭,那么这顿饭你要算十分之一交上去。如果人的脑子里被这样的枝节问题挤住的话,他就不会去想对待人怎么公义,怜悯和信实。所以他们把律法的中心去掉了,然后在表面上加强一些枝节,让人感觉到他们非常的虔诚,而结果使人感觉到永远没办法遵守这个律法。

比如说健康改良,他们就知道了,哦,猪肉不能吃。任何的污秽的动物的尸体,掉到食物上,食物就污秽了。他们就怎么样呢?如果那里有一碗饭,偶尔有一个蚊子或者有一个苍蝇掉下去了,他就把整碗饭就倒掉了——因为旧约圣经说了,这个动物就污秽了,连这个碗也得洗,甚至要把这个碗打破。掉到桌子上,桌子也污秽了,这个桌子难道不用了吗?他们就说,那个不洁净的猪肉是不能吃的,那么水当中有一些蒙虫,有些小虫子,这是不能吃的,所以他们把喝的水都要严格的过滤。他们这么去做的时候,在生活当中就非常的不方便。大家知道他们没有理解这个问题的精义。固然要讲究卫生,但是一切饮用水要过滤,避免里面有不洁净的小虫,这些细微的要求似乎有点无理了。是这样吗?大家理解这个话吗?所以他们把上帝很合理的要求,变成一些无理的要求,来表明自己的虔诚,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极端的倾向。上帝的律法是非常合理的,他要求改变的是人的心。

从这个23节,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问题。当时的文士法利赛人连薄荷、茴香和芹菜都献上十分之一。他们是不是严格的交纳十分之一的?当时的法利赛人是不是严守安息日的?——是的。但是《玛拉基书》上说,他们不将十分之一纳入主的仓库。我们与其把它理解成是指当时的犹太人不纳十分之一,不如把它理解成,他们把十分之一不用在主的事业上,这更加的合理。大家理解我说的话吗?他们既然连芹菜、茴香都纳十分之一,你能够说他不交十分之一吗?他是严守律法的人,你能够说他没交十分之一吗?——肯定不会。那么《玛拉基书》的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他们不把十分之一用在主的事业上,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也说过,那些把银子埋藏(18节)——上帝给他们的恩典,他们埋藏了。

大家要知道,十分之一是上帝所赐的,是神圣的。交在哪里不重要,交给谁不重要,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它的神圣的用途。它的神圣是指它的“使用”神圣,就是十分之一的神圣是指用在什么地方,这个重要,你交纳的动机重要。我没有在讲台上宣讲的恩赐,但是我也要把真理传给各国,各族,各方,各民,所以我献上十分之一,来热爱主的圣工,这是真实的目的。交纳十分之一不是纳税。不是说我不交,我就犯法了,我赶紧交吧,交了以后我就不管了。这种没有传福音的精神交纳分之一,是一种“纳税”的精神。要以传福音的精神交纳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神圣是指它的用途神圣,不是交给什么人来使用就叫神圣。预言之灵强调这样的话语,他说,你是谁?你是王吗?你有权控制上帝的十分之一吗?当预言之灵呼召两位弟兄去创办一个独立的学校,不要从属于教会组织的束缚。这个时候,会长就开始写信,叫所有的教友反对,不要捐助他们,因为他们是自己干的,不是教会委派的。这个时候,怀师母就给这个会长写信——就是你是王吗?你以为你有权柄可以控制十分之一吗?十分之一分别为圣是指它的动机和用途,而不是谁控制它。谁也无权控制十分之一,谁都当把十分之一用在神圣的用途上,这才是对的。

我们看《马太福音》23:25-28节,“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象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这个话是一种重复,就是外面干净,里面不干净;外面修饰的非常漂亮,里面就像死人的尸体那么污秽——大家知道死人的尸体污不污秽啊?

我以前在医院里工作过,我也看到过尸体,所以我很清楚的感觉到尸体就是什么——就是罪的象征。以前的拿细耳人不允许他们摸死尸,这是一种礼仪上的制度,象征着就是不要沾染罪和污秽,因为罪所发出来的一种气味,就像尸体的气味一样。当然,不是说摸了尸体就真的不洁净了,这是一个礼仪上的污秽——他是用尸体来象征着罪,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

这里说,他们外表上很敬虔,里面却充满了这些不法和假善。如果很多人在一起,他非常的谦卑——因为我是牧师,因为我是长老,所以非常的谦卑,说话非常的柔和。但是回到自己的家里,就是指指点点,就是苛刻责备的话语,一副霸权的感觉。有些人如果开什么宗教会议,各个地方的牧师长老都在一起。然后大家就很谦卑,很温和,很有礼貌。但是一旦回到自己的教会——我说了算!我就是这里的长老和牧师,我说了算,谁敢反对我呢?在一起的时候,“谢谢,你们所做的是对的。感谢主,万事相互效力”。但是一回到自己的教会,“凡是自己参加过什么聚会的,凡是和什么人有接触的,一个不留,全部拿下”,他们就是这样的面孔。大家想一想,这就是耶稣所指正的当时的犹太的教会。

我曾经亲自的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只有我们两个人在房间里,我们谈论到了安息日的问题,还有别的一些问题。他非常的气愤,又是拍桌子,又是指点,好像就是要为真道竭力的辩护。然后,我是异端来了,就是很严厉的对待我。但是这个时候有人敲门了——一位姐妹进来了——然后,看到这个姐妹进来了,哇,他的态度突然之间就变了,马上就改了个面具——“啊,坐下”,很温和。“请坐”,倒水,很有礼貌。我在边上看着,怎么这么奇怪呢?——变色龙。这就是耶稣所说的话语的意思。大家要言行一致,说的话要发自于内心,心里面不要有什么诡诈。如果人出于私利,出于贪图名誉和地位,为了在教会当中掌到权柄,如果出于这样的目的,他就会在外表上装得非常的虔诚,但是一旦在他可以控制人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严酷,非常的无情,打击人。

我们再看29-31节,“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他们表面上很尊敬那些先知,就说,我们如果在那个时代,绝对不会迫害先知,他们这么讲。但是他们却从来不受先知的教训,先知教导的话,他们不去听——他们只是名义上尊重这些先知。

耶稣进一步预言到,他们会重复过去杀害先知的人的罪。耶稣展望到将来,声明那些犹太人不肯悔改,他们对上帝的仆人不容忍的态度,过去怎样,将来还会怎样。他们杀害了耶稣,最后,也杀害人司提反、雅各和许多的义人。所以当基督看到将来要发生的这个事情,基督就站了起来,向前举手,他的话语突然变得非常的严肃。众人都为之发颤,感觉到是站在审判者面前一样。这些话语,大家要很好的去思想一下,就是犹太的教会,几千年来等待弥赛亚降临的教会,就是最后将耶稣钉十字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这是不是很发人深省的结果呢?

当耶稣在《马太福音》23章说这些话语的时候,是要使那些门徒们,让他们有正确的思想。当他们去传真理,建立教会的时候,应该有正确的教会观。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去接近外邦的人,才可能去得人。耶稣讲这些话不是为了拆毁,而是为了建立;他不是攻击,而且是要纠正。耶稣的门徒本身就是犹太人,在犹太人的根基上,去完成犹太人的宣教的任务,这就是耶稣所做的。

基督的义愤是针对那些假冒为善的人。他们毁了自己,又毁别人,但是基督并没有恨他们。基督只是强调,那些似是而非的推论是如何带动魔鬼的欺骗。他的言辞是锋利的,是不留余地的,直指罪恶。但是他的感情不会冲动,他也不会说报复的话,甚至在被别人辱骂和诬告的时候,他也保持着镇静沉着的风范。我们要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看待《马太福音》23章的内容。

他不是叫我们拿着这些指责别人,而是让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思想。这些话是对门徒们说的,是对众人说的,使那些门徒们思想当中那种捆绑的锁链要被斩断,所以大家应该带着一个正确的教会观。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会在地上是光,也就是代表耶稣基督。耶稣说完了这些话,他依依不舍的看着圣殿和会众——他的眼睛里面含着眼睛,这就是最后的声音——“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耶稣最后奋力的挣扎,他要永远的离开了。耶稣痛苦的挣扎,他的心意随着他的悲叹的声音倾诉了出来。上帝恒久的忍耐的慈爱,现在神秘的告别了,这里面的话语多么的重要。这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

祷告:慈爱圣洁的天父,祢是天上的王,愿祢使今天的圣日能分别为圣。求祢祝福这宝贵的光明,使我们可以安静的在祢面前领受话语。求祢保护我们,因为祢知道你的百姓的需要。求祢要将这个时间看为宝贵,求祢赐给我们这个恩典的光阴。求祢用真理的引导我们,让我们能够在祢的里面得享安息。祢也赐给我们正确的观念,去掉我们思想上的束缚,也教导我们怎样正确的去对待别人,对待教会,对待家人。主,求祢赐给我们像祢那样的心肠,这样的恨恶罪恶,爱罪人的心。赐给我们怜悯灵魂的心,赐给我们能够有柔和的话语,有正直的话语。奉耶稣圣名求!——阿们!

赞(0)

洁净内心 迎接晚雨

当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你很可能像其他无数人一样,被吸引到基督面前。你可能会看到耶稣正站在你身旁伸出手来对你说:“你个人的属灵需求,我都能满足。”